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站的阅览室里,林小雨正在整理暑期读书活动的书目清单。窗外七月的阳光把梧桐叶的影子投在书架上,形成斑驳的光斑。周雨的笑声从古籍修复室的方向传来,伴随着林默低沉的讲解声。
林小雨的手指在书目清单上停顿了一下。这是本周第三次社区活动,苏婉每次都主动报名参加林默负责的古籍修复小组。而林小雨选择的是图书整理组,这个位置正好可以观察到修复室的全貌。
小雨,你看这个。周雨举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跑过来,书页间夹着林默做的标签,林默说这是明代刻本,你看这字体多漂亮。
林小雨接过书,指尖触到书页上细微的虫蛀痕迹。她的目光掠过苏婉兴奋的脸庞,落在修复室门口的林默身上。他正在指导其他组员,但视线不时飘向周雨的方向。
确实很珍贵。林小雨的声音平稳,将书递回去时注意到周雨手腕上多了一条编织手绳,配色和林默的钥匙扣很相似。
午休时间,大家在文化站后院的老槐树下用餐。苏婉自然地在林默身边坐下,便当盒里的菜色明显是两人份的。林小雨独自坐在树荫另一侧,小口吃着自制的三明治。她注意到林默将自己便当里的炸虾夹给周雨,而苏婉耳根微微发红地接受了。
下午的修复工作,苏婉负责给书页编号。林默站在她身后指导,手指偶尔会越过她的肩膀指向某个细节。这个距离超出了正常的社交范围,但苏婉似乎并不介意。林小雨在书架间整理图书,透过书架的缝隙观察着这一幕。
社区主任要求各组提交进度报告时,林小雨主动请缨去收集各组的资料。在古籍修复室,她不小心碰倒了工作台上的墨水瓶。深色的墨汁迅速蔓延,差点染脏待修复的书页。
对不起!林小雨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慌乱,手中的纸巾迅速覆盖在墨渍上。林默皱眉抢救书页时,苏婉轻声安慰:没关系,小雨不是故意的。
但林小雨清楚地知道,那一瞬间自己是故意的。那种想要破坏什么的冲动,像墨汁一样在她心底蔓延开来。
周末的社区文化节筹备会上,林小雨被分配与苏婉一起布置展板。林默作为学生会代表来协调工作,但大多数时间都在周雨身边打转。
小雨,你觉得这个标题用蓝色还是绿色好?苏婉举着彩纸问道。
林小雨还没有回答,林默已经开口:蓝色吧,和你今天的裙子很配。
苏婉甜甜地笑了,选择了蓝色。林小雨默默将绿色彩纸放回材料箱,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展板制作到一半,突然下起暴雨。文化站的老旧窗户渗进雨水,正好滴在周雨负责的区域。林默立刻脱下外套挡在窗前,这个动作引得几个女生小声惊呼。
林小雨递过抹布时,注意到苏婉看着林默的眼神里有什么东西在闪烁。那种光芒刺眼得让她想移开视线,却又无法控制地凝视。
雨停后,林默送苏婉回家。林小雨以需要整理材料为由留在文化站,实际上她透过窗户看着两人共撑一把伞离开。伞面向周雨倾斜的角度,与上周数学课后一模一样。
晚上回家,林小雨在日记本上画了一把伞。伞下有两个模糊的身影,第三个影子站在雨里,轮廓渐渐消散。她合上本子时,听见窗外传来周雨的笑声——清脆,遥远,像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社区文化节当天,林小雨负责的图书展区意外受到好评。但她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苏婉和林默。他们并肩站在古籍展区,苏婉讲解时,林默的目光一直落在她身上。
活动结束后的清理工作中,林小雨在古籍修复台发现周雨落下的发夹。她捡起来,金属夹子在手心留下浅浅的印痕。最终,她将发夹放回原处,没有告诉任何人。
回家的公交车上,林小雨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玻璃上反射出她自己的脸,表情平静得像一潭深水。但水底有什么东西在搅动,缓慢而坚定地改变着水的流向。
那天晚上,林小雨做了一个梦。梦中她站在空荡荡的文化站里,所有书架上的书都变成了镜子。每面镜子都映出周雨和林默的身影,而她的影子在镜中逐渐淡化,最终消失。
醒来时是凌晨四点。林小雨打开台灯,开始修改暑期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目。她删掉了苏婉最喜欢的几本小说,换上了更晦涩难懂的哲学着作。这个改动很小,不会有人注意到,但她知道这像是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子。
苏婉在下次活动时果然问起了书目变动。小雨,为什么把《小王子》去掉了?她眨着眼睛,一脸不解。
林小雨推了推眼镜:主任说希望推荐更有深度的书。这个谎言流畅得让她自己都惊讶。
林默走过来时,苏婉立刻转向他抱怨书目的变化。林小雨看着两人讨论的背影,突然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通向继续做那个安静、可靠的林小雨;另一条路则通往一个未知的方向,那里有什么东西正在黑暗中悄然生长。
活动结束后,林小雨最后一个离开。她锁上文化站的大门时,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个影子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承载着某种刚刚开始的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