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工作室的晨光里,飘着淡淡的墨香——书桌上摊着《三国:风起乱世》的影视改编初稿,苏澈用红笔在“赤壁之战”的场景旁标注:“需参考《三国志》‘火烧乌林’记载,战船形制需符合东汉末年特征,不可用明清帆船造型”。旁边,远航影视的王凯发来的导演推荐名单已经被划掉了大半,要么擅长偶像剧,要么曾有“瞎改历史”的黑历史,始终没找到契合的人选。
“要是能有个懂历史、又肯坚持的导演就好了。”李薇揉着太阳穴,语气里满是无奈,“之前推荐的几个,一听说要做‘无恋爱线、重考据’的历史剧,要么直接拒绝,要么要求加流量明星,根本不是真心想做内容。”
苏澈放下笔,指尖无意识地划过系统界面的入口。他心里清楚,《三国》影视化的关键在导演——如果导演没有对历史的敬畏,再好的剧本也会被改得面目全非。就在这时,淡蓝色的光膜突然弹出,比平时更醒目:
【检测到宿主在《三国:风起乱世》影视化中面临“优质导演短缺”问题,触发“关键人脉对接”机制!】
【解锁人脉线索:导演陈舟】
【陈舟背景详情:
1. 专业领域:深耕历史正剧15年,代表作《大明风骨》《大宋提刑官》,豆瓣评分均超9.0,以“考据严谨、人物立体、拒绝流量”着称;
2. 核心特质:坚持“历史剧需还原时代魂”,曾因拒绝资本要求“给清官加三角恋”,导致《大唐御史》项目被腰斩,后续遭多家资本联合封杀,近3年无新作;
3. 潜在共鸣点:与宿主同为“原创坚守者”,厌恶“资本绑架内容”,曾公开表示“好的历史剧,不该靠狗血博眼球,该靠细节打动人心”;
4. 联系方式:陈舟独立工作室地址(江城老城区书院街15号)、私人电话(138xxxx5678)——备注:直接上门拜访更易获得信任,他反感商业应酬式沟通。】
苏澈盯着光膜上的内容,眼睛瞬间亮了——陈舟的《大明风骨》他穿越前就看过,剧中对明代官服、礼制的还原堪称教科书级别,尤其是“海瑞上疏”的片段,没有多余的煽情,却靠细腻的演技和严谨的细节让人泪目。这样的导演,正是《三国》影视化最需要的人选。
“找到合适的导演了!”苏澈激动地把系统提示念给李薇和老林听,老林一拍大腿:“陈舟!我知道他!之前拍《大宋提刑官》时,为了还原宋代法医工具,专门去博物馆泡了三个月!这种较真的导演,绝对能拍好《三国》!”
当天下午,苏澈没提前打电话,直接带着《三国》的创作手稿和考据笔记,来到了书院街15号。这是一间不起眼的老房子,门口挂着“陈舟工作室”的木牌,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翻书的声音。推开门,首先看到的是满墙的历史书籍和剧组分镜稿,书桌上摊着一本翻开的《后汉书》,旁边放着一把磨损的放大镜,陈舟正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标注重点。
“陈导,您好,我是苏澈。”苏澈轻轻放下手稿,尽量不打扰对方。
陈舟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几分惊讶,随即又恢复平静:“我知道你,《三国:风起乱世》的作者,拒绝光影影视瞎改的事,我听说了。”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是为《三国》影视化来的?”
“是。”苏澈递过手稿,“我看了您的《大明风骨》,知道您对历史细节的较真,这也是我找您的原因——我不想把《三国》拍成狗血剧,想做一部真正的历史剧,还原乱世里的情义与风骨。”
陈舟接过手稿,翻到“桃园结义”的章节,看到苏澈标注的“粗陶碗需符合东汉民间形制,不可用官窑瓷器”“三人誓词参考《三国志·蜀书》‘誓同生死’记载,避免现代化台词”,眼神渐渐变了——他很少见到年轻作者能如此注重历史细节,甚至比一些专业编剧还严谨。
“你拒绝加恋爱线,不怕资本不投钱?”陈舟放下手稿,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
“怕,但更怕毁了这个Ip。”苏澈坦诚地说,“《三国》不是我的私产,是承载‘义’‘忠’‘仁’这些文化内核的载体。就像您当年拒绝给海瑞加三角恋一样,我们都不想为了流量,丢了创作者的底线。”
这句话瞬间击中了陈舟。他想起三年前拍《大唐御史》时,资本要求给正直的御史加“与歌姬的暧昧戏”,他坚决拒绝,结果项目被砍,还被贴上“难合作”的标签,三年没接到正经项目。眼前的苏澈,像极了当年的自己——有才华,更有坚守。
“好!这戏我接了!”陈舟突然站起来,眼里闪着久违的光芒,“要做就做真正的历史剧!不用流量明星,全部用实力派演员;不搞狗血情节,所有剧情基于《三国志》和你的小说合理改编;服装、道具、场景,必须经得起历史考据——我这三年没闲着,收集了不少东汉末年的兵器、服饰资料,刚好能用上!”
他转身从书柜里拿出一个铁盒,里面装满了手绘的分镜稿和考据笔记——有东汉士兵的铠甲分解图,有赤壁之战的战船设计稿,甚至还有当时民间饮食的复原图。“你看,这是我为‘三国题材’准备的,本来以为没机会用上了,没想到能遇到你。”
苏澈看着这些细致的资料,心里满是感动。他拿出手机,打开《桃园结义》主题曲的demo:“陈导,这是我为小说写的主题曲,用了笛箫和大鼓,想在剧里用民乐配乐,突出历史感。”
音乐响起,陈舟闭上眼睛,跟着旋律轻轻点头:“好!就用这个风格!片头用主题曲,片尾用古筝版的 instrumental,每集根据剧情配不同的民乐,比如‘温酒斩华雄’用激昂的鼓乐,‘白帝城托孤’用悲怆的胡笳——我们要让观众从听觉到视觉,都沉浸在东汉末年的氛围里。”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人物塑造聊到场景搭建,从演员选择聊到文化输出,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陈舟留苏澈吃晚饭,是简单的两菜一汤,却吃得格外开心。“我这三年,身边的人都劝我‘妥协点,才能有饭吃’,但我始终觉得,观众不是傻子,好的内容终会被看见。”陈舟喝了口酒,语气里满是感慨,“现在遇到你,我更坚信这点了。”
离开陈舟工作室时,苏澈收到了系统提示:
【检测到宿主成功对接导演陈舟,达成“共同打造真正历史剧”合作共识,触发“志同道合”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解锁新功能:历史剧细节考据(高级)——可辅助《三国》影视化的全流程细节把控,功能包括:
1. 道具考据:自动匹配东汉末年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形制参考《武经总要》)、服饰(曲裾深衣的剪裁标准)、饮食(粟米为主,辅以少量肉食),生成详细参考手册;
2. 场景还原:对接国家博物馆的东汉建筑复原图,为“桃园”“赤壁”“许昌宫殿”等场景提供设计依据,避免出现时代错位;
3. 台词审核:识别剧本中的现代化台词(如“搞定”“没问题”),推荐符合时代语境的表达(如“妥了”“无大碍”),确保语言风格统一;】
【触发主线任务进阶:“三国影视化落地”,任务要求:1个月内完成《三国:风起乱世》影视化主创团队组建(含陈舟、历史顾问张启明),确定拍摄计划与考据标准,任务奖励:声望值点,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申报资格(该剧可推动蓝星三国文化海外传播)。】
苏澈看着光膜上的“历史剧细节考据”功能,心里满是踏实。有了陈舟的专业执导,加上系统的细节辅助,还有张启明教授的历史顾问支持,《三国》影视化一定能成为“历史正剧的标杆”。
回到工作室,苏澈把合作的消息告诉李薇和老林,两人都激动得跳了起来。“陈舟导演可是我的偶像!”李薇兴奋地说,“我这就联系远航影视,把陈导加入主创名单,再请张教授做历史顾问,完美!”
老林则开始琢磨剧里的配乐:“我认识几个民乐大师,能请他们来做剧的配乐,保证比那些电子合成器更有历史感!”
而此刻的陈舟工作室,陈舟正对着满墙的三国资料,重新整理分镜稿。他拿起笔,在“桃园结义”的分镜旁写下:“陶碗用粗陶,碗沿有细小裂纹,体现民间质朴感——参考苏澈手稿描述”。灯光下,他的眼神里满是久违的热情,仿佛又回到了拍《大明风骨》时的热血时光。
苏澈站在工作室的窗边,看着老街的夜景——瓷坊的老师傅还在烧制“三国人物瓷”,准备送给剧组做道具;远处的写字楼里,远航影视的团队已经开始筹备主创见面会。他知道,《三国》影视化的启动,不仅是一个Ip的延伸,更是“坚持原创、尊重历史”的创作理念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