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研讨会后,韩菡的身影就在何雨柱脑海里挥之不去。
但他很清楚,在五院这种纪律严明的单位,直接展开追求不仅唐突,还可能给双方带来麻烦。
他需要一个合情合理、顺其自然的接触机会。
机会很快来了。何雨柱在推进一项关于弹道仿真精度提升的课题时,需要对一个非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法进行优化,这恰好涉及到了苏晴擅长的计算数学领域。
“这是一个绝佳的理由!”何雨柱心想。他没有冒然直接去找韩菡,而是先做足了功课。
他通过系统查阅了大量这个时代关于该课题的文献(并悄悄“优化”了几个关键算法的思路),整理出了一份详实的问题分析和初步构想。
这天下午,估摸着计算室不太忙的时候,何雨柱拿着那份厚厚的资料,再次来到了电子计算技术研究室。
他先跟张主任打了个招呼,说明来意,然后目光“不经意”地扫视了一圈,果然在靠窗的一个位置看到了正在埋头演算的韩菡。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勾勒出她专注的侧影,显得格外沉静美好。何雨柱定了定神,拿着资料走了过去。
“韩菡同志,打扰一下。”何雨柱的声音放得比平时温和。
韩菡闻声抬起头,看到是何雨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放下笔,礼貌地站起身:“何雨柱同志,你好。有什么事吗?”
何雨柱将手中的资料递过去,语气诚恳,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
“是这样,我这边遇到一个数值计算方面的难题,是关于非线性方程组求解稳定性和效率的。
我整理了一些资料和初步想法,但总觉得在算法选择上还欠些火候。听说你在这方面很有研究,想请你帮忙看看,提提建议。”
他的理由充分、正当,完全符合科研人员之间互相请教、协作攻关的常态。
韩菡接过资料,翻看了几页,眼神立刻变得专注起来。
何雨柱的问题提得很专业,初步构想也显示出了深厚的功底,甚至有些思路让她都觉得眼前一亮。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挑战性。”韩菡点点头,指着资料上的一处,“你这里提到用预估校正法,想法很好,但初始预估值的选取很关键,如果偏差大,反而会影响收敛速度。
我觉得或许可以结合牛顿迭代法的思想,构造一个更好的迭代格式……”
她一进入专业领域,整个人仿佛都在发光,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何雨柱认真倾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补充,两人就这个纯技术问题讨论了将近半个小时。气氛融洽,交流顺畅。
讨论接近尾声时,何雨柱看着韩菡手边几本明显是俄文原版的数学专着,状似无意地问道:“苏晴同志,你这些书……是之前在莫斯科用的教材吗?”
韩菡看了一眼那几本书,点点头:“是的,有些是鲍曼的教材,有些是我自己找的参考资料。”
“俄文原版啊……”何雨柱露出恰到好处的“苦恼”和羡慕,“这里面肯定有很多国内看不到的前沿内容。
不瞒你说,我最近也对这方面的理论很感兴趣,可惜俄文阅读能力有限,很多原版文献啃起来太吃力了。”
他这完全是假话,他语言不是问题,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韩菡闻言,表示理解:“确实,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都是俄文或英文发表的,语言是个障碍。”
何雨柱趁热打铁,提出了他酝酿已久的“核心请求”:“韩菡同志,不知道……方不方便借阅一下你的学习笔记?
或者,如果你有时间的话,能不能推荐几本比较核心的、有中文译本或者相对容易入门的参考资料?
我想系统地补一补这方面的知识。” 他的表情真诚,眼神清澈,完全是一个虚心求教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借笔记、请教书目,这在学术圈里是最正常不过的交流,既不会显得突兀,又能创造后续接触的机会。
韩菡看着何雨柱诚恳的表情,又想到他刚才在专业问题上表现出的扎实基础和求知欲,略一沉吟,便点了点头:
“笔记可能不太方便,里面有些凌乱的个人标注。不过推荐几本书是可以的。
我宿舍里还有几本从国外带回来的书,有俄文原版的,也有一两本是有英文译本的,内容都比较基础经典,应该对你有帮助。”
“太好了!真是太感谢你了!”何雨柱脸上露出由衷的喜悦,“你看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去取?
或者……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请你吃顿饭,就当是感谢和交个朋友,顺便也能当面听听你的学习心得?”
他发出了一个更进一步的,但依旧包裹在“学术交流”外衣下的邀请。
韩菡看着何雨柱,他眼神坦荡,态度磊落,邀请合情合理。
她本身也不是扭捏的人,在莫斯科求学时也习惯了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她想了想,没有拒绝:
“吃饭就不必了。明天中午休息时间,我把书带到食堂吧,你在门口等我就行。”
“好!那就说定了!明天中午食堂见!”何雨柱强压住内心的激动,保持着风度,与苏晴道别。
离开计算室,何雨柱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第一步,成功!
第二天中午,何雨柱提前了十分钟就到食堂门口等着。他今天特意换了一身干净的军便装,头发也梳理得整整齐齐。
没多久,就看到韩菡抱着两本厚厚的书走了过来。她依旧穿着朴素的工装,但气质清丽,在人群中十分显眼。
“韩菡同志!”何雨柱连忙迎了上去。
“何雨柱同志,久等了。”苏晴将书递给他,“这本是俄文原版的《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基础》,这本是英文译本《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里面都有很多关于迭代法和稳定性分析的内容,应该对你有帮助。”
何雨柱双手接过书,如同捧着珍宝:“太感谢了!我一定会认真拜读!”
他看了看食堂里面,“既然都到食堂了,一起吃点?正好我还有些问题想请教。”
他再次发出了共进午餐的邀请,这次理由更加充分。
韩菡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何雨柱真诚的眼神,这次没有再拒绝,轻轻点了点头:“好吧。”
两人打了饭,找了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起初,话题还是围绕着那两本书和昨天的技术问题展开。
何雨柱准备充分,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韩菡也乐于解答。
渐渐地,何雨柱开始有意无意地将话题引向更轻松的方向。
他聊起自己在冰城军工大学教书的趣事(隐去了涉及机密的部分),聊起四九城里的风物,甚至还“不经意”地提到了自己那个光杆司令的“驻京办事处”,用自嘲的口吻说了些筹备过程中的糗事,逗得韩菡忍不住抿嘴轻笑。
韩菡的话也比之前多了一些,她简单说了些在莫斯科求学的见闻,提到了红场的壮丽和俄罗斯冬天的严寒,言语间流露出对知识和真理的纯粹追求。
何雨柱发现,褪去专业领域的那层清冷外衣,韩菡其实也有活泼和好奇的一面,只是被她很好地掩藏在了沉稳之下。
她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像弯弯的月牙,格外动人。
这顿饭吃了将近一个小时,气氛轻松而愉快。两人都默契地没有触及任何涉及保密内容的工作,聊的都是学术、见闻和一些不涉及隐私的个人经历。
饭后,何雨柱将韩菡送回计算室楼下。
“再次感谢你的书,韩菡同志。”何雨柱郑重地说。
“不客气,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韩菡微笑道。
“肯定会有很大帮助!等我读完了,再来向你汇报学习心得!”何雨柱顺势为下一次见面埋下了伏笔。
韩菡笑了笑,没有明确答应,但也没有拒绝,只是挥挥手,转身上了楼。
拿着还带着苏晴淡淡气息的书,何雨柱心情愉悦地吹了声口哨(很小声)。
这次接触非常成功,不仅借到了书,创造了独处的机会,还让彼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知道,追求韩菡这样的女性,急不得,需要耐心和真诚。他要用自己的才华、品格和共同的理想,一步步地靠近她,打动她。
“先从做一个优秀的‘书友’开始吧。”何雨柱摩挲着书的封面,眼中充满了期待。
他将这两本书小心地收好,决定今晚就开始“认真”研读。
这借书还书、讨论心得的过程,不就是最好的“泡”妞……哦不,是学术交流流程吗?
他的“浪漫攻略”,在严谨的科研外衣下,悄然展开了下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