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的灯光在陈御风瞳孔中凝成一点冷光,耳机里周子豪的声音刚落,加密频道突然切入军方紧急会议通知。他指尖一划,切断所有对外信道,主控台屏幕瞬间切换为国防科工局标识。
“五代机隐身涂层脱落率超标。”歼-20总师声音沉如铁,“实测7.3%,超过安全阈值两成三。二十四小时内无法整改到位,列装程序立即暂停。”
命令下达后三秒,系统界面无声浮现:【检测到高危技术危机,是否消耗5000飞行贡献值解锁“自适应修复材料”?】
陈御风没有犹豫,意念直接确认。
脑海轰然涌入一段分子重构公式——液态金属基体可在常温下渗入金属微隙,遇高温自动聚合强化,形成兼具隐身与抗剥离特性的动态涂层。该技术源自未来空天战机自修复系统原型,此前因条件不足未激活。
他抓起外套冲出指挥中心,边跑边拨通实验室专线:“召回周子豪,立刻回喷涂区。”
车驶出厂区时,雨点砸在挡风玻璃上炸开。车内思维再次接入系统,调取材料合成路径。公式复杂度远超预期,需精确控制催化剂配比与注入速率,稍有偏差将导致结构腐蚀。
实验室门禁识别虹膜后开启,周子豪正站在密封柜前,手中试管盛着最后一桶银色液体。这是他们秘密研发的液态金属材料,从未通过安全性评估,仅存于实验记录。
“旧涂层的问题不是工艺。”陈御风直视他,“是材料本身扛不住高速气流剪切。现在我们有新方案,但必须今晚完成整机补涂。”
周子豪沉默两秒,摘下手套:“我重新校准喷头参数。”
凌晨三点十七分,两人抵达b区喷涂车间。红外扫描显示,原涂层在机腹曲面部位已有细微裂纹扩散。周子豪启动稀释程序,将新型材料按比例混合,注入改进型雾化喷枪。
首次试涂开始。
液体在钛合金表面铺展,呈现出流动般的金属光泽。热成像仪实时反馈:附着均匀性提升至99.8%,且局部受热区域出现微弱蠕动现象,表明材料具备初步自修复能力。
“可以量产。”周子豪声音低而稳,“但我需要四小时重建供料系统,否则无法覆盖整机。”
“你去做。”陈御风接过喷枪,“我来守第一架。”
高压泵启动,银灰色雾流喷涌而出。每一寸机体表面都必须均匀覆盖,尤其翼根、进气道等应力集中区。陈御风手臂稳定如机械臂,移动节奏与呼吸同步,确保厚度误差不超过±0.03毫米。
六点零二分,首架机体完成补涂。周子豪带领技术组接手后续流程,启动自动化喷涂线。陈御风脱下防护服,手腕上的机械表指针停在十二点整。
他回到指挥中心,战术板上已标记出剩余时间轴。军方要求二十四小时内提交复测报告,目前仅剩十八小时。
还未坐下,沈昭华推门而入,手中平板亮着外交备案文件。
“沙特代表团提前四十八小时抵达。”她说,“行程压缩至明日午后,要求现场见证性能演示。”
陈御风盯着大屏上的产线进度图。三百架机体正在终检通道排队,若全力应对军方整改,无暇组织外宾接待;反之则被视为轻慢国家任务。
“把整改过程变成演示。”他开口。
沈昭华抬眼。
“开放远程监控权限。”陈御风调出三维建模界面,“让军方观察员和沙特代表同时接入监管通道。他们要看的不是结果,是我们的反应速度。”
沈昭华立即拨通外事协调专线,申请临时调整接待流程。以“技术保密”为由,限制境外人员直接接触产线,仅提供可视化监管界面,并嵌入实时数据流。
“争取到十二小时窗口。”她挂断电话,“他们同意延迟至次日下午三点。”
“够了。”陈御风点头,“周子豪那边能保证每小时六架的补涂效率吗?”
“前提是不停机。”沈昭华补充,“但能源站负荷已达临界,再增容可能触发预警。”
陈御风起身走向独立终端,插入钢笔,启动系统深层协议。【是否调用机场应急供电节点支援产线?】提示弹出。他授权启用备用电网,优先保障喷涂与检测模块。
七点四十分,第一批次十架补涂战机进入风洞测试区。模拟马赫数2.5气流冲击,持续三十分钟。结果显示,涂层脱落率降至0.4%,隐身效率回升至96.7%。
捷报传来时,陈御风正站在主控台前核对参数迁移日志。旧版图纸已全部归档,虚假数据库自动清除,所有访问记录封存备查。
耳机响起周子豪的声音:“第二批机体开始进舱,预计九点完成补涂。”
“透波性检测同步进行。”陈御风回应,“任何异常立即上报。”
沈昭华坐在旁侧终端前,审核最终接待方案。她将微型飞机胸针别回领口,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上传加密验证密钥至军方备案服务器。
十一点二十三分,第三批战机滑出喷涂区。周子豪亲自带队检测,防护服未脱,连续作业已逾八小时。系统监测显示,新材料在多次热循环后仍保持结构完整性,未出现疲劳裂纹。
陈御风调出全厂能源分配图。备用电网运行平稳,制冷机组负荷下降12%,说明新材料导热效率优于旧体系。
“我们不止解决了脱落问题。”他对沈昭华说,“还提升了综合性能。”
“军方不会轻易承认。”沈昭华提醒,“他们需要一个台阶。”
“那就给他们看全程记录。”陈御风启动录播协议,将过去十二小时的操作日志、测试数据、人员调度全部打包加密,标注“紧急整改成果包”,直传国防科工局技术评审组。
下午三点,评审组回函:接受阶段性报告,允许继续推进列装流程,最终验收定于次日上午十时。
沈昭华松了口气,抬头看向陈御风:“沙特方面也确认接收直播信号。”
陈御风没有回应。他盯着屏幕,最后一架机体正缓缓移入终检通道。红外扫描仪扫过机腹曲面,涂层状态良好,未见任何剥离迹象。
周子豪的声音从耳机传来:“第三百架,透波性合格,隐身效率回升至96.7%。”
陈御风左手握紧机械表,右手执笔,在战术板上写下最后一行字:“t+23:50,全机达标,静待发运。”
沈昭华合上平板,长舒一口气。她看着陈御风布满血丝的眼睛,知道他未曾合眼。
指挥中心灯光依旧明亮,大屏上三百个绿色光点连成一片,象征整编机队已完成技术升级。外部天色渐亮,晨光透过防爆窗斜射进来,落在操作台上那支钢笔的笔尖。
笔尖微微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