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
顾言坐在书房的落地窗旁,指尖划过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屏幕上是《赤伶》的完整音频文件。
从编曲时反复调整的京胡前奏,到录制时精益求精的戏腔段落,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他对传统戏曲的敬畏与创新的思考。
顾言想起昨天去华夏戏剧院,在那创作并演唱了《赤伶》 ,得到了张团长赞叹,顾言免费了版权,这不回来就重新录制。
紧接着,他点开浪博客户端,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真诚:
【顾言V:国庆尾声,借《赤伶》与诸位相见。
戏腔婉转藏华夏风骨,旋律悠扬承民族魂魄——华夏戏曲从不是博物馆里蒙尘的标本,而是能与流行共振、和时代同频的活态传承。
写这首歌时,总想起在清河村听柳子戏的午后,想起老艺人说“戏要唱给懂的人听,更要唱给未来的人听”。
愿这一曲《赤伶》,能让更多人听见京剧,看见传统艺术里流淌的文化底气。守住戏曲,就是守住我们血脉里的根。@华夏戏剧院】
配图是一张他在录音室和京剧老艺人的合影。
老人握着京胡,他拿着乐谱,两人对着镜头笑得温和,背景里还能看见贴满便签的编曲手稿。
浪博发布的瞬间,评论区就像被投入了一颗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言神发新歌了!还是和戏曲相关的!我先冲了!”
“刚听完《如愿》又来《赤伶》,顾言你是住在录音室了吗?”
“@华夏戏剧院 快出来互动!我已经搬好小板凳了!”
不到十分钟,华夏戏剧院的官方浪博就出现在评论区顶端,回复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华夏戏剧院V:致谢顾言先生免费赠送《赤伶》一曲,以流行之形载京剧之魂,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回响。
我们定不负所托,守好京剧这枚国家瑰宝,既传老戏的魂,也创新唱的形,让粉墨登场的故事,能被更多年轻人听见、看见、爱上。
附:已将《赤伶》纳入我院“戏曲新唱”推广计划,后续将联合各地京剧院团,推出舞台版演绎,敬请期待!】
这条回复刚发出,就像按下了多米诺骨牌的开关——《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率先转发,配文掷地有声:
【人民日报V:【一曲《赤伶》,唱出传统新声】当流行旋律撞上京剧韵白,当年轻创作触碰民族根脉,我们看见文化传承的另一种可能,不是复刻过去的模样,而是让传统在创新中“活”起来。
顾言的《赤伶》,没有把京剧当“噱头”,而是真正吃透了西皮二黄的韵律,让戏腔与流行和声无缝衔接。从“袅袅炊烟”的田园情,到“粉墨登场”的戏曲魂,他始终以音乐为笔,书写着华夏文明的鲜活与厚重。#华夏戏曲创新传承# #传统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紧随其后的是新华社,文字里满是对文化自信的肯定:
【新华社V:从《稻香》里的“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到《将进酒》里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再到《赤伶》里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顾言的音乐始终带着强烈的民族印记。
《赤伶》最难得的,是让年轻群体读懂了戏曲里的家国情怀——原来京剧不止有“咿咿呀呀”的慢,还有能戳中人心的故事与力量。这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我们的传统,从不怕与时代碰撞。】
共青团中央等官方账号陆续转发,#顾言 赤伶# #京剧新唱 破圈# 等词条以雷霆之势冲上热搜,后面清一色跟着鲜红的“爆”字。
乐坛的反应更是迅速。
资深作曲家张藜,罕见发了条长文浪博,字里行间满是激赏:
【张藜V:从业四十载,听过无数创作,却第一次被《赤伶》惊艳到起鸡皮疙瘩。
顾言这孩子,太懂戏曲了!戏腔部分不是硬加的“炫技”,而是和歌词意境严丝合缝,咬字归韵全是梅派的规矩,却又透着年轻人的鲜活劲儿;既保了京剧的“味儿”,又让流行听众不觉得隔阂。
这才是真·创新:守得住根,玩得出新。《赤伶》开了个好头,希望更多年轻人能跟着学,把咱们的戏曲宝藏挖出来!】
以戏曲跨界闻名的歌手李玉,直接晒出循环《赤伶》的截图,配文带着相见恨晚的激动:
【李玉V:作为唱了十几年戏歌的人,我太懂《赤伶》的难!既要保住京剧的“魂”,不能唱成“四不像”;又要让流行听众接受,不能太“老派”——顾言不仅做到了,还做得极致!绝了!这波操作,直接给戏曲融合打开了新大门!】
网友的热情如同决堤的洪水,评论区满是好评:
【@爱吃草莓的小夏:救命!循环《赤伶》半小时了!之前总觉得京剧离我好远,现在满脑子都是“粉墨登场,锣鼓敲响”的调调,刚才已经去搜《贵妃醉酒》的选段了,原来京剧这么好听!】
【@京胡老周:作为唱了三十年京剧的票友,必须说一句——顾言太懂了!戏腔部分的“甩腔”“拖腔”全是规矩,没有瞎改!最后那句“共守一抹红”的尾音处理,有麒派的苍劲,又有年轻人的赤诚,听得我眼泪都下来了,这才是对传统的尊重!】
【@今天也在等新歌:顾言你到底还有多少惊喜?从《将进酒》的豪迈到《赤伶》的深情,现在又解锁戏曲融合,你的创作瓶颈是被狗吃了吗?求求多更!我的歌单已经被你承包了,下个月的会员续费都给你!】
顾言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滚动的评论,指尖轻轻敲击桌面。
他没想过《赤伶》能引起这么大反响,原本只是想为戏曲传承尽一份力,却意外点燃了大家对传统艺术的热情。
他拿起手机,又发了一条浪博,语气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顾言V:看到大家对《赤伶》的喜爱,既惊喜又感动。
其实不止京剧,昆曲的水磨调、越剧的缠绵腔、川剧的变脸韵、黄梅戏的轻快调,都藏着值得挖掘的美。
传统戏曲是座巨大的宝库,我只是推开了一扇小窗。
期待更多有才华的音乐人一起加入,不用怕“不专业”,不用怕“没人懂”,只要带着敬畏心去创作,就能让不同剧种的美,都能被这个时代听见、记住、传承。】
这条浪博刚发出,就被网友疯狂转发:
“说得好!不止京剧,其他戏曲也值得被看见!”
“言神格局打开了!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者!”
“已经开始期待昆曲版、越剧版的融合作品了,求各位音乐人卷起来!”
顾言放下手机,习惯性地点开音乐平台。
《赤伶》发布仅3小时,数据已恐怖到让人咋舌:从空降榜单第58名,一路飙升至第7名,评论数突破10万,下载量断层第一,热评前10全是五星好评。
以往其他歌手冲榜需几周宣传,而他仅凭一首新歌几小时就挤进前十,这样的速度在乐坛几乎前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