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户籍不在东临,在哪里参加都一样。”
“弟弟的考试我们不用担心。”徐夏夏说道:“但是安哥,你估计不能在长安考了。”
“这有什么。”赵安笑道:“回家还自在一些。”
徐夏夏也想回家了。
于是她问道:“时玉,你一个人留在长安怎么样?”
沈时玉点头道:“当然可以。”
他要将长安的餐饮业发展扩大,最终的目的依然是在京城开上酒楼!
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
但赵安和沈时玉完全不同。
这和他自小的生活环境有关。他觉得握在手里的才是最靠谱的。
所以他乐意回家考试,到时候给地里种上些菜和粮食,一年到头吃穿不愁,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徐夏夏也乐意过上乡村生活,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准备隔日就回家种地去。
“小煜跟我们回家还是跟你小舅舅留在长安?”
赵煜云眼珠子一转:“我要留在长安。”
“可是你才四岁,把你留在这里我们不放心。”
门外敲门声响起,是秦承霖派来的暗卫。
“主子说他现在万分安全,可以替你们照看两个孩子。”
徐夏夏和赵安也没再说什么。
虽然秦承霖已经拿到了皇位,但是各种告示都还没有下发,说明他正在京城忙事情,自然是没空帮忙照看孩子的。
弟弟已经长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
但若是这两个孩子没人管着,怕是把天都能给掀了。
“娘亲你就放心吧。”
赵煜云指着沈时玉道:“到时候花材的生意还得我来,靠他没用。”
这么一说,两个孩子确实得留在此处了。
好在他们对此特别开心,一点都没有想要回家种地的想法。
这就是人各有志。
徐夏夏也不再阻拦,只是说道:“每天都要跟我报备,不可捣乱。不能得罪人,做事要留个心眼......”
足足叮嘱了一个小时,两个孩子都快睡着了她才作罢。
于是回家的事就这么定下了。
徐夏夏又花了几天时间,和弟弟将外卖的事完善了一番,等到确定没有纰漏了,他们二人才离开。
从长安到赵家村的路上,人明显多了起来。
看样子离战乱结束不远了。
徐夏夏和赵安租了一个马车,一路雇人将他们送了回去。
走走停停,也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到山洲镇。
将东西卸到镇上,车夫又原路返回了。
为什么没有直接回村,因为他们看到镇上有人烟,所以停了下来。
“有侍卫来报,我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
沈县令急匆匆从远处过来,拍了拍二人肩膀:“果然是你们。”
赵安和徐夏夏连忙开口道:“干爹。”
沈县令左右看看:“小煜和时玉呢?”
“他们俩留在长安了。”
徐夏夏说道:“长安的酒楼时玉在管。”
“好好好。”
沈县令闻言也开心:“这小子就应该锻炼锻炼。”
“干爹。”徐夏夏问道:“现在没有山匪了吗?”
“不多了。上面下令,各省各县都要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沈县令说道:“村里的人都已经遣散了,到各自的村里去了。”
徐夏夏和赵安没有急着回村,而是将从长安带回来的东西先放到了沈府。
沈夫人在摆弄院子里的花花草草。
她这半年一直在赵家村住,府里的花草早都衰败了。
只不过现在是春季,用来重新养正好。
徐夏夏一进门就喊道:“干娘!”
沈夫人惊讶的转过头来:“夏夏,小安,你们回来了!”
“嗯!”
徐夏夏过去扑到干娘怀里,母女二人聊了好一会天才分开。
“我让厨房去做饭。”沈夫人拍了拍女儿的头:“一路过来肯定累了吧?”
徐夏夏点点头。
说不累是假的,一路坐马车,骨头都快被颠散架了。
“今晚就住在家里。”沈夫人说道:“你俩还没在这里住过,我带你们去房间看看。”
赵安开口道:“干娘,我去厨房帮帮忙。”
“不忙活,”沈夫人一手一个,拉着俩孩子就往一处院子走去。
“你们俩路上奔波这么多天,今日我们就吃吃厨子做的菜。等改日娘再尝你们的手艺。”
赵安没有再推辞,应了声好后就跟在沈夫人身后朝着一处院子走去。
“沈府总共就三个院子。”沈夫人介绍道:“我和你干爹住主院,时玉住东边的院子,西边的院子是我们留给女儿住的。”
她牵住徐夏夏的手:“我和严浮这么多年终于盼来了一个女儿,你快看看满不满意。”
院子里很明显是之前就做好的布局,只不过最近重新布置了一下。
有一条石板路通往院子,路的两侧种满了各色的花花草草,此时开得正盛。
院子里有一处池塘,里面的荷叶也已经亭亭玉立了。
屋里的装饰也都是粉色系的,可以看得出来布置的人用心了。
谁料沈夫人一拍大腿:“哎呦,小安睡这个屋会不会觉得装饰不行。”
赵安带着笑说道:“干娘,我不挑。更何况这院子和屋子的装饰我们俩都很喜欢。”
他喜不喜欢都是其次的,重点是媳妇喜欢就行。
徐夏夏当然是喜欢的。
上辈子她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家,这辈子上天赐给了自己这么多家人,是她的幸运。
沈夫人看着手牵手的小夫妻俩,她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喜欢就行。”
晚餐是府里的厨子做的,一家四口在一起吃了个团圆餐后,徐夏夏和赵安就回屋休息了。
“既然回来了,就有的是时间。”
沈夫人将二人赶回屋:“今天先好好休息,有什么事我们明天再说。”
徐夏夏想问的事一大堆,但着急确实没有啥用。
所以他们二人就回院子睡觉了。
第二日。
二人在府里陪沈夫人用了餐后,就去镇上逛了。
之前土匪经过山洲镇,将镇上嚯嚯的不像样子。
沈县令最近正在做各种修缮的工作。
战乱结束之初,最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除了镇上的士兵外,各个村里空闲的汉子都来做工了。
当然,也是要给工钱的。
没有人不认识徐夏夏和赵安二人。
他们走哪都有人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