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而逐渐褪去凌厉,春天的气息开始在上海湿润的空气里悄然萌动。新的学期伊始,校园里除了常规的课程,各种社团活动也重新活跃起来。
三月的一个周五下午,周凯神神秘秘地冲进307寝室,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手里拿着一张色彩鲜艳的海报。
“兄弟们!重大利好!天大的好消息!”他把海报“啪”地一声拍在桌上,引来正在看书的李文博和擦拭钓具的陈遇、赵强的目光。
海报上画着抽象的跳舞男女剪影,标题醒目:“春之邂逅——上海水产大学 & 华东纺织工学院 跨校联谊舞会”。下面写着时间地点:周六晚七点,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备注:备有茶点,无需舞伴,轻松参与。
“联谊舞会?还是跟华纺?”赵强眼睛立刻亮了,扔下擦了一半的鱼钩就凑过来,“华纺的姑娘……听说又时尚又水灵!凯子,你这情报工作可以啊!”
李文博推了推眼镜,看了一眼海报,语气平淡:“跨校交流有助于拓展视野,了解不同学科背景同学的思维方式。但从时间成本收益率来看,不如去图书馆预习下周的《水产微生物学》。”
周凯立刻反驳:“文博哥!这你就不懂了!这叫社交投资!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再说了,咱们天天不是实验室就是图书馆,再不出去走走,都快成水产标本了!老陈,你说对不对?”他把希望寄托在陈遇身上。
陈遇对舞会本身兴趣不大,但他想起林莉。这种场合,她如果在,大概会喜欢那种轻松热闹的氛围。他笑了笑:“出去放松一下也好,就当是学期初的调剂。不过,”他话锋一转,带着点调侃看向周凯,“你这‘社交投资’的动机,恐怕不那么纯粹吧?”
周凯嘿嘿一笑,也不否认:“互利互惠嘛!我都打听好了,华纺这次来的主要是服装设计和纺织工程专业的,跟咱们这天天和鱼腥味打交道的可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正好见识见识。”
最终,在周凯的极力鼓吹和赵强的强烈附和下,连李文博也被“或许可以讨论一下功能性纺织材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能性”这个理由勉强说服,决定一起去看看。陈遇想着给林莉写信(是的,他们依然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时有新素材可写,也便同意了。
舞会当晚,学生活动中心被装饰一新,彩带气球点缀其间,灯光调得比平时昏暗柔和了许多。一台cd机(正在逐步取代磁带机成为校园舞会新宠)播放着时下的流行歌曲,从任贤齐的《春天花会开》到羽泉的《最美》,气氛营造得相当不错。
水产大学和纺织工学院的同学们起初还有些拘谨,分坐两边,偶尔好奇地打量对方。但随着组织者宣布自由交流开始,以及几轮集体游戏下来,场面逐渐热络起来。
周凯如鱼得水,很快就和几个穿着入时、谈吐大方的华纺女生聊在了一起,从时装潮流侃到面料科技,逗得对方笑声不断。赵强则有点手足无措,他被一个活泼的短发女生邀请跳了一支快节奏的舞,差点把人家鞋踩掉,红着脸躲到一边猛喝汽水。李文博果然找到了一个戴着厚眼镜、看起来同样学术气息浓厚的男生,两人在一旁认真地讨论着什么,似乎真的在聊纺织材料。
陈遇拿了一杯橙汁,靠在角落的柱子上,微笑着看着眼前的场景。他很享受这种作为观察者的状态。他气质沉稳,长相俊朗,虽然只是简单穿着干净的毛衣和牛仔裤,却也吸引了不少目光。有几个华纺的女生窃窃私语后,推搡着一个看起来很大方的女生过来邀请他跳舞。
“同学,能请你跳支舞吗?”女生落落大方,笑容明媚。
陈遇礼貌地欠身,略带歉意地晃了晃手中的杯子:“不好意思,不太会跳,怕踩到你。谢谢邀请。”
女生略显失望,但也很得体地笑了笑走开了。这一幕恰好被周凯看到,他趁机溜过来,低声说:“老陈,可以啊!行情不错!不过你也太不给面子了,好歹跳一个嘛!”
陈遇笑着摇头:“真不擅长这个。你们玩得开心就好。”
他更多的兴趣在于观察两个学校学生截然不同的气质。华纺的学生普遍更注重外表,谈论的话题也更偏向时尚、艺术和都市生活;而水大的学生则显得更朴实些,话题总在不经意间绕回专业相关。这种碰撞很有趣。
舞会中途,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大家开始互相留下联系方式。除了传统的宿舍电话号码和bp机号,一个新鲜的名词被频繁提及——qq号。
腾讯oIcq(后更名为qq)在1999年推出后,依托强大的社交属性,在高校学生中迅速风靡起来。虽然个人电脑普及率依然不高,但学校周边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申请一个qq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头像和昵称,在线上聊天,成为了当时最时髦的交友方式。
周凯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和几位新朋友互换了qq号,还热情地帮赵强也申请了一个(虽然赵强完全搞不懂那玩意儿怎么用)。连李文博也在那位学术男生的建议下,记下了一个号码,美其名曰“方便日后交流学术资料”。
一个华纺的女生,可能就是刚才邀请陈遇未果的那位,在同伴的鼓励下,又走了过来,这次直接拿出了纸笔:“同学,能留个你的联系方式吗?qq号也行。”她眼神里带着期待和一丝挑战的意味。
周围响起几声善意的起哄。陈遇愣了一下。他当然知道qq,工作室为了联系业务也申请了一个号,主要由毛蛋打理,他自己几乎不用。他并不想在这种场合留下私人联系方式,正斟酌着如何委婉拒绝。
就在这时,活动现场负责播放音乐的同学,大概是接到了什么指示,忽然加大了音量,一首旋律轻快、在当时极具传唱度的歌曲响彻大厅——正是陈慧琳的《不如跳舞》。热烈的节奏瞬间点燃了现场,更多人的涌入舞池,注意力被转移。
陈遇趁着这个空档,对那位女生抱歉地笑了笑,指了指音响的方向,示意太吵听不清,然后顺势转身走向了摆放茶点的长桌,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难题。他拿了块小蛋糕,心里想着,回头得跟林莉说说这个小插曲,她听了不知会作何反应。
联谊舞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回寝室的路上,周凯意犹未尽,喋喋不休地分析着哪位女生更有深度,赵强则还在回味那支踩了脚的舞和免费的汽水。李文博若有所思,似乎真的在考虑纺织材料应用于渔网耐磨性的课题。陈遇则觉得轻松而有趣,这确实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那个小小的插曲并未完全结束。
几天后,陈遇像往常一样,在周末晚上去学校机房,查看工作室的电子邮箱(Email的使用逐渐增多,尤其对于需要传输文档和图纸的业务联系),并处理一些事务。他登录了工作室那个很少使用的qq,果然看到毛蛋的留言,汇报了一些省城的业务情况。
处理完正事,他正准备下线,忽然一个系统提示音响起——是一个陌生的好友申请。验证信息写着:“华纺舞会,橙汁同学。”
陈遇微微皱眉,立刻明白了过来。他想了想,点开了对方的个人资料(一个可爱的卡通头像,昵称叫“纤纤”),然后移动鼠标,选择了忽略该申请。
他并不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他关掉qq,打开了一个新的word文档,准备给林莉写邮件。他决定把舞会的事情,包括这个小插曲,原原本本地告诉她。在他看来,坦诚比回避更能避免麻烦。
他在邮件里详细描述了舞会的热闹,室友们的糗事,也提到了被人邀请跳舞和最后被要联系方式的事,并强调自己已经明确拒绝且未通过任何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写完检查了一遍,他才点击了发送。
北京的春天风沙依旧很大。林莉在宿舍楼下的机房查收邮件时,看到了陈遇这封长长的“汇报信”。起初,她看着陈遇描述舞会的细节,看着赵强踩脚、周凯侃大山,还忍不住笑出声。但看到后面,尤其是“橙汁同学”和qq好友申请那段,她的嘴角慢慢抿了起来。
一种微妙而陌生的情绪,像是吃了一颗没熟透的梅子,悄悄在心里泛开。她知道陈遇很优秀,吸引人注意是正常的,他也坦诚地告诉了自己。但……想到有别的女生在舞会上那样大方地邀请他,还试图通过更新的联系方式接近他,她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
她盯着屏幕看了好久,然后移动鼠标,打开了oIcq的登录界面(她也有qq号,主要用于和班里同学以及周凯等人联系,但和陈遇反而很少用,他们更习惯邮件和电话)。她看着那个灰着的、陈遇工作室的企鹅头像,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说什么。她关掉了qq,给陈遇回了一封邮件。
邮件里,她先是开心地回应了舞会的趣事,叮嘱赵强下次跳舞前先练练基本功,夸周凯是“社交天才”,对李文博的学术跨界表示敬佩。然后,在邮件的最后,她貌似随意地加了一句:
“看来某人的‘行情’确实很好嘛~ (皱鼻子的表情) 不过,‘橙汁同学’的眼光倒是不错。pS:北京今天风好大,沙子都快吹进机房了,心情都不晴朗了。”
陈遇在机房看到这封回信,尤其是最后那看似调侃实则暗藏小刺的一句,以及那个手打的“(皱鼻子的表情)”,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低笑起来。他几乎能想象出林莉皱着鼻子、略带娇嗔打下这行字的样子。
这种带着点小醋意的反应,非但没让他觉得麻烦,反而心里泛起一丝奇异的甜。他知道,这是她在乎的表现。
他立刻回复:“行情好坏与我无关。橙汁再解渴,也比不上家里泡的茶对味。pS:上海今晚月色很好,可惜风里没有沙子,只有……某只小猫隔着千里传来的‘杀气’?放心,qq号一年到头也登录不了几次,它只认识毛蛋和客户。”
邮件发出去没多久,林莉的回复就来了,只有简短的一句:“哼!算你识相!(吐舌头表情) 我去看书了!”
看着这回复,陈遇知道,这场因跨校联谊和新兴通讯方式引发的小小风波,算是烟消云散了。但这也提醒了他,在这个联系越来越便捷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需要更加细心和坦诚地去维护。
而此刻,远在北京的林莉,看着屏幕上陈遇的回复,尤其是“家里泡的茶”那个比喻,嘴角终于忍不住弯了起来,刚才那点小情绪早已不翼而飞。她心情转晴,甚至轻声哼起了那天舞会上听到的《最美》的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