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青溪县迅速转入灾后重建工作。路远和金茹忙碌的身影出现在各个受灾点,协调物资,安抚民心,部署防疫和基础设施修复。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灾情很快得到控制,社会秩序井然,没有发生次生灾害和重大疫情。
然而,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却悄然降临。
这天上午,路远正在主持召开灾后重建部署会,秘书神色紧张地推门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路远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会议室内顿时鸦雀无声。
“会议暂停十分钟。”路远说完,起身快步回到办公室。
电脑屏幕上,赫然显示着省内一个颇有名气的网络论坛的热帖标题——《优秀县委书记的另一面:青溪路远与美女记者的雨夜密会》。帖子里附了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是前几天暴雨夜在黑石乡,苏晚晴给路远送姜汤时,两人在房间门口交谈的场景。由于角度和光线问题,照片看起来颇为暧昧。发帖人用极具煽动性的笔触,暗示路远与省报女记者关系非同寻常,利用职权进行利益交换,甚至影射其生活作风有问题。
帖子发布不到一小时,点击量和回复数已惊人地增长,各种猜测和负面评论开始发酵。
“查!立刻查出发帖人Ip和身份!联系网信办,尽快控制舆情,防止恶意扩散!”路远强压着怒火,对跟进来的赵铁柱和金茹下令。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有人恶意中伤,意图破坏青溪稳定和他个人的声誉。
“路书记,这明显是有人故意抹黑!”金茹气愤地说,“苏记者当时是正常采访,送姜汤也是出于同事间的关心……”
“我知道。”路远打断她,眼神冰冷,“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深知网络谣言的杀伤力,尤其是涉及男女关系的绯闻,最容易吸引眼球,也最难彻底澄清。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苏晚晴打来的。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焦急和愤怒:“路书记,您看到网上的帖子了吗?太无耻了!这完全是捏造!我已经联系报社法务,准备追究发帖人的法律责任!”
“苏记者,你别急,清者自清。”路远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我们这边已经在处理。这件事可能会给你带来困扰,我很抱歉。”
“该道歉的是那些造谣的人!”苏晚晴语气坚定,“路书记,我相信您的为人。这件事我们不能退缩,必须正面回应,彻底揭穿谎言!”
挂断电话,路远沉思片刻,对金茹说:“准备一下,下午召开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我和你一起出席,正面回应此事。态度要坦诚,事实要清楚,但不对恶意猜测进行过多纠缠,重点转向介绍灾后重建工作,转移公众视线。”
“好!”金茹立刻领会意图。
然而,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中午,路远回到家中,想换身衣服准备下午的发布会。林静坐在客厅里,脸色异常平静,但熟悉她的路远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压抑的暗流。茶几上,平板电脑屏幕正停留在那个热帖的页面。
“静静,你听我解释……”路远心中一沉,走上前。
林静抬起头,看着他,眼神复杂,有失望,有伤心,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解释什么?解释你为什么深更半夜和一个年轻女记者在房间门口‘密会’?解释为什么这样的照片会被人拍到?”
“那完全是断章取义!”路远急声道,“那天晚上我在黑石乡抢险,苏记者是去采访,看我浑身湿透,好心送了碗姜汤!就说了两句话!这根本就是有人恶意偷拍,歪曲事实!”
“好心?呵呵。”林静冷笑一声,“路远,我不是三岁小孩。一个省报的首席记者,会无缘无故对一个县委书记这么‘好心’?还偏偏在半夜,在你的房间门口?你让我怎么相信这只是普通的同事关系?”
路远一时语塞。林静的怀疑合情合理,苏晚晴对他确实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注,而他自己,在那个雨夜,也并非完全没有心动。这份心虚,让他无法理直气壮地反驳。
看到丈夫的迟疑,林静眼中的失望更深了。她站起身,声音带着哽咽:“路远,我回来,是相信你能改,是希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可我没想到……这才安生几天?那些女人,一个接一个……是不是我这个黄脸婆,真的就那么碍眼?”
“不是的,静静!你听我说!”路远上前想拉住她,却被林静一把甩开。
“别碰我!”林静退后一步,眼泪终于滑落,“下午的发布会,你自己去开吧。我累了,想静静。”说完,她转身走进卧室,锁上了房门。
路远僵在原地,心中充满了懊悔和无力感。事业的明枪暗箭他尚可应对,但后院起火,尤其是来自最亲近之人的不信任,却让他感到锥心的刺痛。
下午的新闻发布会,路远和金茹如期出席。面对镜头,路远坦然承认了照片的真实性,但详细说明了当晚抢险的背景和苏晚晴的记者身份,强调这只是正常的工作接触和同事间的关心,严厉谴责了恶意造谣传谣的行为。金茹也从旁佐证,并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青溪干群一心、共克时艰的救灾行动,展示了大量一线抢险的真实画面和感人故事。
官方的正面回应和大量正面信息的冲刷下,网络谣言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负面影响已然造成。一些竞争对手和心怀不满者,开始在私下里传播更不堪的版本。
风波暂时平息,但路远知道,这场信任危机,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远未结束。他与苏晚晴的关系变得愈发敏感,而与林静之间的裂痕,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行动去弥补。他的新征程,迎来了第一场严峻的情感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