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哪还有这么死心塌地的员工?
还是被下了蛊?
三个人合力都撬不动分毫!
自家五星级酒店都不要,死活赖在个街边小摊上炒菜。
他那助理气得牙痒,心想会做饭多好,钱堆到眼前都接不住,真是饿的饿死,撑的撑死。
三人刚一上车,小米立马把情况发给了苗侃。
苗侃瞅了眼手机,随手一收,压根没放在心上。
这事他早料到了。
可小米他们仨是系统配的,忠诚度拉满,铁打的身子都拆不散。
他继续低头切肉,上好的牛里脊,片成细丝,准备做小炒黄牛肉。
今天出摊要上三道新湘菜:小炒黄牛肉、发丝牛百叶、剁椒鱼头。
消息一甩进两个吃货群,群里直接炸了锅。
甚至有人刷起“苗老板活到九万岁”的弹幕。
发丝牛百叶这活儿最考手艺,新手一上刀就打滑,切不细就没那味儿。
苗侃先把整块散丹一点点撕开,弄成薄片状的百叶。
不管煮得多软,也得留点脆劲儿,嚼着才带感。
秘诀是加点碱,能让百叶变脆,但得焯两遍水去碱味。
剁椒鱼头也不能直接蒸,得先用八十多度的热水轻轻烫一遍去腥,再拿冷水冲,用刀刮净鱼皮上的黏液,最后擦干水分。
剁椒有讲究,小米椒里掺点美人椒,加姜蒜末,再拌上豆豉。
辣椒和盐的比例差不多五比一,盐少了,辣酱容易变酸。
苗侃一边做,一边让小米、文斌、阿强在边上盯着。
这三人脑子不是普通人用的,理解力直接满格,看一遍,练两回就能上手。
复杂点的硬菜多练几次也行。
但比普通天才厨师学得快多了。
城南欧瑞酒店。
马路斜对面,文化中路3315号,一家叫“花火”的新店热闹开张。
主打高端路线,外加各种花里胡哨的创意,逼格直接拉爆。
里头装修那叫一个精致,艺术感炸裂。
请的是棒子国来的厨师,还有黑珍珠认证,专攻分子料理、搞概念菜。
开业前,“花火”在各大美食平台上狂推广告。
宣传图和视频个个吸睛,比如那个“芒果蛋黄”,长得像真蛋黄,咬一口全是芒果味。
服务员端上来一张纸和一支笔,你以为让你写字?错!纸是米纸,笔是巧克力做的,都能吃!还有个“花盆”,倒点温水下去,里面的“植物”会自己“长”起来——全是可食用材料,连“泥土”都是巧克力加饼干渣。
菜品玩的是反差感,吃进去的味道和看上去完全不同,主打一个惊喜。
“花火”联合平台推出各种折扣套餐和优惠券,抢的人挤破头。
如今正式开业,大批食客正往这儿赶。
人都爱尝新鲜。
天天吃白米饭都吃腻了。
“花火”的老板还不满足,干脆搞地推,雇了十个临时工满街发传单。
“对面就是欧瑞五星级酒店,有钱人扎堆,拿下就是赚到!”
“花火”走的是高端路线,连发传单都不走寻常路。
每人手上拿个平板,直接滑动播放高清菜品视频,画面一出来,根本没法不看。
每道分子料理都像艺术品,跟普通菜完全是两个世界。
欧瑞酒店的保安一看“花火”的员工穿工作服过来发广告,立马伸手拦住,不让进。
人家也不吵不闹,态度极好,笑眯眯站在门外。
等有客人从酒店出来,立刻凑上去:“先生,耽误您十几秒,我们‘花火’今天开业,您看一眼菜品,主厨宋成俊可是黑珍珠认证的大师。”
宣传员随手划开屏幕,开始播放。
这招真管用,不少客人停下脚步看了几秒。
视频里的菜颜色鲜艳,造型奇特,还带着烟雾特效,科技感十足。
好多从欧瑞出来的客人,就这么被勾走了魂,直接走进对面的“花火”。
其中一些是刚办完入住的,还没在酒店吃饭,正准备出门找吃的,就被新店拉了过去。
酒店大堂经理一看不对劲,赶紧把情况报给了朱雪蓉。
总裁办公室。
朱雪蓉站在落地窗前,冷冷看着街对面那家“花火”餐厅。
招牌通体雪白,只简单印了两个黑色艺术字“花火”,倒是有种冷艳的高级感。
因为前期宣传太猛,现在店里已经挤满了人。
还有不少探店博主、拍视频的美食博主扎堆往里钻。
方娅也在其中。
作为江城本地粉丝破千万的美食顶流,哪有新店开张她能错过?
她没注意地址,打车到了才发现,“花火”居然就开在欧瑞酒店正对面。
进店前,她扫了眼守在欧瑞门口拉客的“花火”员工。
她立马掏出手机,给朱雪蓉发了条微信:“朱总,你们城南这家欧瑞对面开了个‘花火’,客人全被抢过去了!”
朱雪蓉回得干脆:“我知道。”
她早让人把“花火”的资料整理好了。
今天刚开业,前期投入不小,在各大平台砸钱推流。
“分子创意料理”……
她盯着宣传图,眼里透着冷笑。
图上是一颗红彤彤的西红柿,看起来普普通通。
其实根本不是真番茄。
是“复刻番茄”——厨师把番茄皮和蒂分离,果肉打成泥,再用海藻胶和食用色素重新做成的“人造番茄”。
朱雪蓉心里一声嗤笑。
厉害了。
拿番茄做个假番茄。
图个啥?
现在的厨师都这么闲了吗?
她压根瞧不上这种花架子菜,还是更喜欢苗老板做的地道口味。
程思婕和苗佳慧两个小姑娘,落地时一脸兴奋。
她们刷到抖音上的宣传视频了,那个“变声气球”听着就神奇。
还有分子麻婆豆腐,真想知道吃起来是不是那个味。
可既然“花火”敢在欧瑞酒店正门口大张旗鼓地截客,那他们这顿饭,说什么也不能去捧场。
两人回过头,看向始终面无表情的朱雪蓉,发现她眉头都没动一下,像尊冰雕似的站着。
“花火”店里,人来人往,热闹得像赶集。
来的大多是年轻女孩,或者成双成对的情侣,举着手机边拍边笑,气氛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