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毅侯府的书房,烛火摇曳,映照着陈远(田侯爷)沉静如水的面容。宫中的召见已然过去两日,京师表面依旧平静,但那平静之下,是几乎令人窒息的压抑。街头的议论似乎少了,官员们的往来似乎也更谨慎了,连往日里最是喧嚣的茶楼酒肆,都仿佛压低了几分声量。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紫禁城深处酝酿,只待那最后的雷霆一击。
毛骧每日都将外间的情报及时送来,声音一次比一次低沉:“侯爷,寿宁侯府依旧紧闭,但东厂的番子看得更紧了。都察院那几个之前跳得最凶的御史,今日都告了病假,未曾上衙。山西会馆那边,几家背景深厚的商号正在连夜盘点账目,似乎……在准备后路。”
陈远只是淡淡点头,目光依旧停留在手中的书卷上,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但他指节微微的泛白,却泄露了内心的不平静。他在等,等皇帝最终的决断,等那悬在头顶的利剑落下。
第三日,黄昏时分,天色阴沉得如同墨染。一队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在一名面无表情的太监带领下,径直来到了寿宁侯府门前。没有喧哗,没有呵斥,只有沉重的敲门声和门内瞬间的死寂。
片刻之后,寿宁侯府那两扇象征着皇亲国戚尊荣的朱漆大门,在一片压抑的哭喊和哀求声中,被缓缓推开。曾经权倾一时、风光无限的寿宁侯,身着素服,未戴冠冕,在一众如狼似虎的锦衣卫“簇拥”下,步履蹒跚地走了出来。他脸色灰败,眼神空洞,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二十岁,再无半分往日的矜贵与气焰。
没有游街,没有示众,这支沉默的队伍押解着曾经显赫无比的国舅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京师渐浓的暮色里,直奔皇城西苑的宗人府高墙而去。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队锦衣卫闯入了几家山西会馆和与之关联的商号,查封账册,锁拿主事之人。东厂的番役则如同鬼魅,出现在几位与寿宁侯过从甚密、且在弹劾陈远一事上尤为卖力的官员府邸……
没有圣旨明发,没有诏告天下,但一道道无声的命令,如同冰层下的暗流,在夜幕的掩护下,迅速而冷酷地执行着。
这一夜,不知多少府邸灯火通明,无人入眠。
翌日清晨,圣旨终于下达。
没有冗长的罪己诏,也没有激烈的声讨,只有一道措辞简洁、却字字千钧的谕令:
“寿宁侯张延龄,世受国恩,不思报效,反交通匪类,谋害大臣,其行悖逆,其心当诛!姑念皇亲,着革去爵位,圈禁高墙,非诏不得出!其家产抄没,一应党羽,交由三法司严审定罪!”
“都察院御史某某、某某……尸位素餐,构陷忠良,着革职拿问!”
“山西都司参将某某……勾结奸商,侵吞军饷,着锁拿进京!”
……
一道道名字被念出,一项项罪名被坐实。没有牵连过广,却精准地斩断了寿宁侯及其核心党羽的爪牙,清理了朝中最为聒噪、也是最为敌对的一批声音。
当这道圣旨的内容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开时,整个京师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旋即,便是滔天的巨浪在人们心中翻涌!
寿宁侯倒了!一位皇太后亲侄、地位尊崇的国舅爷,竟然真的因为谋害忠毅侯而被皇帝亲自下旨圈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皇帝整顿吏治、打击勋贵不法行为的决心,不容置疑!意味着那位年轻的忠毅侯,圣眷之隆,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那些曾经暗中非议、甚至参与过弹劾的官员,此刻无不胆战心惊,庆幸自己未曾涉足太深。那些与山西利益集团有所勾连的势力,则开始疯狂地切割、撇清,惶惶不可终日。
而忠毅侯府门前,再次车水马龙。这一次,前来拜会的官员们,脸上少了试探与算计,多了发自内心的敬畏与谄媚。府内的拜帖堆积如山,言辞之恳切,态度之谦卑,与数日之前判若云泥。
陈远依旧没有见太多人,只挑了几个关键位置、且在此次风波中保持中立的官员略作交谈。他神色平静,既无得意,也无张扬,仿佛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侯爷,陛下此番……真是雷霆手段啊!”送走客人后,毛骧难掩兴奋地说道。
陈远站在窗前,看着庭院中那几株在寒风中依旧挺立的青松,缓缓道:“陛下乃英明之主,岂容蛀虫蠹国,宵小乱政?寿宁侯自作孽,不可活。”
他语气平淡,心中却并非毫无波澜。皇帝此举,快刀斩乱麻,既维护了法度,敲打了勋贵,也最大限度地保全了皇家颜面,避免了朝局彻底失控。更重要的是,通过此举,皇帝向他,也向所有朝臣,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忠于王事、勇于任事者,朕必护之!结党营私、祸乱朝纲者,虽皇亲亦不赦!
这对他而言,是最大的肯定,也是最坚实的后盾。
“侯爷,那接下来我们……”毛骧请示道。
陈远转过身,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深沉:“寿宁侯虽倒,但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尚未完全铲除。山西那边,宣府新政,都还需持续推进。传令下去,宣大总督府及各督理分署,照常行事,一切以巩固边防、繁荣地方为要。另外,让我们的人,继续深挖与寿宁侯案有关的线索,尤其是资金流向和朝中其他可能的关联者,但切记,没有确凿证据,绝不可轻动。”
“是!属下明白!”毛骧肃然应命。
尘埃,似乎已然落定。但陈远知道,这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朝堂之上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北疆的治理也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
他走到书案前,摊开宣纸,开始起草一份新的奏章。不是关于争斗,而是关于如何在宣大地区进一步推广新市经验,如何利用榷场税收改善边军待遇、兴修水利、鼓励农垦的具体规划。
个人的荣辱得失,已不足萦怀。他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投向了这片他决心守护和建设的土地。
京师的天空,乌云渐渐散开,一缕冬日的阳光顽强地穿透云层,洒在忠毅侯府的飞檐之上,泛着淡淡的金辉。
风暴过后,天地为之一清。而属于忠毅侯田娃(陈远)的时代,正伴随着这缕晨光,真正拉开序幕。前方的路依然漫长,但他手持利剑,身负皇恩,心怀天下,必将在这大明的史册上,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