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融合的瞬间,巨大的疲惫、愤怒与不甘如潮水般涌来。方炎感受到了这具身躯蕴含的滔天巨力,也感受到了其主人——西楚霸王项羽那深入骨髓的骄傲与此刻穷途末路的悲凉。
十万楚军,被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联军六十万重重围困于垓下。楚军粮草殆尽,士卒疲敝,营帐中,美人虞姬眉宇忧愁,乌骓马亦焦躁不安。历史的车轮似乎正不可阻挡地走向乌江自刎的终点。
方炎迅速分析局势,此时楚军兵力绝对劣势,兵力一比六,且汉军士气正盛,统帅韩信更是用兵如神,设下十面埋伏之阵。楚军士气崩溃,楚歌攻心,楚军思乡厌战情绪弥漫,战斗力锐减。
绝不能如历史上那般坐以待毙,也不能单纯依靠项羽的勇力硬闯。必须利用项羽的“势”,结合超越时代的战术眼光,在绝境中撕开一道口子,逆转战局核心在于出其不意,以战术胜利换取战略转机。
方炎继续分析楚军如何破局,诸侯联军各怀心思,并非铁板一块。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与刘邦更多是利益结合。楚军主力尚在,项羽之勇仍能震慑敌军。
方炎知晓历史走向,也看透了刘邦背约后诸侯内心的疑虑与恐惧。必须首先打破诸侯联军稳固的合围。他派出使者,分赴彭越、英布、韩信处陈说利害。
使者直面彭越与英布,直言项羽最恨背信弃义之人,若诸侯听从刘邦号令,楚军必玉石俱焚,全力冲击你部。同时点明,项羽重信守诺,归还刘邦家小,而刘邦却毁约追击,待刘邦得天下后,各位处境不言自明。此举虽未能让诸侯立刻退兵,但已在英布等人心中种下犹豫的种子,使其在后续作战中不愿全力死战。
对韩信,方炎特意修书,点出其功高震主之处境,暗示飞鸟尽良弓藏之理。韩信内心嗤笑项羽拙劣的离间计,立即斩杀楚军使者,并向刘邦写信表忠心。
外交铺垫之后,方炎果断采取军事行动,核心是打乱韩信的指挥中枢。
当晚垓下城内,方炎对众将部署完毕,随后集结楚军高呼“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今汉军背信,围我子弟,我项羽在此立誓,必带尔等冲出重围,重返江东,卷土重来!信我者,随我斩将夺旗,创不世之功!怯战者,现在便可离去,我项羽绝不阻拦!”
霸王积威犹在,加之方炎注入的坚定意志和清晰目标(突围回江东,而非绝望死战),竟暂时压住了楚歌带来的消极情绪,凝聚起一股悲壮求生的决死之气。少数动摇者被这气势感染,也选择了留下。
方炎(项羽)深知,韩信布阵严密,层层设伏,若盲目突围,必被拖垮。他需要找到一个关键点。根据历史知识和对韩信心理的揣摩,他判断汉军联军的指挥核心并非刘邦所在,而是韩信的中军大旗。若能击溃韩信指挥部,哪怕不能擒杀,也足以造成汉军短暂混乱。
方炎放弃了大部队突围的念头,决定行险一搏。他挑选八百最精锐、最忠诚的骑兵(史称“八百江东子弟兵”的精锐),人人饱餐肉食,马匹喂足精料。他对外宣称将趁夜向东南方向(乌江方向)突围,实则秘密准备,目标直指韩信中军所在的西面方向!
子夜时分,方炎(项羽)先派出一支小股部队,出南门大张旗鼓向东南方佯动,吸引汉军注意力。汉军果然中计,东南方伏兵尽起。与此同时,方炎亲率八百铁骑,人衔枚,马裹蹄,如同暗夜中的利刃,出北门悄无声息地朝着西北方韩信中军大营疾驰而去!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八百楚骑如同神兵天降,突入韩信中军营地!韩信中军虽有所防备但是面对项羽奇兵的战力却是不堪一击,韩信但万万没想到项羽会反其道而行,不走向预设的逃生路线,反而直冲自己最强的防御核心!
方炎(项羽)一马当先,画戟挥舞,所向披靡,直取韩信帅旗!霸王神勇,在此刻发挥到极致,汉军将领无人能挡其一合。八百子弟兵亦是舍生忘死,奋力冲杀四处纵火。汉军中军大乱,帅旗在混战中被项羽一戟砍倒!
主帅旗倒,消息迅速传开,汉军各部产生动摇和混乱。虽然韩信本人并未被擒杀,但汉军指挥系统瞬间失灵,这给楚军突围创造了唯一的生机。
袭营得手后,方炎迅速撤退。汉将周勃率五千骑兵追击,被方炎预先打造的陷阱打的措手不及,早已经埋伏好的四万楚军也从四面合围将这支汉军全歼,斩获战马三千俘虏两千,并斩杀周勃。
得胜后楚军并未贪恋满地的战利品,而是迅速撤回垓下城内防守,刘邦见周勃军没有探报回来,立刻命令樊哙、孔熙、陈贺领十万汉军前去支援,当汉军众人赶到垓下城只发现满地汉军尸体与周勃的脑袋无不骇然。
在项羽大闹韩信中军同时,项庄与项声率千余名死士,换上汉军衣甲,从地道出城,袭扰刘邦中军。他们不为斩将,只为制造混乱,加深汉军内部的猜疑与恐慌。刘邦果然中计,担心项羽主力突袭自己,急调大军回援中军,此举打乱了韩信对项羽围剿的部署。
利用汉军混乱,楚军开始了大规模突围与反击。
见刘邦大营方向火起,季布、钟离昧各率数万骑兵,大张旗鼓地向北、向东“突围”。韩信果然断定项羽主力试图分散逃脱,立即调集大军意图围歼。
当汉军注意力被吸引,方炎亲率数万楚军从垓下西面出击,大张旗鼓虚张声势,摆出主力决战的架势牵制韩信主力。
楚军季布与钟离昧两路骑兵将汉军追兵甩远后,突然合兵一处,猛攻彭越军阵,彭越被项家军阵斩。主帅被斩,彭越军大败北逃。季布立刻率骑兵追击,一路向北顺势收复彭城,并在彭城站稳脚跟。此战一举击溃诸侯联军之一翼。钟离眛则返回垓下与项羽合兵。
袭营战中,项庄、项声所率死士虽大部战死,却意外斩杀刘邦重要谋士陈平,断汉王一臂。同时,诸侯在战斗中的各自为战,特别是彭越溃败时(英布由彭越军营起火判定)汉军方向竟无人救援(刘邦下令死守中军),让英布彻底寒心,恰巧楚军使者至,拿出项羽血书上面写着项氏与英氏共享天下,为了两头下注,九江王英布遂率军离去,刘贾见状亦退兵。诸侯联盟顷刻瓦解。
联军虽散,刘邦与韩信本部三十五万汉军仍具优势。
经过休整一日,第二晚垓下城,方炎率全部楚军七万楚军弃城而逃,趁夜南撤,做出败走江东的姿态。行至阴陵,他亲率六万主力悄然向东北绕行返回垓下,只派万余部队继续东南方向进前往东城,吸引追兵。
韩信大军追至阴陵,询问农夫项羽去向(历史上导致项羽迷路的“田父”)。方炎早已料到,此农夫已被楚军暗中胁迫控制,依计指向左侧,将韩信的二十万大军引入了大泽,延误了战机。
与此同时,楚军通过此前暗中挖掘的地道打开城门,七万楚军突然杀回垓下。刘邦十万汉军猝不及防,丢下大量粮草军械,大败而逃向荥阳方向溃退。安排好1万楚军守城,方炎率领3万骑兵乘势追杀,钟离眛率领3万步卒紧随其后扩大战果,此役收降汉军战俘6万余人。
韩信得知垓下失守、刘邦败逃,只得放弃追击,匆忙回援。
当方炎(项羽)率领得胜之师重返垓下,与守军会合,面对的已是从容回师、严阵以待的韩信二十五万汉军,以及自己麾下经过连番苦战、虽士气大振却也疲惫不堪的十万楚军。
战场态势已然逆转,但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韩信,这位兵仙,在经历了中军被袭、盟友离散、君王败逃的一系列打击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迅速收拢部队,稳住了阵脚。他的军队依然训练有素,数量仍是楚军的两倍有余。
一场硬仗,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