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新立,气象万千,然根基尚浅,尤缺能镇场面、精通教义、善于教化的大能之士。阿弥陀佛与菩提祖师虽法力无边,却深知欲使佛教大兴于西方,并图谋未来东传,非广纳贤才不可。这一日,一道隐秘的佛念跨越千山万水,悄然传向了昆仑山方向,落在了那位在阐教中地位尊崇,却因封神之后心思微妙的前辈——燃灯道人心中。
燃灯心转,暗会菩提
玉虚宫处,燃灯道人静坐蒲团,周身清气缭绕,然其眸中深处,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落寞与思索。封神一战,他虽未直接受损,却目睹了太多同门晚辈的陨落与沉浮,更感玄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元始天尊对门下亦非全然公允。加之自身道途似乎已至瓶颈,那混元道果遥遥无期。
恰在此时,菩提祖师(准提)的佛念传来,并非强硬度化,而是以论道之名,阐述佛法精妙,尤其是那“寂灭超脱”、“因果轮回”、“普度众生”之宏愿,以及那迥异于玄门、直指本心的“顿悟”之法,隐隐触动了燃灯沉寂多年的道心。
“玄门之路,或已至尽头……西方新教,或有新机?”燃灯心中念头转动,终于下定决心。他悄然离了昆仑山,依约来到西牛贺洲一处隐秘的菩提树下,见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菩提祖师。
二人相见,并未多言,只是相对而坐,论道三日。燃灯为菩提讲述玄门精义,菩提则向燃灯展示佛法奥妙。三日后,燃灯眼中光芒大盛,起身对菩提深深一揖:“道友之法,别开天地,燃灯……愿皈依我佛,求个正果前程!”
菩提祖师大喜,知燃灯身份特殊,修为高深,其归附意义重大,当即应允。
暗中串联,劝说四友
燃灯既已决心投佛,便思量着为佛教再添助力。他想到了四位在阐教中与他关系匪浅,且同样对前路有所迷茫的道友——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惧留孙,文殊。
他先是秘密寻到于九宫山白鹤洞静修的普贤真人。普贤素来沉稳理智,精研道法,然亦感玄门术法似乎穷尽,难有寸进。燃灯并未直接劝其叛教,而是以论道为引,比较玄佛优劣,言及佛法之“智慧如海,普度众生”与玄门之“独善其身”的差异,更点出西方佛教初立,正需大才,机遇无限。普贤沉吟良久,眼中闪过意动之色。
接着,燃灯又至普陀山落伽洞,寻到慈悲为怀的慈航道人。慈航见世间苦难,常怀不忍,燃灯便以佛法“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宏愿相诱,言及在佛教可更好地践行救济众生之志,而非困守洞府,独善其身。慈航闻言,想起封神中诸多惨状,又感西方教义更合本心,亦是默然心动。
最后,燃灯找到在夹龙山飞云洞的惧留孙和五台山修行的文殊。惧留孙道行高深,却因擒拿土行孙之事与玉虚宫略有芥蒂,且其擅长推算,隐隐察觉自身与西方有缘,文殊则是觉得元始天尊心里只有广成子等人。燃灯稍加点拨,言明西方气运正盛,正合他脱劫超脱之机,惧留孙掐指一算,天机晦涩中却有一线佛光指引,遂长叹一声,两人点头应允。
时机成熟,燃灯便带着普贤、慈航、文殊、惧留孙四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东方,径直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八宝功德池畔。
阿弥陀佛与菩提祖师早已在此等候,见五人齐至,脸上皆露出欣慰笑容。极乐世界中,万千佛子、菩萨、罗汉皆肃然而立,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燃灯率先上前,对着二圣躬身行礼:“贫僧燃灯,携道友普贤、慈航、文殊、惧留孙,感念佛祖、祖师宏愿佛法,愿弃玄门,皈依我佛,求个清净正果,共参无上菩提!”
文殊、普贤、慈航、惧留孙亦随之行礼,表明心迹。
敕封果位,名号更易
阿弥陀佛与菩提祖师相视点头,宏大的佛音响起,宣告敕封:
“善哉!燃灯汝,根基深厚,今入我佛门,当为过去佛,号燃灯上古佛,为佛教过去庄严劫之祖,地位尊崇,仅次我与菩提!”
燃灯(此刻当称燃灯古佛)双手合十,口诵佛号:“南无燃灯上古佛!” 周身道韵转化,清光渐敛,佛光普照,气息变得更加古老、深邃、祥和。
“普贤汝,德行兼备,智慧深广,当为菩萨,号普贤菩萨,司掌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坐骑为六牙白象,道场在峨眉山!”
普贤真人受封,化为普贤菩萨法相,端庄威严。
“慈航汝,慈悲为怀,寻声救苦,当为菩萨,号观世音菩萨(或慈航观音),具无量智慧神通,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道场在南海普陀山!”
慈航道人受封,化为观世音菩萨法相,手持净瓶杨柳,慈悲之意弥漫。
“惧留孙汝,通晓天时,善知过去未来,当为佛,号惧留孙佛,于未来世下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佛,度化众生!”
惧留孙受封,化为惧留孙佛法相,笑口常开,蕴含未来之机。
“文殊,智慧、悟性、辩才难得,当为三大士之一,号,大智文殊菩萨,手持慧剑,骑乘青狮,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
文殊受封,化文殊菩萨法相,以净行法门修智慧,以大悲心救度众生。
佛门大兴,因果深种
五人受封,果位既定,正式脱离了玄门玉虚宫,成为了佛教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加入,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佛教的实力与底蕴,更带来了部分玄门正统的道法理解,有助于佛法完善与传播。尤其是燃灯古佛的地位,几乎与二圣并肩,使得佛教高层架构更为稳固。
此事传回东方,元始天尊震怒,却因天道演变、因果已成,加之佛教势大,不便直接发作,只能记下这笔因果。玄门内部,亦是哗然,人心浮动。
而西方极乐世界,因这五位大能的加入,佛光愈发璀璨,气运更加绵长。阿弥陀佛与菩提祖师深知,佛教已因这五位的皈依,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燃灯、普贤、慈航、惧留孙,文殊,立于八宝功德池畔,望着这崭新的佛国净土,心中各有感慨。而那句响彻极乐的佛号,也预示着新的纪元,已然开启: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南无惧留孙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