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雨总来得突然。
这天午后,云雾山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几个城里来的学生在山里迷了路,手机信号被雨雾阻断,只能对着光带焦急地呼喊。没过多久,他们发现光网日历的迷你环突然亮了——原本泛着柳绿的光粒,此刻竟在雨里拉出条金色的光带,顺着光带往山下延伸,像条会发光的引路绳。
“光在给我们指路!”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惊喜地拉着同伴,跟着光带往前走。光带的亮度刚好能照亮脚下的路,遇到泥泞的陡坡,光粒就会变得密集,像在提醒“小心脚下”;转过危险的弯道,光带会突然闪烁三下,仿佛在说“这边安全”。
半个时辰后,他们顺着光带走到了秦老的木屋前。老人正披着蓑衣在屋檐下收蜂蜜,看到浑身湿透的学生,赶紧把他们拉进屋烤火。“是光带把你们送来的吧?”秦老递过姜茶,“这光通人性,知道谁在山里受了难。”
翻译机放在门边,屏幕上跳出光结的话:【检测到人类焦虑情绪,已启动“季节引路模式”——五月雨雾浓,光带当灯笼。】
周明接到消息后,立刻升级了光网日历的功能。他发现不同季节的光粒能应对不同的野外状况:春天的光粒穿透力强,适合在浓雾里指路;夏天的光粒能感应雷电,提前在危险区域亮起红光;秋天的光粒会跟着成熟的果实走,能引导迷路者找到野果充饥;冬天的光粒最持久,哪怕在风雪里也能亮上整夜。
“这是‘光网导航’的雏形。”周明在地图上标注着光带的路线,“不用卫星,不用信号,光靠季节光粒的特性,就能在任何环境下引路。”
失明的小男孩成了最好的“导航测试员”。周明蒙住他的眼睛,让他跟着光带在山谷里走,男孩仅凭光粒在脚边的振动,就能准确避开石头、溪流,甚至能“听”出光带转弯的角度。“春天的光带转弯时会抖三下,像在说‘往左转’;夏天的会晃两下,是‘往右转’。”他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光粒比拐杖还靠谱!”
火狐总跟着男孩一起测试,它似乎能提前感知光带的走向,每次光带要转弯前,它就会跑到对应的方向等着,像个活的“路标”。有次测试遇到条小溪,光带还没来得及提示,火狐就跳进水里,用尾巴在水面扫出条波纹,男孩踩着波纹的位置,刚好是最浅的地方。
“它比光带还急着帮忙。”阿念笑着拍下这一幕,照片里火狐的红毛在水光里格外醒目,像朵会移动的花。
光网导航很快帮了大忙。七月的一个傍晚,邻省山村的孩子在山里采蘑菇时遇上了雷暴,光带立刻变成醒目的红光,在他周围织成个保护圈,同时往村里延伸出条金光带。等村民顺着光带找到孩子时,发现他正蹲在光圈里啃野果,毫发无伤——光圈不仅挡住了雨水,还指引他找到了能吃的果实。
“光比爹妈还细心。”孩子的母亲抹着眼泪,给光带鞠了一躬,“连野果在哪都告诉娃。”
秦老把光网导航的“使用说明”刻在了木牌上,立在每个进山的路口:“春雾跟着绿光走,夏雷避开红光停,秋果追着橙光找,冬雪跟着白光行——光带是山的孩子,会护着每个进山的人。”
林羽在《星草札记》里画下不同季节的光带路线,像张会呼吸的地图。她写下:“所谓守护,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是雨雾里的一束光,是雷暴中的一个圈,是狐狸扫出的一道波纹,是所有迷路的人,都能在光里找到回家的路,知道自己从未被世界遗忘。”
光网日历的五月格子里,悄悄多了片带着雨痕的光胶壳——是那几个城里学生留下的,里面裹着句感谢的话:“谢谢光带,让我们在雨里,也能看见方向。”火狐总用鼻子蹭着光胶壳,仿佛在回应那句感谢,尾巴扫过光带时,激起的光粒在雨过天晴的阳光下,画出道小小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