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的第二天,楚凡决定去感受这座城市在历史与工业之外,更为沉静和日常的一面。他首先去了 清昭陵(北陵) ,这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墓,也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冬季的北陵公园,古松参天,积雪覆地,一派肃穆苍茫的景象。他沿着长长的神道缓缓行走,穿过石牌坊、华表,走向那巍峨的城楼和宝顶。相比于故宫的帝王气象,陵墓更多了一份 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终级思考。站在宝城之上,看着无边松涛在寒风中起伏,远处现代城市的高楼若隐若现,一种 时空交错、古今对话 的奇妙感觉油然而生。这片土地,曾埋葬着开创帝国的君王,也养育着今日忙碌的市民。
从北陵的沉静中走出,楚凡的探索转向了充满异域风情与烟火气的 西塔街 。这里是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着名的 朝鲜族聚居区。一踏入街区,氛围瞬间转变。街道两旁是密密麻麻的韩文招牌,售卖着各种韩国服装、化妆品,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那数不清的 朝鲜族餐馆。
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焦香、辣酱的浓郁以及米酒的甜醇。他走进一家看起来十分地道的餐馆,点了 烤五花肉、海鲜葱饼 和 冷面。服务员用带着朝鲜语口音的汉语热情招呼,周围食客的交谈声中也夹杂着流利的朝鲜语。当烤得滋滋冒油的五花肉裹上生菜和辣酱送入口中,当那碗带着冰碴、酸甜清爽的冷面下肚时,楚凡感受到了沈阳作为 多民族融合、文化多元 的都市魅力。西塔的灯火与喧嚣,是这座城市活力与包容性的生动体现。
下午,他去了 张氏帅府 (大帅府)。这座兼具中式传统和西式风格的建筑群,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民国风云激荡的历史现场,那段关乎东北命运、乃至中国走向的错综复杂的历史,在这里变得触手可及。从清朝的龙兴,到民国的纷争,再到共和国的工业建设,沈阳的历史层次如此丰富, 几乎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脉搏上。
傍晚,他再次漫步在中街,感受着这条百年商业老街的繁华。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商场并存,人流如织,霓虹闪烁。他在一家老字号买了 马家烧麦 ,皮薄如纸,馅料鲜美,是沈阳小吃的又一代表。
回到酒店,楚凡的感官被这一天极致的“静”(北陵)与“闹”(西塔)、“古”(帅府)与“今”(中街)所充满。沈阳的形象愈发饱满立体。
他翻开笔记本,继续记录:
“沈阳的第二日,我在北陵的松涛与西塔的灯火间,感受到了你作为古都与现代都市的完整呼吸。
北陵的沉静,是历史的深远回响;西塔的喧嚣,是多元文化的鲜活脉动。
从帝王的陵寝到少帅的府邸,再到飘着烤肉的朝鲜族街区,你的每一层历史与文化,都未曾被遗忘,而是在今日的土壤中继续生长、交融。
一只马家烧麦的精致,与老边饺子的醇厚、西塔烤肉的豪迈一起,构成了沈阳滋味的多彩拼图。
沈阳,你教会我,一座伟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能将如此多的矛盾与差异,和谐地容纳于一身,并焕发出勃勃生机。”
合上笔记本,窗外沈阳的夜晚,古老与现代的光芒交织。楚凡知道,他的旅程即将真正结束,而沈阳,正以它无比丰富的内涵,为他提供着最后,也是最丰盛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