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宰相总是站在外人那边,为天朝说话?
“这不是站在天朝那边的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国际政治问题!”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即便是最亲密的盟友,也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保持完全相同的立场,因此,国家之间出现分歧是极为正常的现象!”
“我们不能因为某个国家做了一件令我们不满的事情,就武断地认为对方是在针对我们,或是对我们怀有敌意。”
“相反,我们应该深入分析、理性判断,弄清楚对方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尤其是其最根本的战略关切。
只有明确了这一点,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时,我们才能更加从容、有效地应对。”
“举个例子来说,日不落帝国的核心利益在于其海上主导权,因此我们绝不能大张旗鼓地发展海军去直接挑战他们的海上优势。
那样做只会迫使他们站到我们的对立面,恶化帝国的外交环境。”
威廉一世听完俾斯麦的这番话,陷入了沉思,片刻后点头说道:
“好吧,我承认你说得很有道理。
那么在你看来,我们现在应当如何行动?”
目前,汉军向土鸡出售了武器装备,这有可能加剧土鸡与白熊之间的冲突局势。
一旦白熊在这场对峙中遭受重大挫折,对普奥战争的整体局势将产生不利影响。
“我认为,我们应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具体来说,就是击败奥迪利,迫使他们签署和平协议,放弃他们在北德意芷地区的控制权和影响力。”
俾斯麦的目标一直都很清晰——驱逐奥迪利的势力,完成对北德意芷地区的整合,从而为最终统一整个德意芷地区奠定基础。
虽然奥迪利同样是德意芷民族的一员,但其实力过于强大,普鲁士目前并不具备将其整体吞并的能力。
要实现彻底吞并,势必会引发一场全面战争,这样的战争不仅耗时漫长,而且代价巨大。
战争拖延得越久,外部势力干涉的可能性就越高,就像如今的情形一样。
因此,俾斯麦主张必须速战速决,不能让战事久拖不决,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
他坚信,只要击溃奥迪利军队,迫使其放弃对北德意芷的主权与干涉权,使普鲁士得以顺利整合该地区,就可以视为一场战略性胜利。
至于日后如何将奥迪利彻底纳入统一进程,实现整个德意芷地区的完全统一,那必须等到击败高卢、确立我们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之后才能考虑。
到那时,无论是通过外交手段结盟,还是通过军事手段征服,我们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好吧,我被你说服了,那就按你的计划执行吧!”
威廉一世揉了揉额头,挥手示意俾斯麦可以退下。
俾斯麦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待俾斯麦走后,威廉一世缓缓开口:“出来吧,维克多,我知道你在这儿。”
一名腿脚不便的小男孩从帷幕后缓缓走出,步伐略显迟缓。
走到威廉一世面前,他恭敬地说道:“祖父好,维克多·阿尔伯特向您问安。”
威廉一世轻轻抚摸着他的头,慈爱地问道:
“怎么样,刚才俾斯麦说的话,你听懂了一些吗?”
这个小男孩年仅六七岁,年纪虽小,却对政治和军事有着异于常人的兴趣。
他经常躲在宫殿的帘幕后,悄悄聆听威廉一世与大臣们的对话。
作为皇位继承人的长孙,加之身体先天有些缺陷,威廉一世对他格外疼爱,并未因这种偷听行为而责罚他,反而有意引导和培养,希望他将来能有所作为。
小男孩听到祖父的问话,眼睛滴溜一转,认真地说:
“祖父,我不太赞同俾斯麦先生的观点。”
“哦?为什么?”
威廉一世惊讶地问道。
在威廉一世眼中,俾斯麦是他最信任、最能干的助手,正是在他的治理下,普鲁士国力日益强盛,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样一个出色的大臣,为何会遭到自己年幼的长孙反对,令他颇为不解。
“因为其他强国都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而我们却没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等我们完成统一后,我们也应当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甚至要超越日不落帝国。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夺取更多、更优质的海外利益。”
54块殖民地,缔造我们的日不落王国!”
听到少年这番豪言,威廉一世不禁放声大笑。
“哈哈,日不落王国,这称呼真不错!”
此刻的威廉一世只是把少年的话当作孩童的玩笑来听,根本没想到,对方竟是认真的!
而正是这份认真,数十年后,给德意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在接到国内指令后,普鲁士驻天朝的大使找到了顾维钧,旁敲侧击地试探,想摸清汉军的真实想法。
“真实意图?很简单啊,这只是正常的商贸合作,土耳人愿意出钱购买我们的军火和民用设备,我们正好有富余产能能满足需求,双方自然就达成了交易,这有什么不妥吗?”
普鲁士大使一时语塞,如果天朝方面一口咬定只是普通的商业行为,他们还真不好再多说什么。
毕竟天朝不是他们的附庸国,天朝愿意和谁做生意,他们也无权干涉。
于是,普鲁士人不再深究,转而提出另一个问题。
“贵国的舰队应该只是负责护送商船前往君士坦丁堡吧?应该不会在地中海停留太久吧?”
听到这个问题,顾维钧立即提高了警惕。
这种事跟普鲁士毫无关系,他们的海军连自家海岸线都守不住,凭什么过问汉军在地中海的行动?
因此,他立刻猜到,这很可能是日不落通过普鲁士之口在打探虚实。
想到这里,他微笑回应:“这属于军事机密,恕我无法透露,不过看在两国交情的份上,我可以稍微透露一点,我们的舰队在欧洲区域,应该会驻留一段日子。”
普鲁士人心中对“一段日子”到底是多久十分好奇,但他没有继续追问,因为对方已经说了是军事机密,问了也是白问。
于是普鲁士人道谢后便告辞离去。
普鲁士人刚走,日不落方面便立刻登门拜访。
听完普鲁士大使的汇报后,日不落方面顿时紧张起来。
汉军舰队在地中海活动得越久,对他们造成的冲击就越严重。
欧洲各国,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看到汉军在这片海域频频现身,会作何感想?
会不会认为日不落已经力不从心,无法掌控局势,才会放任天朝在此横行?
一旦他们这样认为,那些曾经唯日不落马首是瞻的国家,恐怕会彻底改变对他们的看法。
甚至可能与天朝暗中联手,借助天朝的力量驱逐日不落海军。
毕竟日不落远在大西洋东岸,距离地中海数千公里,而这些国家就在地中海沿岸,要不是日不落海军过于强大,他们早就想摆脱日不落的控制了。
目前汉军才刚刚接触土耳,一个土耳还不足以引起日不落的警觉。
但若他们与地中海沿岸的几个强国——比如意大利、法兰西、西班牙展开接触甚至结盟,那对日不落来说,无疑将是一场灾难。
因此他们希望汉军舰队尽快离开地中海,至少不要在此逗留太久,更不能与沿岸其他国家建立联系。
然而,两国至今尚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日不落想要向天朝表达抗议,连合适的理由都找不到。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先提出与天朝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互派使节,再通过驻天朝大使进行交涉。
但这样一来一回,至少也得几个月时间,等他们办妥这一切,一切都晚了!
……
与此同时,在东欧战场,当汉军舰队正护送大量军火抵达土耳时,白熊国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将被寄予厚望的沙皇巨炮运抵前线。
看到一门门庞然大物般的巨炮,白熊军的士气顿时高涨起来,之前因为战败而丧失的斗志,此刻也重新燃起。
“将军,我们的增援部队已经到位了,是否立即对普列文发起攻击?”
一名俄军将领兴奋地找到缅希科夫,请求出战。
“南边的奥斯曼援军还没到吗?”
缅希科夫显得十分沉稳。
俄军早已将普列文要塞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的奥斯曼军队除非插翅,否则绝无逃脱的可能。
既已如此,倒也不必急于歼灭这支部队,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一场经典的围点打援,将前来救援的敌军一网打尽,从而弥补之前战场上的损失。
“还没有,奥斯曼人胆子太小,主力都缩在君士坦丁堡,似乎担心我们会攻打他们的首都,至今没有派出援军!”
“是吗?那真是可惜了。”
听闻此言,缅希科夫心头略感遗憾。
如果这群奥斯曼人胆子再大一点,他本可以设下更大的圈套,吃掉更多敌军。
“将军,沙皇陛下的紧急电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