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慌。带领所有军队上去攻打艾城吧!看哪,我已经把艾城的王、他的百姓、他的城池和他的土地都交在你手里了。你要对付艾城和它的王,就像你对付耶利哥和它的王一样。不过,这次你们可以掠取城中的战利品和牲畜归自己。你要在城后设下伏兵。”
于是约书亚就带领所有军队前去攻打艾城。他精心挑选了几万名最精锐的战士,派他们在夜里出发。约书亚吩咐他们说:“你们要仔细听着:你们要在城后面设下埋伏。不要离城太远,全体都要警醒准备。我和跟随我的人会直接向城挺进。当城里的人出来迎击我们,像上次那样时,我们就故意在他们面前逃跑。他们会追赶我们,直到我们把他们引出城。他们肯定会说:‘瞧,他们像上次那样,在我们面前逃跑了!’我们就继续逃跑,引他们离开城市。这时,你们就从埋伏的地方迅速起来,占领那座城。耶和华你们的神一定会把它交在你们手中。你们一旦夺了城,就要立刻放火焚烧。要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事!你们要谨记,这是命令!”
约书亚派他们出发,他们就前往埋伏地点,潜伏在艾城西边,介于伯特利和艾城之间。那天晚上,约书亚和百姓一起在营里过夜。
第二天清早,约书亚召集了他的军队,他和以色列的长老们走在百姓的前面,向艾城进发。所有跟着他的战士都向前行进,靠近艾城,来到城对面。他们在艾城北边扎营,与城之间隔着一个山谷。
约书亚另外派了约几千人,埋伏在伯特利和艾城之间,也就是在城的西面。
这样,士兵就各就各位——主力部队在城北,伏兵在城西。当天晚上,约书亚进到山谷中。
艾城的王清早起来,看到以色列大军在城北面,就急忙带领全城的人,出城到一个能俯视亚拉巴的地方与以色列人交战。但他根本不知道城后面已经布置了伏兵。
约书亚和全体以色列人就在敌人面前佯装败退,朝着荒野的方向逃跑。艾城的人全都召集起来,追赶约书亚,就这样被诱出了城。艾城和伯特利没有留下一个人不追赶以色列人的。城门大敞,他们都去追以色列人了。
这时,耶和华对约书亚说:“把你手里的标枪举起来指向艾城!因为我必将这座城交在你手里。”于是约书亚就举起他手中的标枪,指向那座城。
他一伸出手,伏兵立刻从潜伏的位置跳起来,火速冲进城去,一举拿下艾城,并迅速在城中放起大火。
艾城的人回头一看,只见浓烟从他们的城里滚滚升上天际!这时,他们想往哪里逃跑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原本向荒野逃跑的以色列人,现在转过身来,反击这些追赶他们的艾城人。
约书亚和所有以色列人一看到伏兵已经夺了城,城里浓烟冲天,立刻转身回头攻击艾城的人。伏兵也从城里杀出来,前后夹击。艾城的人被以色列人包围在中间,腹背受敌。以色列人奋力击杀,没有留下一个幸存者或逃脱者。
不过,他们把艾城的王活捉了,带到约书亚面前。
以色列人在田野和荒野(就是他们被艾城人追赶的那片地方)杀光了所有追出来的艾城男人之后,又都回到艾城,把留在城里的人也都杀尽了。那一天,艾城所有的男女居民都死了,共计约万人。
直到彻底消灭了艾城所有的居民,约书亚才收起他那指向艾城、举着标枪的手。
以色列人照耶和华所指示约书亚的,掠取了艾城的牲畜和财物,归自己所有。
约书亚放火烧毁了艾城,使它永远成为一片废墟,直到今日仍然荒凉。
他将艾城王的尸体挂在一根杆子上示众,直到傍晚。日落时,约书亚下令把尸体从杆子上取下来,丢在城门口,又在尸体上堆起一大堆石头。那石堆至今还在。随后,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上,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筑了一座坛。
那是照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吩咐以色列人的话,也是按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用整块的、没有用铁器凿过的石头筑的坛。他们在坛上向耶和华献燔祭,也献平安祭。
约书亚在那里,当着以色列众人的面,在石头上把摩西的律法抄写了一份。
那时,全体以色列人,包括他们的长老、官长和审判官,都站在约柜的两边。抬耶和华约柜的利未人祭司也在场。住在他们中间的外族人和土生的以色列人都来了。一半的人站在基利心山前,一半的人站在以巴路山前,正如耶和华的仆人摩西从前吩咐的那样,为要宣告对以色列百姓的祝福。
随后,约书亚将律法书上所记载的一切话,包括祝福和咒诅,都清清楚楚地宣读出来。凡是摩西所吩咐的话,约书亚没有一句不向以色列全会众(包括妇女、孩子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族人)宣读的。
总结启示:
本章记载了以色列人在清除罪孽后重新得胜的故事,包含多方面的启示:
1. 神圣的同在与信心的重建: 在失败之后,神的应许和鼓励(“不要惧怕”)是信心恢复的根基。祂主动宣告已将艾城交在约书亚手中,这保证带来勇气和策略。
2. 神的怜悯与新的机会: 对比耶利哥城的禁令,这次神允许以色列人掠取艾城的财物和牲畜。这表明神的惩治之后有恩典,祂乐意赐下新的机会和供应的恩惠。
3. 属灵争战与神赐策略: 胜利并非仅凭蛮力。神赐下智慧的策略(伏兵计),以色列人顺服执行。这提醒我们,在属灵争战中,寻求并遵从神的引导至关重要。
4. 彻底的顺服与审判的执行: 约书亚不收回指向艾城的标枪,直到敌人被完全消灭。对艾城王的处理方式(示众、埋葬于石堆下)与耶利哥王相同,象征着对神的敌人公义审判的彻底执行。这呼应了除灭亚干事件中对罪的彻底清除。
5. 重申圣约与律法的核心地位: 本章后半段记录了在以巴路山上进行的盛大仪式:
* 筑坛献祭: 按摩西律法要求献祭,象征恢复与神的关系,表达敬拜、感恩和与神和好的愿望(燔祭和平安祭)。
* 抄录并宣读律法: 在应许之地将律法刻在石头上,并当众向全会众(不分阶层、性别、年龄或族裔)宣读,重申律法是神与祂子民立约的基础,是生活和民族治理的最高准则。宣读“祝福和咒诅”强化了顺从与悖逆的后果。
* 礼仪性宣告: 全民根据摩西的命令分别站在基利心山(象征祝福)和以巴路山(象征咒诅)前,形象地表明了选择的严肃性。
6. 圣约群体的再立: 整个仪式是对西奈山之约的重申,意在以色列人进入并占有应许之地后,正式确立他们作为耶和华圣约子民的身份,并以律法为治理根基。
核心信息: 当罪被清除,信心得以恢复,神的子民重新顺服时,神的同在与应许会带来崭新的胜利和丰盛的恩典。立约关系需不断被记念、重申和实践,神圣的律法是群体身份、生活准则及蒙福的根本保障。公义的审判与圣约的恩典在此交织,共同塑造着神百姓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