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从废弃营地收集到的遗物和初步绘制的轨迹草图,赵桂斌一行人返回了北伐军前哨。他将自己的发现——关于无面者沿关键节点巡逻的规律,以及模型对无面者残留能量的特殊感应能力——详细汇报给了卡尔文指挥官。
指挥官对此极为重视,立刻召集了前哨内对能量学和符文最有研究的几位法师和学者,与赵桂斌一同进行研究。
在指挥所旁边临时开辟的一间研究室内,桌面上铺开了北风苔原的详细地图。赵桂斌将模型放在地图上,然后拿起一块被密封在特制容器中的、从营地附近采集到的、蕴含着微弱无面者能量的冰核碎片。
当容器靠近模型时,异变发生了!
原本平静的模型骤然剧烈震颤起来,表面那些泰坦符文以前所未有的频率疯狂闪烁起刺目的金光!那光芒并非温和的共鸣,而是一种强烈的、充满排斥和警示意味的爆发,仿佛遇到了不共戴天的仇敌!甚至连桌面的地图都被这股无形的斥力微微掀起一角。
“能量反应极其强烈!同源相斥效应确认!”一位戴着水晶眼镜的老法师激动地记录着数据,他的手都在微微发抖,“这反应比我们之前布置结界时测试的任何一次都要清晰和明确!”
赵桂斌强忍着模型传递到手上的剧烈震颤感,尝试着将容器在北风苔原地图上缓慢移动。当他将容器移动到地图上标记着无面者频繁出没的区域,如牦牛人营地旧址、仁德会营地附近时,模型的震颤和光芒达到顶峰。而当他移动到一些相对“安全”的、未被标记的区域时,反应则会明显减弱。
“它真的可以定位!”卡尔文指挥官看着这近乎神迹的一幕,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就能提前规避无面者的主要活动区域,为巡逻队和补给线规划出相对安全的路线!”
然而,赵桂斌却盯着模型中疯狂闪烁、似乎永不停歇的符文,眉头紧锁。他想起了提里奥密信中的警告——每一次使用模型的力量,都会让“修正机制”更精准地锁定自己。
如此强烈的能量反应,简直就像是在漆黑的夜晚点燃了巨大的篝火,对着潜在的猎手高声呼喊:“我在这里!”
“不能大规模应用,”赵桂斌沉声打断了众人的兴奋,“模型的反应太强烈,持续使用它来探测,无异于自曝行踪。我们只能将其作为最后的预警手段,或者……在极端情况下,用于短途的、目的性极强的追踪。”
他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众人的热情。老法师也冷静下来,推了推眼镜:“赵先生说得对。而且,这种强烈的能量交互,对模型本身,或者说对持有者,恐怕负担也不小。”
赵桂斌点了点头,他确实感觉到精神上传来一丝细微的疲惫感,虽然不像直接激发屏障那样剧烈,但持续下去必然会有消耗。
尽管如此,模型的这种特性依然具有战略价值。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制定一个谨慎的计划:由赵桂斌带领一支精锐的小队(包括莱娜拉、状态稍好的凯文法师以及几名最富经验的北伐军士兵),主动追踪一股最新鲜的无面者能量痕迹,试图找到它们的源头,或者至少验证其巢穴或能量补给点的大致方位。
出发前,赵桂斌反复检查了模型的状况。他发现,在经历了刚才剧烈的能量反应后,模型表面的光芒虽然已经平息,但那种冰凉的触感中,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躁动”,仿佛被刚才的对抗激活了某种深层的机制。
研究组的老法师也提醒他:“赵先生,模型与无面者能量的对抗,可能会产生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你们此行,务必万分小心,一旦模型出现任何异常,比如过热、过冷,或者符文出现未曾见过的变化,必须立刻停止行动,返回前哨!”
赵桂斌将警告牢记在心。他将模型贴身收好,感受着那与之前略有不同的冰凉触感,心中充满了警惕。
这一次,他们将不再是盲目逃亡的猎物,而是要主动踏入猎场,去窥探猎手的秘密。风险巨大,但为了获取至关重要的情报,为了在这绝境中搏得一线生机,他们必须冒这个险。
小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悄然离开了前哨,沿着莱娜拉之前辨认出的、一条指向龙骨荒野方向的、相对“新鲜”的无面者撤离痕迹,消失在了茫茫风雪之中。赵桂斌手中的模型,如同一个沉默的罗盘,指引着他们走向未知的危险,也走向可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