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筱接过帕子刚要道谢,只听一旁的李长老突然冷笑道:“阁主是个心软的,但我可不是,既然已算你通过了第一关,那我也不再追问你了。”
她站起来居高临下看着萧筱道:“不过,绛珠仙阁以行医济世为本,当我阁中弟子可不是光靠身世可怜就行的。”
她抬起手招来刚刚引路的中年妇人,俯身在她耳边吩咐了几句后,又对萧筱道:
“刚刚你既说你十三岁便学习医术,想来是有些底子在身上的。前堂现在正忙,你随我去连诊十个病人,并写下对症的方子,若是不出大错,我这第二关便算你通过。”
萧筱:。。。
她能说,她其实是为了硬抄《琵琶行》才这么说的么?
不过好在她也不是全无准备,她的系统一直有检测每一个角色的体质这项功能,但不会非常详细,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不过这样也已经够了,她昨日学习的医书《千药方》里世间的常见病症几乎都有对症的药方,有点类似于万金油。
就比如都是感冒,系统不会检测出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但是只要是感冒就相当于给她缩小了范围,她再稍微问问患者的症状,就能从千药方里都找出一个能对症治疗的药方,总体上都不会出什么大错。
一直未开口的林长老在一旁劝道:“李师妹,这会不会太严苛了?她看着年纪不大……就算十三岁开始学习医术到现在也不过两三年的样子,寻常医者从初学到能坐堂开方,少则五六年,多则十年才能学成啊。”
“严苛?”李长老挑眉,眼角的皱纹挤成一道深痕,“我绛珠仙阁的弟子哪个不是从孤女中层层筛选,从五六岁便开始经受严苛的训练,聪慧些的,到她这个年纪早就能坐堂了。”
“她现在既然跳过那些程序直接入阁,就要有相应的实力得以服众,不然让阁中其他弟子如何自处?”
似是知道顾翡格外看重萧筱,于是她转身对顾翡说道:“阁主,我知道您可怜她,也很想要她那什么所谓的‘祖传神药’,但我绛珠仙阁也不能就这么破例养着一个废物,您总不能护着她一辈子。”
一旁的林长老看着萧筱一脸迷茫,于是开口和她解释了一番。
萧筱听了林长老的话才意识到,原来顾翡为自己破了这么多例。绛珠仙阁的弟子都是从小培养的,要家世清白,勤勉好学,苦练医术之后才能参加入阁考核。
入阁以后一切吃穿用度都由阁里提供,每个弟子需要为阁中的医馆坐堂,或者接外面的求医帖出诊,用自己的劳动偿还绛珠仙阁。
他们挣下的诊金,再继续为那些新培养的孤儿提供帮助,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弟子们的晋升途径一项是看医术水平,另一项就是看为阁里贡献了多少。
那些医术不达标,没通过入阁考核的孤儿,因为无法为阁里做贡献就不会成为弟子,他们会被留下干一些粗活,等年纪大了就会被清退。
所以,萧筱明白了李长老话的用意,她没有为阁里做贡献的能力,就算强行靠顾翡的关系入了阁,等待她的也是被其他弟子针对的下场。
萧筱听明白以后不愿让顾翡再为她为难,于是她想了想后站起身朝顾翡和两位长老各行了一礼,目光坚定的开口道:“多谢林长老为我解释,也多谢顾阁主为我破例,虽然并不是阁中从小培养的弟子,但我也知道‘大医精诚’的道理。
医者固然要医术精湛,但更重要的是心怀仁爱、救济苍生,绛珠仙阁以医救世、抚育孤儿,这份仁心才是根本。
我站在这里,不是为求一个庇护,只愿尽己所能践行这份仁心,还请李长老给我一个证明的机会,哪怕未能通过考核我也算无悔了。“
李长老闻言,紧绷的脸色稍缓,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心道:“这女子看着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开阔的格局。不求庇护、不攀关系,反倒坦坦荡荡要靠自己争机会,这份心性,便是阁中那些从小培养的弟子,也未必人人能及。”
她暗自思忖:“罢了,便给她一个机会。若真是块可塑之才,哪怕眼下底子薄些,凭这份心气,自己多费些心神点拨几年,未必不能赶上旁人。毕竟,绛珠仙阁这几年的新弟子中有这份不卑不亢医者风骨的倒是少见了。
林长老在一旁听完后笑着点头道“好一个‘践行仁心’,你有这份心,便是入了医者的道了。”
顾翡听完萧筱字字铿锵的话语,眼眶微微发热,他起身对着众人道:“既然如此,我们就一同去前堂看看吧。”
一行人来到前堂医馆时,正值上午病患最多时候。只见馆内人来人往,有咳嗽不止的老者,有哭闹不休的孩童,还有捂着伤口皱眉的壮汉,几位坐堂的弟子都忙得额角冒汗。
萧筱深吸一口气,走到一张空桌前坐下。她刚坐稳,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便急步上前:“先生,您快看看我家娃,烧了两天了,药也喂不进去。”
萧筱不忘装模作样先将手搭在那孩子脉上,实则在脑海中立刻开启系统面板,眼前的人物面板,目光查看人物体质那一栏,只见写着:【人物体质:风寒发烧】
她心想果然是发烧了,但是怎么会喝不下去药呢?
她一边安抚妇人,一边问道:“发病前孩子是不是吃了什么?来之前喂的什么药?”
那妇人回忆了一下开口道:前儿个带他去赶庙会,嘴馋给他买了两串糖油果子,还吃了半碗凉糕……回来后就烧了起来,我们村的郎中开了副退烧药,那药苦得厉害,强行喂进去后他就开始哭闹,然后全吐了出来,连带胃里吃的东西都吐干净了。”
萧筱一边听,一边调用“千药方”数据库,输入了那孩子的关键症状,瞬间弹出了好几个对症的方子,按照适配程度从上到下排列。
萧筱看了一下排在第一位的药方,果然是个适合幼儿的温和药方,而且还用蜂蜜调和,既中和苦味,又能养胃。
她瞬间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小孩子脾胃本就娇嫩,那个妇人之前找的郎中,估计是下的药太猛了,伤了小孩的胃才会呕吐。于是她不再犹豫,提笔将方子工整的抄下来递给了那妇人。
这一切,都被站在萧筱身后的李长老看在眼里。她暗自惊讶:这方子对症且不说,单是这份对幼童体质的体恤,就绝非一个毫无根基的门外汉能想到的。寻常医者遇此急症,多半急着用猛药压下去,哪会这般耐着性子考虑药效之外的事?
不过一个时辰,萧筱已经诊完了十位病患。
李长老站在一旁,起初目光中的审视渐渐被讶异取代。待到第十位病患拿着药方离去时,李长老望向萧筱的目光里,已然添了几分实打实的认可,甚至隐隐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