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曙光渐渐驱散夜色,黑风庄园的方向传来隐约的马蹄声,清军的追兵到了。原来,黑风庄园的一名团练士兵在混乱中逃脱,跑到附近的清军据点报信,据点的清军将领立刻率领一百余名骑兵,朝着庄园方向追来。
“统领,清军追兵来了!大约一百余人,都是骑兵!”负责断后的第四队队长匆匆跑到陈烈面前,语气急促。
陈烈眉头一皱,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队伍,流民和工匠们大多身体虚弱,行动缓慢,携带的物资也加重了行军负担,想要摆脱清军骑兵的追击,难度极大。“命令第四队,立刻占据前方的鹰嘴谷,利用地形阻击追兵!其余队伍,加快速度,务必在中午前穿过鹰嘴谷,脱离危险区域!”
鹰嘴谷是一处狭窄的山谷,两侧是陡峭的悬崖,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是阻击骑兵的绝佳地形。第四队的三十名士兵立刻赶到鹰嘴谷,利用随身携带的工具,快速设置障碍,将巨石推到通道中间,挖掘陷阱,布置拒马。一切准备就绪后,士兵们隐藏在两侧的悬崖上,手中的燧发火铳瞄准了山谷入口。
不久,清军骑兵便追到了鹰嘴谷入口。为首的清军将领看到通道中间的障碍,冷哼一声:“一群乌合之众,也敢设伏!给我冲过去!”骑兵们挥舞着马刀,催动战马,朝着山谷内冲来。
“开火!”第四队队长一声令下,悬崖上的燧发火铳同时射击。“砰!砰!砰!”铅弹呼啸而出,冲在最前面的几名清军骑兵应声倒地,战马受惊,嘶鸣着乱冲乱撞,堵塞了通道。后续的清军骑兵想要前进,却被混乱的战马挡住,陷入了被动。
“放滚石!”队长再次下令,悬崖上的士兵们推动巨石,巨石顺着陡峭的山坡滚落,砸向清军骑兵。清军骑兵躲闪不及,被巨石砸中,人马俱亡,惨叫声此起彼伏。狭窄的山谷内,清军骑兵无法展开阵型,只能被动挨打,伤亡越来越大。
清军将领见状,又惊又怒,知道遇到了硬茬,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立刻下令:“撤退!快撤退!”残余的清军骑兵狼狈地调转马头,朝着山谷外逃去,不敢再追。
第四队的士兵们没有追击,而是迅速清理战场,拆除障碍,随后快速追赶大部队。陈烈带领队伍,已经穿过鹰嘴谷,正在前往根据地的路上。得知追兵被击退,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流民和工匠们看着突击队士兵们英勇作战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一名年迈的工匠走到陈烈面前,深深鞠了一躬:“义军大人,你们真是神兵天降!若不是你们,我们这些人恐怕早就死在周世显那个狗贼手里了。从今往后,我们愿意跟着义军,为抗清出力,哪怕是种地、打铁,我们都心甘情愿!”
“是啊!我们愿意跟着义军!”其他流民和工匠们也纷纷附和,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在黑风庄园受尽了苦难,对清军和汉奸恨之入骨,如今被突击队解救,心中早已燃起了抗清的火焰。
陈烈看着他们坚定的眼神,心中十分欣慰:“各位乡亲,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根据地!那里有田地,有工坊,有学堂,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守住家园,赶走鞑子,过上安稳的日子!”
队伍继续前进,一路上,流民和工匠们主动帮忙搬运物资,有的年轻人还拿起士兵们赠送的短刀,加入到警戒的行列中。原本疲惫的行军,因为这份希望和团结,变得充满了力量。
午后,突击队的身影出现在刘家堡的视野中。留守的士兵们看到队伍归来,立刻吹响号角,百姓们也纷纷跑到城头和路边,迎接英雄的归来。当看到队伍中浩浩荡荡的流民和工匠,以及满载物资的牲畜时,城头和路边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
刘江、张文弼、陈武等人早已在核心箭塔前等候。看到陈烈带领突击队全员返回,解救了数百名百姓,夺取了大量物资,刘江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烈,干得好!”他走上前,拍了拍陈烈的肩膀,“你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也没有辜负联盟的信任!”
“多谢总制夸奖!这都是弟兄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陈烈谦虚地说道,脸上带着疲惫却自豪的笑容。
流民和工匠们看到刘江,纷纷跪倒在地,高声喊道:“多谢刘总制救命之恩!我们愿意追随刘总制,抗清复明,至死不渝!”
刘江连忙扶起他们,语气温和:“乡亲们,快起来!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刘家堡就是你们的家,联盟会给你们分配田地、房屋,让你们安居乐业。”
阳光洒在刘家堡的土地上,温暖而明亮。归来的突击队士兵、获救的流民和工匠、迎接的百姓,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这场突袭的胜利,不仅为根据地带来了急需的物资和人口,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火焰,让他们看到了抗清的希望,看到了未来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