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年纪渐渐老了。他就任命自己的儿子们作以色列的领袖。他的长子名叫约珥,次子名叫亚比亚。他们在别是巴城负责管理事务。
然而,撒母耳的儿子们却没有走父亲的正道。他们一心谋取不义之财,收受贿赂,断案不公,歪曲了公正。
于是,以色列的众位长老就聚集起来,一起来到撒母耳居住的拉玛城找他。
他们对撒母耳说:“你看,你已经老了,而你的儿子们又不走你的路,品行不正。所以,现在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来统治我们吧,就像周围其他所有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国王那样。”
但当他们明确提出“给我们立一个王来统治我们”的要求时,撒母耳心里非常不高兴。他就为此事向耶和华祷告。
耶和华回答撒母耳说:“你要听听这些民众对你说的话。你要知道,他们现在这样做,并不是单单针对你、反对你,他们真正拒绝的,是我!他们是在拒绝我做他们的王!
从我把他们领出埃及的那一天起直到今天,他们的行为一直是这样:离弃我,转去供奉别的神明。现在,他们对你做的事,不过是这背道行为的延续罢了。
现在,你听凭民众的请求吧!但必须同时郑重地警告他们,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们,将来治理他们的那个王会用什么样的办法和规矩来对待他们。”
于是,撒母耳就把耶和华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那些向他求要立王的民众。
他说:“将来要来统治你们的那位王,他会这样对你们行使他的特权:
* 他会征用你们的儿子:让他们去替他驾战车、养战马、跑在战车前头做护卫;
* 他会任命一些人为千夫长、五十夫长之类的军官;
* 他会强征另一些人去为他耕田、为他收割庄稼;
* 还有一些人会被迫去为他造打仗用的武器和装备他的战车。
* 他会占用你们的女儿:让她们去为王室做香料的、烧饭的、烤饼的;
* 他会夺走你们最好的田地、最好的葡萄园、最好的橄榄园,把它们赏赐给他的亲信大臣们;
* 他会从你们的粮食收成和葡萄收成里,拿走十份里的一份(十分之一),来供养他的官员和亲信;
* 他会征用你们的男仆女婢,还有你们最好的牛和驴,用来为他个人服务;
* 他会从你们的羊群里拿走十份里的一份(十分之一);
* 到了那时候,你们自身都会变成国王的奴仆!
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你们就会因为受不了这个你们自己选择的王的压榨而向耶和华呼求帮助!但在那一天,耶和华却不会回应你们的呼求!”
然而,人民完全听不进撒母耳的警告。他们说:“不!我们一定要一个国王来统治我们!这样我们才能和周围所有的国家一样,有自己的国王!让他来领导我们,让他率领我们出去打仗!”
撒母耳听见了民众说的这些话,就把他们这些固执的要求又带回到耶和华面前汇报了。
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既然他们这样说,你就满足他们,给他们立一个王吧。” 于是,撒母耳就对以色列的民众说:“好了,大家都各自回自己的城里去吧。”
总结与启示
1. 制度腐化导致人心背离: 撒母耳是正直的领袖,但儿子的贪婪腐败成为导火索,使民众失去对现有士师体制(神权治理)的信任。这提醒我们,领导者的腐化会直接动摇体制根基。
2. 群体的盲目模仿与安全感错位: 民众要求立王的核心动机是“像列国一样”(模仿列国模式)。他们渴望一个看得见、拥有绝对权力的世俗君主来提供安全感和国家形象(特别是军事力量),反映出对上帝无形保护的不满足、不信任和对人力的依赖。真正的安全感和身份不在于是否“像别人”。
3. 对神权的拒绝: 上帝指出,民众的诉求本质上是对祂直接治理(神权)的拒绝和离弃,是古老悖逆模式的延续(自出埃及后屡次离弃神转拜偶像)。选择人王意味着将最高权威从神转移到人。
4. 神的宽容与人的自由意志: 尽管上帝视此为背叛,祂仍允许百姓立王。这体现了上帝对祂子民自由意志的尊重,即使允许他们做出可能带来痛苦的选择。
5. 预见的代价与必然的后果: 上帝通过撒母耳清楚预告了君主集权制度对民众带来的沉重代价:强制服役、财物征收、个人自由受限、最终沦为国王的奴仆。这些代价并非神的初衷,而是人选择世俗权力结构必然带来的结果。人若执意选择背离神的道路,就必须承受其后果。
6. 刚愎自用,执意追求: 即使听到如此可怕的预言,民众依然一意孤行,强调“一定要”(原文语气强烈)。他们对可见权力的渴望(“像列国一样”、“率领我们打仗”)压倒了理性的思考和顺服神的心。群体压力和对“常态”的追求有时会导致灾难性的决定。
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1. 警惕体制腐败的危害: 在组织(家庭、教会、公司、国家)中,领导者的公正廉明至关重要。一人腐败,可能引发对整个系统的信任危机。维护制度的纯洁性是责任。
2. 寻求真正的安全感: 不要盲目追随“主流”或外在形式(“像别人一样”),尤其当这种追随意味着放弃内在原则(信仰、核心价值观)时。真正的安全感和身份认同应建立在高于世俗的根基上(如信仰、道德、真理)。
3. 认识选择的代价: 重大的生活选择(如职业、伴侣、投资、信仰妥协)都可能带来长远后果。在做决定前,要像上帝一样“预知”可能的结果(多思考,多咨询),不要只听自己想听的。逃避现实的困难而选择表面上“捷径”或“强大”的方案,往往在将来付出更大代价。
4. 尊重自由意志,承担责任: 要尊重他人做出不同选择的权利,即使你认为那是错的。但同时也要明白,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就像以色列最终需要承受王权的代价)。父母、领导者应引导人看到可能的后果,但不应强行剥夺选择权。
5. 群体决策中的理性警惕: 在群体中,要警惕集体盲从。被“大家都这样”所裹挟而做出的决定,可能是灾难性的。要有独立思考和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勇气。
6. 渴望地上领袖的局限: 我们常常渴望一个强有力的、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救星式”领袖(无论是政治、宗教还是商业领袖)。这章警示我们,过于依赖人(即使是神允许的,如后来的大卫),而忽视最高权威(神、原则),并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最终可能会失望,甚至被压制。我们应仰望并顺服终极的源头。
核心信息: 当失去对神圣原则的信靠时,人会被世俗模式和表面力量所吸引,导致选择错误的安全感来源(如地上的强权)。任何背离至高原则、以人为中心的权能制度(即使是模仿“先进”模式),最终都将带来压制和代价。真正的智慧在于信靠、顺服那更高层面的终极权威及其法则,即使在看不到、或祂的治理方式不同于世俗期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