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回不走旱路,专门顺着那松花江的支流岔出去,找一条无名无姓的老河套。那里的水啊,不急,却深;不清,却凉。老辈人说,这种水里,容易藏着东西,它们不叫“独角龙”,没那么大气派,它们有个更贴地气的名儿——“水拉蛄”,或者叫“淹死鬼”。
这故事,带着河泥的腥气和水草的缠劲儿,是我小时候在江边姨姥家听来的真事儿。
---
我姨姥家隔壁,有个汉子,姓王,排行老二,人都叫他王老二。他是个酒腻子,三天两头就得喝得五迷三道。他媳妇为这事没少跟他干仗,可他改不了,喝完酒还爱往河边跑,说那儿风凉,醒酒快。
那年夏天,雨水大,河套涨了水,水流浑浊,打着旋儿。王老二又喝多了,拎着个酒瓶子,趿拉着鞋,晃晃悠悠又奔河边去了。他媳妇在后面骂,他全当没听见。
到了河边,他坐在那块老柳树下的青石板上,把脚泡在凉丝丝的河水里,觉得舒坦极了。喝着喝着,酒劲上头,他眯缝着眼,就看见水里好像有个黑影,一飘一飘的。
他以为是条大鱼,探着头仔细瞧。这一瞧,那黑影猛地清晰起来——竟像是个浑身青白、湿漉漉的小孩,在水底下仰着脸,冲他笑!那笑,不是孩子的天真,是那种阴森森的、带着钩子的笑。
王老二浑身的汗毛“唰”地就立起来了,酒醒了一半。他想把脚收回来,可邪门的是,那两只脚像不是自己的了,被水草缠住似的,动弹不得!而且水里像有股巨大的力量,拽着他的脚脖子就往深水里拖!
“救……!”他刚喊出半个字,河水就淹过了嘴巴。他拼命挣扎,可那力量大得惊人,把他往河底拽。他看见那个青白色的“小孩”就在他身边游,还在笑。
眼看就要遭殃,也是他命不该绝。村里一个放牛的老头正好路过,看见王老二在河里扑腾,只剩两只手在水面上乱抓。老头经验老道,一看就知道是遇上“水拉蛄”找替身了!他没贸然下水,而是抡起赶牛的鞭子,照着王老二前面的水面“啪!啪!啪!”地猛抽了三鞭子,嘴里破口大骂:“操你娘的!哪来的水鬼敢害人!滚!快给老子滚!”
说也奇怪,这三鞭子下去,水里那拽人的劲儿猛地一松!王老二感觉脚上一轻,连滚带爬地扑腾上了岸,趴在岸边像条死狗,吐得昏天暗地,吐出来的全是浑浊的河水和水草。
从那以后,王老二彻底戒了酒。谁再劝他喝,他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脸煞白地说:“不喝了,再也不喝了……那玩意儿,就专找醉鬼……”
后来那放牛的老头说,“水拉蛄”这东西,是以前淹死的人变的,怨气不散,困在水里,没法投胎。它要想重新做人,就得拉下一个活人淹死,当它的“替身”。这东西,最会迷惑人,常常变成孩子、女人或者金元宝的样子,引你下水。而醉鬼阳气弱,神志不清,最容易着了它的道。
“那鞭子为啥能赶跑它?”我问。
老头嘬着烟袋锅:“鞭子是阳气,骂声是煞气。 你阳气足,煞气重,它就近不了身。所以啊,走夜路,过水边,心里得提着一股正气,邪祟自然就躲着你。”
---
您听听,这水里的凶险,比山里的更悄无声息,更钻人心缝。 它不跟你明刀明枪地干,就趁你迷糊的时候,要你的命。
这江里河里的鬼故事讲得人脊背发凉。下回,咱是换个暖和的,讲讲那“狐仙报恩”的缠绵故事,还是再往深了探探,讲讲那老坟圈子里,半夜会“叫人名”的鬼火?您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