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公元前169年的?夏天六月份,诸侯国传来了一个令人十分心痛的消息,梁怀王刘揖去世了他去世前也没留下个一儿半女的,梁国没了继承人,顿时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贾谊听闻此消息后,心里那是忧心忡忡,知道事情十分的严峻,就赶忙来到文帝跟前说:陛下,现在要赶紧制定新的制度,因为按照目前的形势继续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所有的诸侯王就会变得更加放纵,到时形势就更加难以控制了,地方豪强势力会变得非常强大,到那时汉朝的法律就无法施行了。陛下所依赖的屏障和皇太子的依靠,只有淮阳和代两个封国而已。代地靠近北方的匈奴,与强大的敌人做邻居,它能够自保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有余力来帮助陛下呢;而淮阳国与大的诸侯国相比,就像是脸上的黑痣一样微不足道,只能成为大诸侯国的诱饵,却无法起到防御的作用。现如今制度掌握在陛下手中,想要制定国家政策却要您的儿子成为诱饵,这实在不是明智的做法呀!臣建议把淮南的土地划到淮阳的版图里,然后在为梁王立一位王后,在割让淮阳北边的两三座城池与东郡来增强梁国的实力。这样如果不行的话,也可以将代王迁都到睢阳去。梁国的版图从新郪开始向北一直延伸到黄河边上,而淮阳的版图呢,让它把陈地包围起来并向南一直延伸到长江边上,这一番操作下来,就算那些大诸侯国想找事,那也会感到胆寒而不敢在图谋不轨了。到那时,梁国的实力可以抵御齐、赵的进攻,淮阳也可以遏制吴、楚的发展,这时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再也不用担心山东地区的忧患了,这是让两代人都受益的事情呀。如今天下形势看似风平浪静,那是因为诸侯王现在年龄小;等过几年他们年龄增长了,那时陛下就能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了。秦朝想尽办法就是想消除六国的祸患,最终也没有做到;如今陛下已然掌握天下大权,可谓是一言九鼎,威震四方。然而,陛下却整日里颐指气使,不思进取,继续高枕无忧,如此下去,恐怕会重蹈当年六国灭亡的覆辙啊!这怎能说是明智之举呢?倘若陛下只图眼前的太平无事,而对潜在的危机视而不见,那么无异于埋下祸根。待到陛下百年之后,将这江山社稷传给年迈的母后和年幼的子嗣,国家势必会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这又怎能称得上是仁爱之举呢?正因如此,贾谊才冒死进谏,力劝陛下早做打算。文帝深思熟虑之后,最终采纳了贾谊的建议,将淮阳王刘武迁徙为梁王,他的封地北至泰山,西至高阳,共有四十多座大城。如此一来,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仅仅一年多之后,贾谊便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三岁。贾谊的离世,无疑是国家的一大损失。不过,他的建议却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贾谊去世后,皇帝又将城阳王刘喜迁徙为了淮南王,以稳定天下的局势。与此同时,北方的匈奴却屡屡侵犯边境,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当时,匈奴频繁地侵扰狄道等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太子家令颍川人晁错挺身而出,上书皇帝,详细论述了军事问题。

晁错在奏书中写道:《兵法》有云:打仗有必胜的将领,而没有必胜的百姓。这充分说明,要想安定边境,建功立业,关键在于拥有优秀的将领。因此,对于将领的选拔,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臣还听说,用兵临战时有三个关键:一要有地形上的便利,二是士兵训练有素,三是兵器锋利。兵法上说:步兵、车骑、弓弩、长戟、矛鋋、剑楯等各种兵器,在不同的地形中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适用之处。倘若不能因地制宜地运用这些兵器,那么即使有十个士兵,其战斗力可能也比不上一个懂得合理运用地形和兵器的士兵。此外,士兵若未经严格选拔和训练,对作战技巧一知半解,起居没有规律,行动缺乏协调,不能及时把握有利战机,也不能果断地避开危险,进攻时畏首畏尾,撤退时慌乱无序,甚至与金鼓的指挥信号背道而驰,这完全是因为没有对士兵进行充分训练所导致的过失。如此一来,即便有百人之众,其实际战斗力恐怕连十人都不如。再看兵器方面,如果兵器不够锋利,那就如同赤手空拳一般;铠甲若不坚固,就如同赤身裸体一样毫无防护作用;弩箭射程不远,就如同短兵器一样难以发挥作用;射箭时不能命中目标,就如同没有箭一样毫无用处;即使射中了目标,但却无法穿透,那也等同于没有箭头。这些都是将领对兵器重视不足所带来的祸患,如此一来,即便有五人之力,恐怕也难以抵得上一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士兵。所以《兵法》上说:兵器不锋利,等于把士兵送给敌人;士兵不能用,等于把将领送给敌人;将领不懂兵法,等于把君主送给敌人;君主不选择良将,等于把国家送给敌人。这四点是军事的关键。?

臣还听说:小国和大国面对的形势不同,强弱不同,险易也不同。小国可以屈身来侍奉强国,这是小国的形势;能够联合小国攻打大国,这是敌国的形势;用蛮夷攻打蛮夷,这是中国的形势。如今匈奴的地形、技艺与中国完全不同,他们得马匹能随意得上下山坡,出入溪涧之间,中国的马匹却无法与之相比;匈奴得骑兵在险峻的道路上奔驰射箭,这点中国的骑兵也无法与之相比;在风雨中匈奴士兵感受不到疲劳,在饥渴中感不到困顿,这点中国的士兵也无法与之相比;这是匈奴人的长处。若是在平原、易地、轻车、突骑这些地方交战,匈奴的军队就容易被打乱阵型;我们拥有强劲的弓弩和长长的戟矛,射程极远,这样一来,匈奴的弓箭便难以抵御;我们穿着坚固的铠甲,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长短兵器相互配合,游动的弓弩手往来穿梭,队伍整齐有序地向前推进,匈奴的士兵必然难以抵挡;我们的材官驺发,箭矢如流星般密集,且箭道相同,匈奴的革笥和木荐又怎能抵挡住如此猛烈的攻击呢;一旦下马进行地面搏斗,剑戟相交之声不绝于耳,双方士兵你来我往短兵相接,匈奴的脚力就难以跟上我们的节奏;这些都是中国所具备的优势。

我总结了一下,匈奴的优势只有三点,而中国的优势却多达五点。如今陛下又派遣数十万大军去讨伐区区数万匈奴,双方兵力相差如此悬殊,这简直就是以一击十的绝佳战术啊!?尽管如此,兵器那是凶器啊,战争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从大到小,从强到弱,往往就是一瞬间得事。用人的生命去争夺胜利,一旦失败就有无法挽回得后果,这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帝王治理国家,考虑事情要相当的全面。如今投降的胡人、义渠、蛮夷等归附的部众有数千人,他们的饮食、技艺与匈奴相同。陛下可以赐给他们坚固的铠甲、絮衣、强弓、利箭,再加上边郡的精锐骑兵,在指派一位明智的将领了解他们的习俗、安抚他们的心,以陛下的贤明统领他们。若是遇到艰难险阻得事,就用他们来抵挡;若是在平原地带交战,就用轻车、柴官来获取胜利;两军互为表里,发挥各自得优势,再加上人数上得优势,维护国家安定就没什么问题了,这是万全之策啊。?

文帝十分赞赏他的这些建议,就赐给了他书信,表示对他得宠信。晁错还不满足当下,接着给文帝说:臣还听说秦朝起兵攻打胡、粤两地,并不是为了保卫边境得安定或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而是因为他们得贪婪暴戾,想要扩张自己得领土,所以功业还没成天下就大乱了。如果起兵作战而看不清形势,作战就会被敌人俘虏,屯守就会导致士兵积劳而死。胡、貉人习惯了寒冷得天气;扬、粤人习惯了炎热得天气。而秦朝的戍卒有水土不服得现象发生,戍边的死在了边境,运输物资的死在了路上。秦朝的百姓看到军队出征,就感到他们像是去送死一样,因此用谪戍的方式征发军队,先征发有罪的官吏、赘婿、商人,后来扩大到有市籍的人,再后来扩大到祖父母、父母有市籍的人,最后甚至征发闾左的贫民。如果征发军队不顺利,百姓就会有愤怨之情,有万死的危险却得不到丁点得回报,死后家属也得不到朝廷得抚恤,天下人都知道灾祸将降临到自己头上。陈胜被征发去戍边,走到了大泽乡,延误了日期,害怕被杀,就带着戍卒起义反抗秦朝得统治,一时间天下人纷纷响应,就像流水一样迅速,这是因为秦朝用威逼得手段征发戍卒的弊端呐。?

胡人以游牧为生,没有固定得土地,很容易就扰乱边境得安定,他们往来迁徙,时来时去,这就是胡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中国边境不安的原因。如今胡人经常在塞下放牧、打猎,以此来窥探边塞守军得情况,他们看到守军少就入侵边境。陛下如果不进行救援,边境百姓就会感到绝望而有了投降敌人的心思;如果救援得话,人少了解决不了问题;人多了,远县的援军刚到,胡人就已经撤走了。长期集结军队,对国家得耗费是十分巨大得;如果解散军队,那胡人又会前来入侵。这样得情况连年不断,就会导致中国得贫苦而百姓也不会安定。现在陛下关心边境得百姓,挑选将吏然后发兵守卫边境,这是很大的恩惠。但如今远方的士兵守卫境,一年一换,也没法很好的了解胡人的情况。陛下不如挑选一些在边境常住得人,让他们在那边安家种田,同时修筑高城深堑;在交通要道建造城池,每座城池不少于千户人家。让他们先建造房屋,给他们准备好农具,然后在招募百姓,给他们免罪、拜爵、免除赋税,给予他们冬夏衣物和粮食,直到他们能自给自足为止。边境的百姓,如果各种条件还不成熟,那就不能让他们长期生活在危难之地。等到胡人入侵时,如果从他们手里能夺回被抢走的财物,那就把一半赏给夺回的人,然后官府在为其赎买。这样一番操作下来,边境百姓就会互相救助,勇敢得抗击胡人了。这不是因为道德有多么的高尚,而是为了保护亲戚的安全和获得财物,这与东方戍卒不熟悉地形而畏惧胡人相比,效果就是天差地别啊。在陛下执政的时候,迁徙中原的百姓去充实边塞的苦寒之地,使远方不再有屯戍的负担;边境的百姓,父子相保,便不再有被掳掠的忧患;这样的利益延续到后世,陛下的名声显赫,名留青史,这与秦朝征发怨民的做法比起来,效果相差甚远呐,还望陛下认真的考虑考虑。?文帝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开始招募中原的百姓并把他们迁徙到边塞。?

晁错又给文帝说:如今陛下招募中原的百姓并把他们迁徙到边塞地区,这样一来,屯戍的费用就大大减少,这是非常大的恩惠啊。地方官吏如果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政策,奉行明确的法令,体恤老弱的百姓,真诚的善待壮士,善于安抚民心而不提一些苛刻的要求,使先到的人能够安居乐业而不思念故乡,那么贫穷的人就会羡慕而愿意前往边塞了。臣听说古代迁徙百姓时,首先会观察阴阳是否调和,在品尝泉水的味道是否甘甜,然后才开始建立城池、划分住宅。先建好房屋,准备好生产所用的器物,百姓到了就有地方住,有工具用。这是百姓愿意离开故乡而前往新城池的原因。等安定下来就为他们设置好医师、巫师用来治疗疾病,修建祭祀的地方;进行男女婚配,让他们生死相恤,坟墓相连;种植树木,蓄养牲畜;让他们居住的房屋完好无损。这就是使百姓乐于居住而有长期定居之心的办法啊。?

臣还听说古代为了防备敌人而设立的边县,五户人家为一伍,一伍有长领导;十伍为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为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为一邑,邑有假侯。这些人都会从邑中选择非常有能力的人担任,他们不仅有保护能力,还得熟悉当地得地形,了解当地民心。平时没事得时候就教百姓练习射箭,作战时教百姓如何快速得应敌。所以军队在内部训练有素,军政在外部就能稳固。训练完成后,不让他们迁徙,他们年幼时一起玩耍,长大后一起并肩作战。夜晚作战时他们都知道彼此得声音,这足以让他们互相救援;白天作战时眼睛一看到对方,就能够互相认出对方;这份友爱之心,足以让他们为彼此而死。这样再加上厚赏的激励和重罚的威慑,士兵们就会勇往直前,死不退缩。迁徙的百姓如果不是壮年有才能的人,只会白白浪费衣粮,无法使用;即使有才能,如果没有有本事得官吏,也无法发挥作用。?

现如今陛下不与匈奴和亲,臣猜测他们冬天会南下入侵我国边境;这个时候如果能打一次大胜仗,那他们就会受到严重的创伤,短期内不敢再侵犯我国边境了。陛下如果想要立威,就必须从折胶开始;如果他们来了而我们不能困住他们,再让他们得胜而归,以后就更加难以制服了。?我们在机会来临时要紧紧抓住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在机会没到来时我们就韬光养晦,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自己的力量。文帝对他的分析大加赞赏。

晁错这个人为人刚直深刻,凭借自己的辩才得到了太子的宠信,太子家称他为“智囊”。?

公元前168年冬天,十二月,黄河在酸枣决口,向东冲垮了金堤,东郡大规模征发士兵堵塞决口。?春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三月,大地逐渐褪去冬日的严寒,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个时候,朝廷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废除关隘,不再使用传符。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晁错,作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大臣,对文帝进言道:圣王在位时,百姓们之所以不会挨饿受冻,并不是因为圣王能够亲自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也不是因为圣王能够亲自织布来为他们提供衣物。而是因为圣王开辟了财富的途径,让百姓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生活所需。

晁错接着说道:尧帝时期,曾经遭遇过九年的水灾;汤王时期,也曾经历过七年的旱灾。然而,就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国家并没有出现饿死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国家积蓄丰厚,准备充分。他进一步分析道:现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四海的统一,土地和人口都不比汤、禹的时代少。而且,我们还没有遭受他们遭受过的天灾,也没有多年的水旱灾害。可是,我们的积蓄却不如他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老百姓的生产力也没有被完全的发挥出来。我们生产粮食的土地还有很多没有开垦,山泽的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此外,还有很多游食的百姓没有全部归农,他们没有从事农业生产,所以无法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百姓在寒冷时穿衣,衣服不一定要轻暖;在饥饿时吃饭,食物不一定要美味;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人们并不会顾及自己的廉耻。这是人之常情,一天不吃两顿饭肚子就会饿,一年不做新衣服身上就会觉得冷。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没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保住她的孩子,君主又怎么能保住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让百姓务农种桑,并减轻赋税,来增加他们的积蓄,国家充实粮仓,以此来防备水旱,这样才能拥有百姓的爱戴。百姓的趋利行为,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分东西南北。?

珠、玉、金、银,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服穿;然而众人却十分的珍视它们,这是因为君主在使用它们的缘故啊。它们容易携带和储藏,带着它们走遍天下也不会有饥寒之忧。这就使得臣子会为了它们轻易地背叛君主,百姓会为了它们轻易地离开家乡,盗贼如果受到鼓励,逃亡者就有了轻便的资产。粟、米、布、帛,生长在地上,在收获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这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几石的重量,普通人就难以搬运,所以就不会被奸邪之人所利用,一天得不到吃的穿的就会挨饿受冻。所以贤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

现今百姓一家五口,服役的起码有俩人,能种的地不过百亩,百亩的收成也就百石。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砍柴、修官府、服徭役;春天没法躲沙尘,夏天没法避暑热,秋天没法避阴雨,冬天没法避寒冻,一年到头没一天能歇;再加上私人迎来送往、吊丧问病、抚养小孩等琐事。这么累,还得遭受水旱灾害,有时被官府横征暴敛,赋税也没个准头,政策一天变一个样。有粮食的人半价就卖,没粮食的人只能借高利贷,于是就有人卖田宅、卖子孙来还钱。而那些大商人囤积货物,小商人摆摊叫卖,操纵利润,天天在城里晃悠,趁国家有难,卖价必定翻倍。所以男人不种地,女人不织布,却穿着漂亮衣服,吃着美味食物;没有农夫的辛苦,却有丰厚的收入。他们凭借着财富,前往结交那些王侯,势力甚至超过了官吏,以利相倾;四处闲逛,车水马龙,坐着豪车,骑着骏马,穿着丝绸,披着素衣。这就是商人吞并农民,农民流离失所的原因呐。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去种地。要让老百姓种地,关键就是要重视粮食。重视粮食的办法呢,就是让老百姓用粮食来换赏罚。现在招募天下人给官府交粮食,就可以封爵,还能免罪。这样一来,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也能流通了。能交粮食换爵位的,都是有多余粮食的人。拿多余的来补不足的,命令一下,老百姓就都能受益了。现在规定老百姓有一匹马,一辆车的,就可以免除三个人的徭役;马匹可是国家重要的军事装备,所以能免除徭役。神农的教导中说:有一座高达十仞的石头城墙,还有宽达百步的护城河,以及装备精良的百万雄师,然而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那么这座城池依然是无法坚守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资,同时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如今,我们可以让百姓们用缴纳粮食的方式来换取爵位,不过只有当他们缴纳的粮食达到五大夫以上时,才能够免除一个人的徭役。这样的规定与车骑马所立下的功劳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啊!要知道,爵位是由君主所掌控的,君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无限量地赐予他人;而粮食则是由百姓们辛勤耕种得来的,只要土地还在,粮食就会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来,永远也不会枯竭。对于人们来说,能够获得高等爵位以及免除罪行,无疑是他们内心深处最为渴望的事情。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让天下的百姓都将自己的粮食运往边塞,以此来换取爵位和免罪的机会,那么不出三年时间,边塞地区的粮食储备必定会变得十分充足。文帝在听取了这个建议之后,深以为然,于是当即下令让百姓们向边疆地区输送粮食,并根据他们输送粮食的数量来授予相应的爵位。

晁错再次上奏说:陛下让天下人通过向边疆输送粮食来获得爵位,这是极大的恩惠。但我担心边疆士兵的粮食不够用,导致天下粮食大量消耗。如果边疆的粮食足够支撑五年,就可以让百姓向郡县输送粮食;如果郡县的粮食足够支撑一年以上,就可以适时赦免百姓,不收取农民的租税。这样一来,陛下的恩泽将惠及万民,百姓会更加勤于农耕,国家也会更加富裕和安定。?

文帝再次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后下诏说:引导百姓的根本在于务农。我亲自带领天下百姓务农,至今已有十年,但田地并未增加,收成不好的时候,百姓仍然挨饿;这是因为官员们没有尽力。我多次下诏,劝百姓种树,但效果都不是很好,这是因为官员们执行不到位,劝百姓务农的政策没有落实到实际中来。我的农民非常辛苦,但官员们却不加以体恤,这样怎么能取得成效呢?所以朕决定今年对农民进行一半的租税减免。?

公元前167年春天二月,文帝下诏说:我亲自带领天下百姓农耕以供应祭祀所需的粮食,皇后亲自养蚕以供应祭祀所需的衣物;请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礼仪。?想当初,秦朝时设有祝官,他们主要负责在灾祸发生时将责任转移给下级官员,这是十分不可采取的行为。到了夏天,文帝又下诏说:我听说天道是灾祸起于怨恨,福报起源于德行,百官的过错应当由我来承担。现在祝官将责任转移给下级,以彰显我的不德,这是我不愿意的。所以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并命令有关部门立马执行。?

在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意的太仓令。他在任期间,以廉洁公正而闻名,深受齐地百姓的赞誉。然而,不幸的是,淳于意却因为触犯了法律而被判处刑罚,并被押送到遥远的长安。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那是心急如焚。她深知父亲的为人,坚信他是清白的,同时她也对父亲所面临的困境感到无比的痛心。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缇萦决定挺身而出,为父亲申诉冤屈。于是,缇萦毅然决然地写了一封上书,呈递给了官府。在上书中,她言辞恳切地陈述了父亲的功绩和品德,强调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廉洁奉公、正直善良的官员。她指出,父亲之所以会犯罪,可能是因为一时的疏忽或者其他不可预见的原因,但这绝不能掩盖他过去的功绩和贡献。缇萦接着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深担忧和痛心。她写道:人死不能复生,受刑后身体也难以复原。即使父亲有改过自新的决心,也已经没有机会了。这句话如泣如诉,让人不禁为这对父女的遭遇感到惋惜。

最后,缇萦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请求。她表示愿意舍弃自己的自由,成为官府的奴婢,以此来赎父亲的罪,让他有机会改过自新。这个决定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更体现了缇萦对父亲的深厚亲情和无私奉献。缇萦的上书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对她的勇敢和孝心表示赞赏,同时也对淳于意的案件产生了新的思考。这封上书不仅展现了缇萦的聪明才智和坚定意志,更让人们看到了亲情的伟大力量。

文帝也十分怜悯她的孝心,五月的时候,就下了一份诏书:《诗经》中说:和乐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如今百姓有了过错,都没进行教育就已经刑罚加身,即使这个百姓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了,我非常地怜悯他们!刑罚会导致肢体残缺,肌肤受损,终身无法恢复,这样的刑罚是多么的痛苦而不道德呀!这哪里是百姓父母的做法呢!现决定废除肉刑,用其他的方式代替;然后根据罪人罪行的轻重,让他们服刑一定年限后就可以免罪。具体法令由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制定。张苍和冯敬给文帝建议说:应当把剃发的刑罚改为服劳役;应当把刺面的刑罚改为剃发并戴枷服劳役;应当把割鼻的刑罚改为鞭打三百下;应当把砍左脚的刑罚改为鞭打五百下;应当把砍右脚的刑罚及杀人自首、官员受贿、枉法、盗窃官府财物的,一律判处死刑。犯罪的人在服刑期满后就可以免罪。文帝批准了这一建议。当时,文帝崇尚道家的无为而治,朝中的将相都是旧功臣,十分的注重实际而不崇尚虚无的东西。汉朝吸取了秦朝暴政的教训,制定政策主要以宽厚为主,耻于谈论他人的过失,国家的风气大大的改善,告密的风气也逐渐消失了。官员们安于职守,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的积蓄逐年增加,人口也逐渐增多。社会风气淳朴,法律宽松,对疑罪从轻处理,因此刑罚也大大的减少,国家全年断案仅四百起,几乎达到了刑罚不用的境界。?

六月的时候,文帝下诏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现如今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如今百姓辛勤耕作却要缴纳租税,这与不务农的人没有区别,这不利于鼓励农耕。因此,朕决定免除田地的租税。?

公元前166年的冬天,寒风呼啸,空气中又弥漫着一股子不祥和的气息,原来是匈奴的老上单于率领了十四万骑兵入侵朝那、萧关两地,杀死了北地都尉卬,掳掠了大量百姓和牲畜,随后又朝着彭阳出发,单于派出奇兵烧毁了回中宫,侦察骑兵甚至到达了雍地的甘泉宫。文帝在得知消息后,赶忙任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迅速的调集了千辆战车、集结了十万骑兵驻扎在长安附近,以防备匈奴;同时任命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甯侯魏遬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让他们率军分别驻守三郡。文帝亲自慰劳军队、检阅部队,然后发布命令、赏赐官兵,并打算亲自率军征讨匈奴。群臣都劝文帝不要去,但他不听啊;这时皇太后出面阻止文帝,文帝这才放弃了亲征匈奴的想法。于是任命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内史栾布为将军,率军攻打匈奴。单于在塞内停留了一个多月后撤军。汉军追击出塞后返回,这次出征未能取得重大战果。?

有次文帝乘车经过郎署,就问郎署长冯唐的家在哪里?冯唐回答说:启禀陛下,臣的祖父是赵国人,父亲迁居代地。文帝说:我住在代地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向我提起赵将李齐的贤能,他在巨鹿之战中表现十分的英勇。如今我每次吃饭时都会想到巨鹿之战,你父亲知道吗?冯唐也谦虚的回答道:他还不如廉颇、李牧那样出色的将领。皇帝拍着大腿说:唉!我偏偏得不到像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否则我怎么会担心匈奴呢!冯唐反驳说道: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会重用他们的。文帝就非常生气,就起身进入了内宫,过了一会儿,这才召见冯唐,然后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当众羞辱我,难道没有私下说话的机会吗?冯唐道歉说:陛下,我是个粗人,不懂忌讳啊。此时文帝正为匈奴入侵而忧虑,于是再次问冯唐:那你为什么认为我不能重用廉颇、李牧?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领时,会跪下来推着车轮说:国门以内的事由我负责,国门以外的事就拜托给将军了。士兵们的军功和赏赐都由将领在外决定,回朝后再上报皇帝,这不是空话。我的祖父说:李牧担任赵将时,驻守边疆,军市的税收都用来犒赏士兵;赏赐这块都由他决定,不经过朝廷的批准。君王对他委以重任并给他放权,因此李牧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他挑选了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名骑兵,十万名精锐士兵,因此能够向北驱逐单于,击败了东胡,消灭了澹林,向西抵抗强大的秦国,向南抵拒韩、魏。那时,赵国几乎称霸了诸侯国。后来赵王迁即位,听信了郭开的谗言,诛杀了李牧,随后让颜聚代替他;结果赵军溃败,被秦军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在担任云中太守,他把军市的税收全部用来犒赏士兵,每五天杀一头牛,亲自犒赏宾客、军吏和舍人,因此匈奴远离,不敢靠近云中边塞半步。我听说匈奴曾入侵过一次云中边塞,魏尚立马率军迎击,消灭了很多匈奴士兵。士兵们都是农家子弟,从田间出来参军,哪里懂得军中的文书和规矩呢!他们整天奋力作战,斩首捕虏,上报战功时,只要有一点不符合,文吏就依法追究他们的责任,国家答应的赏赐得不到兑现,而文吏执法又如此的严格,这可不是好事呀。我认为陛下赏赐太轻,而惩罚太重了。况且云中太守魏尚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陛下就将他抓进了监狱,削去了他的爵位,还惩罚他服劳役。由此看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重用他们!文帝听后非常的高兴。当天就命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然后恢复他云中太守的职位,并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春天,皇帝下诏扩大祭祀坛场,增加祭品,并说:我听说祠官祈祷时,都把福气归于我,而不是百姓,我感到非常的惭愧。以我的不德,却独自享受这份福气,百姓却没有份,这是加重我的不德。随后就命令祠官祈祷时,不要为我祈求!

UU文学推荐阅读:替嫁王妃重生后,全家被她拿捏了玄幻:妖兽大陆雨落寒烟穿书日常带娃经商一见钟情!掉入偏执总裁的陷阱一道逸仙重生之末世寻乡这个灵修有点狠人在提瓦特,开局探案震惊水神综漫拯救者斗魔圣界HP:被两只大金毛赖上了怎么办天师决火影:漩涡一族一统忍界!无夜虚空第九封圣天灾逃荒路上:她带着空间杀疯了火影:日向替死鬼觉醒亚人血脉合欢,银杏,彼岸花被疯批校草盯上的日日夜夜救命!快穿系统逼我跟疯批谈恋爱综影视之从如懿传开始当杀手遇上刺客快穿:漂亮老婆又被抱走了星穹铁道,驶向远方overlord:洛尔斯达圣君校庆晚宴,一见倾心!重生嫁给乞丐后,我做了皇后别人穿越当皇后,我当秦始皇近臣我是檀健次的檀力球规则怪谈:开局就成了凶手丝芭之重生回到2013后入团了overlord:圣庭之主触及真心!迷雾玫瑰快穿之大佬自救系统快跑!狗系统有毒被女皇招安以后穿越亮剑卖武器战锤很绝望?俺觉得很欢乐啊快穿之大佬纯情且撩人!拥有影遁的我,内心阴暗点怎么了战神王爷的重生小王妃重生八零:学霸娇妻是神医桎界梏域穿成炉鼎不慎让合欢宗成最强战力重生到七十年代,张三妞的新人生咸鱼木得感情捡了个锦鲤闺女,炸翻整个京城豪门禁忌:邵总你的娇妻已养成
UU文学搜藏榜:【HP】赫奇帕奇的美食魔法穿越,成为宝可梦大师我在遮天修仙长生地府就业压力大,孟婆下岗卖炸串穿成星际假少爷,我和少将HE了快穿之靠生子称霸后宫冰火帝尊别闹!你真辞职回家种田了?躺平到黄泉开始:哎呀,挂来了HP只想摆烂的我却融化了冷蝙蝠她一刀两断,他如疯如魔被柳如烟渣后,我穿越了一人盗墓:卸岭派追女诡事重回吾妻十二那年四合院:秦京茹的幸福生活变身从古代开始灵气复苏军婚蜜爱:八零老公宠上瘾神兵小将之长戟镇天下过期勇者的退休生活女公务员闪婚豪门小奶狗之后我将在星际有上千个后代月下人清淑叔叔!你越界了母爱如山柳青言长官你老婆命太硬了打穿漫威,这么无敌真是抱歉了诡异:开局驾驭压制诡手重生年代:恶毒后妈空间养崽逆袭游戏王:我和我的b三狼渊轩梦重生九十年代,中专生的逆袭人生各类男主短篇合集娱乐之天才少女我,赛博朋克2077低配帝皇将军辞诸天拯救计划穿越后我成了病娇王爷的眼中钉坎特洛特高中的倒霉侦探乾坤造化:万物同流,生生不息快穿之拯救爱情计划宿主腿玩命美,迷的反派找不到北抛妻弃子你做绝,我权倾朝野又认亲?病娇世子家的废物美人震惊,假千金有八百八十八个马甲我看上了哥哥的战友小花仙冰雪传说养成系女神:听劝后,我成了天后穿越成被追杀的假公主后直接开演穿越海贼成为赤犬千少的小甜妻
UU文学最新小说:钓鱼惊现碎片!不慌!快上交国家快穿:系统进阶我进化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HP【亲】夜莺颂冰封球场:立海大银发法师崩铁:重生成虚数之树管理员穿越修真界我会用游戏技能绑定系统:团宠妹宝杀疯了!楚腰清鬟从科普卢到40k樱花盛开时,我们的青春开始了盗墓:我,胡氏八一,觉醒金光咒最后的一个风水师盗墓:我在东北探秘禁地惊!魔尊被白月光拐去修仙了女生寝室436颠覆乱世:从小太医苟成绝世大帝五等分的花嫁之相遇即是序章五个道侣争到欲生欲死,可她脸盲绿腰斗罗:辅助好欺负?可我是团宠诶老祖宗算命太准,被特殊部门收编替嫁病秧子,夫君他装弱骗我生崽恶女驾到我继承了大佬的御兽图鉴阴间使者重生后傲娇女主的舔狗霸总海贼:我在海贼王改写宇宙法则八零通14年,从捡垃圾发家海贼之怪物赏金猎人暴雨天,捡了个疯道士我点化万物各位,加钱超度吗?团购七折傅总顶级恋爱脑,不爱青梅爱恶女不闯宗门了,靠灵珠建修仙世家先离婚,再复仇,重生老太杀疯了小村姑上朝后,满朝文武抱我大腿斩因果,断百灾,我是红尘半鬼仙这个系统有漏洞熊出没:从s1开始三天饿九顿天命之人?长生世家,开局无敌老祖三界姻缘,仙凡之恋六零柴房通现代,兄妹捡菜把家养刀之道我欲斩天孤女难欺综影视:攸宁的演绎人生崩坏中的Amazons烬余玉:孤影乱世情难全重生之剑起斗罗穿到男频爽文后反派们都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