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和谢爽到了南山区科技园,找到了“深南微电子”。
厂子门口的牌子有些旧,透着股老牌企业的沉稳,也带着点年头的滞后感。
前台听说他们是小股东,就叫来个工作人员。
带他们在车间和办公室转了一圈。
幸好李伟早有准备,让谢爽提前买了点股票,不然估计连门都进不了。
车间里机器声嗡嗡响,一些设备能看出用了些年头。
工作人员简单说了句,他们主要做电源管理芯片。
客户是华强北做充电宝的那些厂子
之后就没什么话,也不太愿意深入介绍。
谢爽有点憋不住了,凑近李伟低声吐槽:
“人家根本不拿咱当回事啊,这不太白来了?”
最后,一位姓张的副总在办公室见了他们。
张总五十岁上下。
办公室墙上,挂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牌匾。
文件柜里,能看到些旧合同。
他正泡着功夫茶,听李伟说“聊聊合作和工艺升级”的想法。
听完,张总笑了笑,语气像长辈看闹腾的年轻人: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
“但我们厂子,现在给华强北做电源芯片,一年几百万利润,够吃够喝。”
“你说投钱升级制程?”
“光买新设备就得多少个亿,你们那点资金,不够看啊。”
又是两个不知天高地厚、想赚快钱的年轻人,拿点小钱就想来指手画脚。
李伟没直接反驳。
他从包里拿出了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推到张总面前,语气平静:
“张总,我们了解到,贵公司上个月为某品牌代工的那批芯片。”
“静态功耗,比对标的台湾厂商高了近15%。”
“听说对方已经在找替代供应商了。”
他稍作停顿,看着张总的眼睛。
“现在连华强北的客户都开始要更节能的方案。”
“如果工艺不更新,您这‘够吃够喝’的生意,恐怕很难长久。”
张总心里咯噔一下:
这批货的问题他们怎么知道?
连客户在找替代品都清楚?
这小子门道有点深啊…
李伟能知道这些,是因为他来之前做足了功课。
他翻遍了近几年的行业报告、专利申请和供应链消息。
甚至还托关系拿到了一些内部流出的测试数据。
他看起来年轻,但心思和准备,比很多老江湖还细。
张总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
脸色微微沉了,但很快又恢复常态,摆摆手:
“我做这行十几年了,市场起起落落见多了。”
“稳,最重要。”
张总强作镇定:
不能在小年轻面前露怯,说不定只是瞎蒙的。
这时,李伟又从随身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巧的便携式检测仪。
他没多说,只是现场随机取了一片,深南微电子生产线上,尚未包装的芯片。
又取出一片,从市场上搞来的,台湾同级竞品芯片。
接上仪器开始测试。
张总心想:
还自带设备?
这架势挺专业啊…
屏幕上的数据跳了出来:
“180mw深南 vs 155mw台厂”
那个小小的屏幕,和冷冰冰的数据。
让张总的脸色瞬间有些挂不住了。
张总额头微微冒汗:
这数据…也太准了,跟我实验室测出来的一样!
李伟看着数据,语气依旧平稳,但话里的分量更重了:
“您这片芯片,成本大概30元,卖给华强北50元。”
“台湾同性能芯片,成本25元。”
“但因为性能好、功耗低,终端价能卖到150元。”
“这差价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们垄断了更先进的40nm工艺。”
张总暗自吃惊:
他对成本和市场价怎么摸得这么清楚?
连利润空间都算得明明白白!
李伟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他吃透了,技术参数和市场行情之间的关联。
他知道,不是价格战的问题,是技术代差直接决定了利润空间。
一直在旁边摆弄手机的谢爽,这时突然插话,语气带着点刻意的惊讶:
“李哥,我刚顺手查了下淘宝。”
“你说的那个台湾芯片,现在涨到200元了!”
“评论区好多人在骂,说‘华强北假货太多’,‘根本达不到标称性能’!”
张总后背一凉:
市场反应都这么激烈了?
我这“稳”字诀是不是真的过时了?
谢爽这个“僚机”当得恰到好处。
这市场的最新反应,像一把小锤子,轻轻敲了一下。
它暗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不是市场没需求,是人家宁愿花高价买靠谱的,也不愿用便宜但不稳定的。
如果深南微的工艺能上去,利润空间根本不是现在这样。
张总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
先前那种“稳最重要”的从容感,明显淡了不少。
张总内心震动:
这俩年轻人不简单…
看起来像学生仔,句句都戳在我的痛点上。
他们说的这些,我其实也隐约知道,只是一直不敢面对…
拜访最终在不冷不热的气氛中结束。
但离开时,李伟和谢爽都感觉到。
对方那堵“稳”字砌成的墙,已经被凿开了一丝缝隙。
走出深南微的办公楼,谢爽忍不住吐槽:
“我看这趟就是热脸贴冷屁股!”
“啥也没谈成,人家根本不把咱放眼里。”
李伟却一点也不沮丧。
他回头看了眼深南微的厂牌,对谢爽说:
“这你就错了。”
“咱们今天的目的,本来就不是来‘学习’的,也不是来求着合作的。”
谢爽一听这话,满脑子问号???那咱来干啥?
他没说出口,怕打断李伟的思路。
李伟也不卖关子:
“像深南微这样的厂子,就是咱们未来的对手。”
“咱们不是要知道对手有多强,而是要看清他们的弱点在哪。”
“他们越是自满,越是固守自己那点成绩,觉得‘够吃够喝’就行。”
“以后给我们的机会就越大。”
“而且,刚才带你参观的那个工程师老王。”
“还有跟我们点头打招呼的测试主管刘工。”
“你注意到他们看新设备眼神了吗?”
“那是真想干点事的人。 ”
“现在他们可能不得志。”
“但将来,谁说不能成为咱们的技术骨干?”
“正所谓: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谢爽听完,眼睛一下子亮了,猛地一拍脑袋:
“我靠!”
“原来你不是来学习的。”
“你是来‘侦察’,是来‘挖矿’的啊!”
他瞬间明白了。
自己和李伟,根本不是来卑躬屈膝求合作的。
而是两个披着西装的“侦察兵”。
深入“敌后”,把对方的底细和弱点摸得一清二楚。
甚至连未来的人才都提前标记好了。
李伟这脑子,转得也太快了!
高手下棋,走一步看十步。
李伟这已经是开局就在布局终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