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麦克斯的住所门前,形成一片金黄的光影。
他刚刚结束对德国空气动力学大师鲁道夫·赫曼的拜访,驾车回自己的小洋楼。
然而,当他刚从车上上来,却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三辆黑色的轿车,整齐地停在自己的住所门前。车窗紧闭,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压抑的气氛。麦克斯心中明白,知道这些车的来历。
他假装毫不知情,径直走到大门前。身后的轿车门突然打开,几个身着黑色制服的男子走下车来。
他们面无表情地走向麦克斯,其中一人礼貌地说道:“麦克斯先生,总理府有请。”
麦克斯的心中涌起莫名的紧张。但他还是点了点头,跟着这些人上了车。车子疾驰而去,很快就抵达了总理府。
进入总理府后,麦克斯被带去以前来过几次的元首办公室。他也好久没有见到过元首,心里已经为这次见面打起了腹稿。
当元首从办公桌前走过来时,麦克斯立刻注意到他的变化。
元首的脸上失去了往日的神采,显得十分憔悴,仿佛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请坐,麦克斯。”
元首的声音平静而温和,就像会见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一样。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麦克斯坐下。
麦克斯十分自然地坐了下来,目光与元首交汇。他发现元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疲惫和忧虑。
“麦克斯,你是准备回西澳了吧!这段时间在忙些什么?”
元首等秘书端上咖啡,然后好像老朋友似的闲聊道。
“帝国的局势目前有些危急,我觉得有必要为帝国做一些准备。我希望能够让一些帝国的人才暂时前往西澳避难,等局势稳定下来后,再让他们回来为帝国效力。”
麦克斯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盖世太保的监视之下。
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坦诚相待。他相信元首会理解他的意图。
实际上,元首心里非常清楚,帝国如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他早就有了一个计划,打算让一批帝国的顶尖人才,前往南美洲的智利暂时躲避风头。
就在刚才,元首听完麦克斯的讲述后,心中暗自思忖了一番,突然间,他的双眼开始不自觉地闪烁出光芒。
“我怎么把西澳给忘掉了呢?”元首在心中暗叹。
西澳可是帝国的秘密盟友,而且它还处于同盟国的阵营之中。
那里的德裔侨民数量众多,再加上还有官方的庇护,简直就是一个绝佳的藏匿之地!
想到这里,元首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麦克斯,这些顶尖的科学家们,可是帝国兴盛的基石!你真的有能力确保他们的安全吗?”
麦克斯见状,连忙拍着胸脯保证道:“请元首阁下放心!在我西澳的政府和军队里,有超过一半的中高级官员都是帝国裔侨民。仅凭这一点,我们就绝对有能力保护好帝国的人才!”
麦克斯的语气异常坚定,仿佛他已经胸有成竹。
他深知,如果能够让元首出面来促成这个计划,那么这个抢夺人才的计划,必定会圆满地超额完成。
“这段时间你就安心待在家里,等候我的消息。麦克斯,等你回去之后,记得替我向你们的大卫布莱克总督转达我的问候。”
元首面带微笑,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伸出右手与麦克斯紧紧相握,以此作为道别。
此时,元首的秘书正静静地站在办公室的门前,手中拿着一份重要的文件,似乎有紧急事务需要向元首汇报。
元首注意到了秘书的存在,便与麦克斯匆匆结束了交谈。
待麦克斯礼貌地告辞并离开房间后,元首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了下来。
他用手轻轻敲了敲桌面,然后抬头看着秘书,眼中透露出一丝急切,问道:“事情办得如何了?”
秘书见状,连忙快步走到元首面前,稍稍弯下腰,压低声音汇报道:
“东洋帝国的那艘潜艇,已经按照计划顺利离开了港口,我们也成功地将东西送进了潜艇里。”
元首听后,微微点头表示满意,接着又吩咐道:
“很好!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你要集中精力去办一件重要的事情。按照这份名单上的人员信息,将这些帝国的顶尖人才,全部秘密地召集过来。”
说着,元首站起身来,走到办公桌旁,打开抽屉,取出一个密封的绝密档案袋。
他小心翼翼地将档案袋递给秘书,同时叮嘱道:“这份名单非常重要,绝对不能有丝毫泄漏。你要确保这些人,都能安全到达指定地点。”
元首之所以如此信任西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洞察到了大卫布莱克的野心。
他相信,只要善加利用这一点,就能让西澳为自己所用,达成他心中的目标。
英伦政府打算更换西澳自治领的总督,早由在英的情报人员掌握此事。
麦克斯偷偷去了一趟法国加莱,也不知和谁接上了头。
没几天的功夫,那个将要去上任的西澳新总督,就遭遇到了意外事故。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那位西澳大卫布莱克总督,就不会这么简单。
他绝不会听从英伦政府的命令,以后会想尽一切办法搞独立。
“元首阁下,作战统帅部的将军们都已到达会议室,正等着你去开作战会议呢。”
秘书在一旁轻声提醒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焦急。
“我马上就过去。”
元首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已经知晓,然后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
他身着笔挺的军装,稍作整理后,元首迈着坚定的步伐,大踏步地朝外走去。
他的每一步都显得沉稳而有力,仿佛整个世界,还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元首要去和将军们一起,共同制定一个名为,“守望莱茵河”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目标,是要在法国境内的盟军身上,再制造一个“敦刻尔克大撤退”,将他们驱赶进英吉利海峡。
在大西洋的海平面之下,一艘东洋国的伊-30远洋潜艇,正悄然行驶着。
这艘远洋潜艇的排水量,高达三千五百吨,内部装载着各种军用高科技产品和机密图纸。
而在这些宝贵的货物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那重达十四点四公斤的高纯度铀。
事实上,东洋帝国早在1938年,就开始了对核裂变的研究,其起步时间并不比其他列强国晚。
不仅如此,他们还抢先制造出了用于,从普通铀矿中提炼出铀235的回旋加速器。
这一技术突破,使得东洋帝国在核领域上,取得了不错的表现。
可惜最重要的铀矿,帝国翻遍东亚、东南亚每个角落,却一直没有找寻到这个矿藏。
现在,盟友德国居然秘密地奉送给帝国,十四点四公斤的高纯度铀235,这让伊-30的舰长是又惊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