“负活性酶”的发现,如同在黑暗的战场上投下了一颗闪光弹,短暂地照亮了一个全新的战术方向——从能量层面的干扰,转向更基础的、关乎生命活动本质的“代谢干预”。然而,“生机冻结”的想法虽妙,实施起来却如履薄冰。如何在吞噬体核心精准制造冻结区,而不波及苏婉晴本就脆弱的正常组织?这需要将研究的精度,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
凌皓意识到,是时候将“生物学博士”的角色深化,真正深入到“细胞层级”,甚至更微观的世界,去观察药效的起承转合,去理解生命与那寂灭之力在最基本单元上的博弈。在这个修真世界,所谓的“细胞”,或许更应称之为“灵基单元”,是构成生命体并承载灵能的最小功能个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凌皓暂停了大部分宏观实验,开始着手打造一套能够观测灵基单元层级反应的超级平台。这无疑是对他知识储备和工程能力的极限挑战。
他首先需要的是“眼睛”——超高分辨率成像系统。
修真界虽有“天眼通”、“内视术”等神通,但要么门槛太高,要么主观性强,无法满足客观、量化、可重复的科研需求。凌皓决定结合光学原理、灵能感应和符文放大技术,自主研发。
他选取了数块具有天然聚焦和放大灵波能力的“幻光水晶”作为核心透镜,用“星辰金”细丝勾勒出复杂的聚灵和显像符文阵列,构建了一个笨重但功能强大的“灵基显微仪”原型机。其理论分辨率,勉强能达到观察较大灵基单元(如灵植细胞、低等灵虫组织)内部结构的水平。
接着,他需要“手术刀”和“操作手”——微操纵系统。
利用之前研发机械臂积累的经验,他制作了由神识精细控制的、顶端极其尖细的“灵能微针”,可以用于注入微量试剂或进行物理刺激。同时,设计了微型的“灵能囚笼”和“微流控芯片”,用于分离和培养单个的灵基单元进行体外实验。
最后,他需要合适的“模特”——易于观察且与苏婉晴情况有某种相似性的活体样本。
直接用人体细胞不现实且伦理不符。凌皓将目光投向了青岚宗药园里的一些特殊灵植和低等灵虫。他挑选了一种生命力顽强、灵基单元较大的“星光苔”,以及一种对能量变化极其敏感、半透明的“月影虫”。它们的灵基单元虽然远比人类修士的简单,但基本的生命活动原理相通,是绝佳的初步研究模型。
平台搭建完毕,凌皓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微观探索。
他首先观察健康的星光苔灵基单元。
在灵基显微仪下,这些微小的单元呈现出令人惊叹的活力!单元壁(细胞膜)流光溢彩,内部充满了不断流动的灵能胞质(细胞质),可以看到更小的、负责能量转化的“灵粒体”(线粒体)在发出柔和的光芒,甚至能隐约观察到承载遗传信息的“灵核”(细胞核)在缓慢搏动。灵能(能量)和灵质(物质)在其中有序地流动、转化,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微观画卷。微观世界,自有其壮阔大道。
然后,他模拟吞噬体的影响。他用仪器生成一种极其微弱的、带有寂灭特性的能量场,笼罩住一个星光苔灵基单元。
变化立竿见影!单元壁的光芒迅速黯淡,灵能胞质的流动变得迟滞,“灵粒体”的光芒减弱甚至熄灭,“灵核”的搏动也变得微弱而不规则。整个单元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走向衰亡。这直观地验证了吞噬体那种“掠夺生机”的恐怖效应。
接下来,就是测试各种候选药物的微观药效。
他首先测试了“宁神苷”(从定魂花提取)。将微量宁神苷注入受影响的灵基单元旁。显微仪下,可以看到宁神苷分子(显现为淡蓝色光点)附着在单元壁上,似乎形成了一层微弱的保护膜,单元内部衰败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无法逆转。“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治标不治本。”凌皓记录。
然后测试“破邪酮”(从驱魔幽兰提取)。破邪酮(显现为淡金色光点)更具攻击性,它能主动靠近并冲击那模拟的寂灭能量场,引起场域的轻微扰动,但对灵基单元本身的恢复帮助不大。“能干扰外部场,但无法修复内部损伤。”
重点测试了“龙血因子”。当这种炽热的红色能量分子进入受影响的灵基单元时,效果惊人!它直接激活了濒临熄灭的“灵粒体”,如同给炭火吹入了氧气,灵粒体重新发出光芒!灵能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整个单元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着提升!“强效兴奋剂,可用于生机复苏,但需警惕透支风险。”
最后,轮到关键角色——“负活性酶”和“虚空之梯(Vt-1)”。
测试“负活性酶”时,景象极为诡异。这种酶(显现为暗灰色、几乎不反光的结构)本身没有任何能量波动。当它被引入受模拟寂灭场影响的区域时,它并没有去攻击寂灭场,而是……加速了灵基单元的衰亡过程!它催化灵能胞质中的能量更快地“惰化”,单元几乎瞬间就失去了所有活性,变得如同灰烬!但与此同时,那模拟的寂灭能量场,也因为瞬间失去了“食物”来源,而出现了短暂的不稳定和减弱!
“果然如此!”凌皓目光锐利,“负活性酶本身是毒药,但它能通过‘饿死’的方式,间接削弱掠夺者!这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在绝对精准的控制下使用!”
最令人期待的,是Vt-1的微观表现。
淡银色的螺旋梯状Vt-1结构,在显微仪下显得神秘而优美。它被引入后,对健康的灵基单元完全无视,径直飘向那模拟的寂灭能量场。接下来的一幕,让凌皓屏住了呼吸:
Vt-1并没有像破邪酮那样直接冲击场域,而是如同一条灵巧的蛇,缠绕上了寂灭能量场中那些由能量构成的分形结构!它并不破坏这些结构,而是附着其上,其自身的旋转似乎从结构中汲取了极其微量的能量,同时,被它缠绕的部分,能量流转效率明显下降了!就像给精密的齿轮上了锈!
而且,Vt-1似乎能随着能量场的流动而移动,不断寻找新的“寄生”点!
“渗透!寄生!干扰!”凌皓激动地记录着,“Vt-1的作用机制太特殊了!它不像药物,更像是一种……微观世界的共生体或调节器!”
一系列的微观观察,让凌皓对各类候选物质的特性有了前所未有的、直观而深刻的理解。他不再仅仅知道它们“有效”或“无效”,而是清楚地看到了它们如何起效,在哪个环节起效,以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基于这些微观数据,凌皓开始构思更精准的联合用药方案:
· 方案一(激进疗法):以“龙血因子”强力激发苏婉晴残存生机,创造一个短暂的“生机高峰”,吸引吞噬体全力掠夺;同时,精准投送“负活性酶”至吞噬体核心区域,在其吞噬最猛烈的瞬间,局部冻结生机供应,诱发其内部崩溃。风险极高,如同在悬崖边搏命。
· 方案二(温和渗透):持续使用低剂量Vt-1,让其不断渗透、寄生、干扰吞噬体结构,缓慢削弱其活性;同时辅以“宁神苷”保护正常组织,“龙血因子”微量补充生机。此方案耗时漫长,但风险相对较低。
· 方案三(组合攻击):以Vt-1为先锋,打开渗透通道;随后送入“破邪酮”扰乱吞噬体外部防御;再寻找机会使用“负活性酶”进行关键打击;最后用“龙血因子”进行修复。此方案复杂,对时机和控制力要求极高。
微观世界的洞察,使得治疗方案从模糊的设想,变成了基于具体作用机制的、可推演、可优化的精密战术。
凌皓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进一步优化Vt-1的微量生产,以及设计能够将“负活性酶”精准投送至目标区域的“灵能纳米载体”上。后者需要将“负活性酶”包裹在一种能被吞噬体识别并吞噬,但能在指定位置破裂释放内容的微型胶囊中。
工作进入了最艰苦、最需要耐心的技术攻关阶段。
然而,就在凌皓埋头于微观世界时,静心苑外,一场因他而起的风波,正在悄然酝酿。他展现出的种种神奇手段和对丹道的颠覆性理解,早已引起了青岚宗内某些势力的密切关注和复杂心思。科学的锋芒,在照亮治疗之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刺痛了一些传统的眼睛。
但此刻的凌皓,无暇他顾。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灵基单元方寸之间的生死搏杀与大道显化之中。他相信,唯有洞彻微观的奥秘,才能掌握逆转生死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