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着眼前这幅其乐融融的景象,心里头的美意,简直要从嗓子眼儿里冒出来。
这趟江宁县,来得值!
太值了!
他心里一舒坦,随即又想起了此次前来,还有一件关乎国本的要事。
朱元璋那双锐利的眼睛,不自觉地往大儿子朱标身上瞟,还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递过去一个眼色。
那意思再明白不过:别光顾着你弟弟,正事儿!正事儿忘了?
朱标何等聪慧,瞬间心领神会。
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对着李去疾歉意地笑了笑。
“大哥,说来惭愧,今日前来,除了为五弟引荐,其实还有一桩要事相求。”
李去疾刚收了个金子般的好徒弟,心情正不错,闻言便大手一挥,豪爽道:“二弟但说无妨。”
朱标这才切入正题,将京城格物院的困境,以及对氮肥的渴求,一五一十地道了出来。
“哦,这事啊。”
李去疾应得随意至极,仿佛对方谈论的不是什么能让天下震动的神物,而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跟我来。”
他领着众人,来到不远处的一个角落。
这里码放着几个整整齐齐的大麻袋,袋口用麻绳扎得紧紧的,却依然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类似雨后初晴的泥土芬芳。
“我这阵子为了提高琉璃炉温,断断续续又干馏了些焦炭。”
“这些,便是同时产出的氮肥了。”
他指着那几个麻袋,语气平淡。
“数量不多,但给你们拿去做个对比试验,绰绰有余。”
“若是不嫌弃,待会儿走的时候,一并拉走便是。”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
可听在朱元璋的耳朵里,却不啻于九天之上降下的纶音!
他再也绷不住那副商贾大户的沉稳模样,蒲扇般的大手“啪”的一声,狠狠拍在了自己的大腿上,震得身上的锦袍都猛地一跳!
“好!”
一声暴喝,中气十足,声若洪钟!
旁边刚拜了师,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朱橚,被这声大吼吓得浑身一哆嗦。
朱元璋却浑然不觉。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一把抓住李去疾的胳膊,那双本就炯炯有神的眼睛里,此刻仿佛燃烧着两团炽热的火焰,亮得骇人!
“李先生!咱老马这辈子没佩服过几个人,你!绝对算一个!”
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唾沫星子都快要喷到李去疾脸上了。
“有了你这‘氮肥’,再配上之前的‘温室大棚’,天下何愁不丰?粮食堆成山,国库塞到满!到时候,管他什么天灾人祸,管他什么北元蛮子!咱们……”
他话到嘴边,猛然意识到自己失言。
“咱们大明”四个字已经冲到了喉咙口,却被他硬生生改了口!
“咱们大明的老百姓,就再也不用挨饿了!”
父子连心,朱标看着自家父皇那副差点暴露的模样,连忙上前打圆场:“是啊大哥,此物若真能大量生产,实乃万民之福。”
朱元璋兀自沉浸在美好的幻想里,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万民之福,万民之福啊……哈哈哈哈!”
他仿佛已经看到,大明的万里疆域之上,处处都是随风摇曳的金色麦浪,家家户户的粮仓里都堆满了吃不完的余粮。
这等功绩,比他金戈铁马打下这片江山,还要让他心潮澎湃!
然而,就在这一片狂喜的氛围中,李去疾却轻轻摇了摇头。
他抬起手,不着痕迹地将朱元璋搭在自己胳膊上的手挪开,平静的语气,如同一盆冰水,兜头盖脸地泼了下来。
“马大叔,您先别高兴得太早。”
“嗯?”
朱元璋的笑声戛然而止,脸上的狂喜瞬间凝固,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李先生,这是何意?”
李去疾看着他,一字一句,说得清清楚楚。
“氮肥,确实是好东西。”
“但它,并非凭空而来。”
“它是炼焦的副产品。”
“说得再直白些,我炼一千斤焦炭,也只能产出不到十斤氮肥。”
“而我炼焦炭,是为了给高炉炼钢、烧制琉璃。它的产量,是受限于焦炭的需求量,而不是田里庄稼的需求量。”
“用它来给京城周边的田地做个表率,提高一部分产量,不成问题。”
“但想要靠它,就养活天下万千黎民……”
李去疾顿了顿,给出了一个无比残酷的结论。
“还差得远。”
一句话,像是一桶腊月寒冬的井水,从头到脚,将朱元璋浇了个透心凉。
他脸上的兴奋和红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化为一片灰败。
整个人像是被瞬间抽走了主心骨,身子微微晃了晃。
是啊!
他怎么就忘了这一茬!
这神物不是地里长出来的,是拿煤炼出来的!是要耗费巨大成本的!
想要让天下田地都用上,那得建多少炼焦工坊?烧掉多少座煤山?那将是一笔足以掏空整个大明国库的天文数字!
刚刚还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雄心壮志,顷刻之间,轰然倒塌。
巨大的失落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
“那……那难道就……没办法了?”
朱元璋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和哀求。
一旁的马皇后见他神情不对,连忙上前扶住他的手臂,用自己的体温,无声地传递着安慰和力量。
看着马大叔从狂喜到绝望的剧烈转变,李去疾心中暗叹。
他对粮食的执念,真是已经深到了骨子里。
“有。”
李去疾点点头,吐出了一个字。
朱元璋的眼睛里,瞬间重新燃起了一丝光亮。
“但很难。”
李去疾又摇了摇头,补上了两个字。
朱元璋的心情,跟着他这一点头一摇头,坐了两趟过山车,差点没一口气背过去。
“先生!您就别卖关子了,咱这心口,经不住您这么折腾!”
李去疾看着他那副急不可耐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又看了一眼旁边竖着耳朵,满眼好奇的新弟子,决定用所有人都能听懂的语言来解释。
“马大叔,您知道这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多吗?”
“人?”朱元璋下意识答道。
“是空气。”
李去疾指了指天上。
“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里,都蕴含着‘氮’。理论上,只要有法子将空气里的‘氮’和水里的‘氢’抓出来,让它们结合,就能源源不断地造出‘氮肥’。”
从空气和水里,凭空造出神物?
朱元璋听得是云里雾里,但不明觉厉。
而一旁的朱橚,那双清澈的眼睛已经亮得像是夜空里的星星,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正缓缓向他打开。
“只是……”李去疾话锋一转,“想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电力,还需要极高的温度,和极大的压力。那种压力,大到像是把一整座泰山,压在一个小小的铁罐子上。想要实现,恐怕……得花上几十年的功夫去钻研。”
“几十年?”
朱元璋闻言,反倒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掰着指头算了算,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那没问题!咱等得起!你说的那个小冰河,那场大天灾,不是还有近两百年才彻底爆发吗?用几十年的功夫,换我大明江山百世无忧,值!”
他觉得,自己已经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只要给李去疾时间,给他人手,给他钱粮,这都不是问题!
可李去疾,还是摇了摇头。
那眼神,看得朱元璋心里直发毛。
“马大叔,就算我们有了用之不竭的‘氮肥’,也只是让现有的庄稼长得更好一些。”
李去疾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起来。
“但这天底下,良田终归是有限的。要想真正让天下人吃饱,彻底解决粮食危机,光靠‘氮肥’,还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的,是全新的,本身产量就高到不可思议的作物。”
朱元璋彻底懵了。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李去疾不急不缓地说道:“想要让百姓吃饱,与其在‘如何让粮食增产’上死磕,不如换个思路。”
“换什么思路?”朱元璋急忙追问道,像个即将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换‘粮食’本身。”
李去疾看着一脸茫然的朱元璋一家,悠悠地吐出了几个他们从未听过的词汇。
“马大叔可曾想过,在这片我们认知之外的广阔天地里,或许有一些我们闻所未闻的作物。”
“它们不需要肥沃的土地,哪怕在贫瘠的山坡、干旱的沙地,都能顽强生长。”
“它们一亩的产量,不是按‘百斤’来算。”
李去疾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
“而是按‘千斤’,甚至‘万斤’来算!”
“什么?!”
这一次,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同时失声惊呼,声音都变了调。
亩产数千斤?
甚至达到上万斤?!
这不是疯话,就是神话!
李去疾仿佛没有看到他们石化般的表情,继续不紧不慢地为他们描绘着那幅足以颠覆整个时代的宏伟画卷。
“有一种东西,状如鸡卵,埋在土里就能活,我们叫它‘土豆’。”
“有一种东西,甘甜软糯,藤蔓遍地,我们叫它‘红薯’。”
“还有一种,植株高大,籽粒金黄,磨成粉,香气扑鼻,我们叫它‘玉米’。”
“这些东西,才是能从根本上,让天下再无饥馑的真正神物。”
土豆……红薯……玉米……
朱元璋、马皇后,还有一旁竖着耳朵听的朱橚,都在口中反复咀嚼着这几个陌生的名字。
朱元璋的呼吸,再次变得粗重起来。
他死死盯着李去疾,激动地问道:“这些……神物,先生……可知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