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许褚忙于整军经武、安抚地方之际,一场意料之中却又暗藏机锋的拜访悄然来临。
这日午后,许褚正在校场观摩新编凉州骑兵的骑射训练,亲兵匆匆来报:校尉,营外有客来访,自称董刺史麾下治中从事李儒,奉董刺史之命,特来恭贺校尉荣升之喜,还带来了不少礼物。
许褚心中一动,暗忖:果然来了。董卓这是要借李儒之手来试探拉拢于我。他面上不动声色,吩咐道:请李先生在客帐稍候,我即刻便到。
稍作整理,许褚来到专门接待宾客的营帐。只见帐中一人,年约三十,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身着青色儒袍,手持羽扇,正悠然品茶,正是董卓麾下首席谋士李儒李文优。帐外整齐摆放着十余箱礼物,从精美的漆器到昂贵的绸缎,还有几匹神骏的凉州马,可谓价值不菲。
见许褚进来,李儒从容起身,执礼甚恭:儒奉董刺史之命,特来恭贺许将军荣升破虏校尉,镇守扶风!董刺史闻校尉清水河谷之大功,常感叹曰:如此少年英雄,真乃国家栋梁!这些薄礼,聊表祝贺之意,还望校尉笑纳。
许褚还礼,目光扫过那些礼物,淡然笑道:文优先生亲临,已是蓬荜生辉。董刺史和先生的美意,褚心领了。然褚年少德薄,侥幸立得微功,实乃将士用命、皇甫刺史指挥有方之果,岂敢独享其荣?如此厚礼,实不敢受。
李儒羽扇轻摇,笑道:校尉过谦了。董刺史常言,凉州将士多年来为国戍边,浴血奋战,却常被关东士人轻视。今见校尉立下不世之功,心中甚慰。这些不过是董刺史的一片心意,校尉若是不收,岂不是寒了凉州将士的心?
许褚知他话中有话,却不接这茬,转而道:先生言重了。褚虽出身谯县,然深知凉州将士之忠勇。董刺史镇守西陲多年,威震羌胡,褚亦久仰大名。只是...他话锋一转,目光诚挚地看向李儒,先生乃当世智者,褚尝闻先生昔在洛阳,曾上书言事,力陈宦官之祸,可见拳拳报国之心。今日既然来了,褚正有些许治军理政的困惑,欲向先生请教,不知先生可愿赐教?
这番话既表达了对董卓的尊重,又巧妙避开了拉拢的话题,转而向李儒个人请教,显得不卑不亢,又给足了李儒面子。
李儒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原以为许褚只是文武双全的将才,没想到竟如此善于言辞,且对自己过往如此了解。他不由收起几分轻视之心,颔首道:校尉过誉了。儒一介书生,岂敢言教?校尉有何疑问,但说无妨,儒必知无不言。
许褚挥手屏退左右,帐中只余二人。他亲自为李儒斟茶,而后沉声道:褚近日整训士卒,常思一事:为何我大汉开国之初,卫青、霍去病能率军横扫漠北,封狼居胥?而如今,虽有名将精兵,却常感力不从心?窃以为,非将士不勇,实乃时势异也。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李儒:先生博古通今,当知当今之世,土地兼并日甚,流民遍地;选官之制,多为世家垄断。寒门子弟纵有才学,亦难出头;百姓困苦,无以谋生,乃从贼作乱。此非一人一地之弊,实乃天下之大患也。长此以往,恐非朝廷之福。
李儒闻言,手中羽扇微微一滞,眼中精光闪动。他没想到许褚竟能看得如此深远,直指时弊核心。他沉吟片刻,道:校尉所虑极是。此确为积重难返之弊。关东士族,累世公卿,互相荐引,把持朝政。我关西子弟,纵有军功,亦难入其法眼。董刺史...唉,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言语中竟流露出几分真切的感慨。
许褚点头道:先生所言,褚深有同感。然褚以为,关西子弟何必非要关东士族看得起?大丈夫立于世,当自强不息。昔班定远投笔从戎,傅介子斩楼兰王,皆我关西英杰,谁人敢小觑?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沉稳:褚尝思之,若要国富民强,或可试行或可改良选官之制。除察举外,可试行科举取士,不论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如此,寒门子弟亦有进身之阶,天下英才尽入彀中矣。
李儒听得目瞪口呆,手中羽扇竟不知不觉停了下来。这些想法闻所未闻,却又字字珠玑,直指要害。他忍不住追问:科举取士?校尉这些想法从何而来?果真...果真是石破天惊之论!
许褚谦逊一笑:此皆褚平日胡思乱想,让先生见笑了。褚一介武夫,本不该妄议朝政。然既食汉禄,当思报国。这些想法虽粗糙,然或可为朝廷提供一二参考。
他观察着李儒的神色,继续道:褚深知董刺史镇守边陲,颇多不易。西凉将士常年与羌胡作战,养成悍勇之气,有时行事或显急躁。然欲要真正安定西陲,收服人心,单靠武力征剿恐非长久之计。若能剿抚并用,示以恩信,减少杀戮,使羌汉百姓各得其所,则西凉可定矣。
说到这里,许褚语气转为恳切:先生乃董刺史股肱之臣,深得信任。还望先生多多劝谏董刺史,约束部下,善待百姓。如此,非但西凉可安,董刺史亦能青史留名,成为真正的国家柱石,岂不美哉?
李儒怔怔地看着许褚,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原以为此来只是替董卓完成一项拉拢任务,没想到竟遇到如此人物!许褚不仅勇武过人,更有如此见识胸襟,所言之策虽似理想,却条条切中时弊,显示出非凡的政治眼光。更难得的是,他虽看出董卓的野心,却不点破,反而从国家大义的角度委婉劝谏,这份智慧与气度,实在令人叹服。
良久,李儒长叹一声,由衷赞道:儒常自诩智者,今日见校尉,方知何为真知灼见!校尉文武双全,胸怀天下,儒佩服之至!他起身郑重一礼:校尉今日之言,儒必铭记于心。他日若有机会,定当向董刺史进言。这些礼物...他看了一眼帐外的箱笼,校尉既不肯全收,儒便带回。只是这几匹凉州马,确为军中所需,还望校尉务必留下,也算全了董刺史的一片心意。
许褚知此事不可再推,便笑道:既然如此,褚便愧领了。代褚多谢董刺史美意。他日若有机会,定当亲自前往拜谢。
送走李儒后,许褚独自站在帐中,目光深邃。今日与李儒一席谈,既展示了胸襟见识,又委婉表达了立场,更在董卓集团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李儒此人,才华出众却身处浊世,若能引以为助,将来必有大用。
而此时离开大营的李儒,坐在车中亦是心潮澎湃。许褚的身影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些石破天惊的言论更让他反复思量。科举取士、减少杀戮、收服人心...这些想法与他平日所思竟有不谋而合之处。
夜幕降临,许褚再次走出大帐,望着星空下连绵的营火,心中更加清明。与李儒的这场暗藏机锋的对话,让他更加确信:在这乱世之中,唯有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哪怕是装也得装出来),方能成就真正的大业。
而他的道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