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哥,绳子够不够?” 小周举着一捆红绳,跑过来问。陈建国正在搭展示架,用的是社区给的废弃木板,刷上了红漆,像枫溪的晒秋架。“够了,再挂几串枫叶装饰,就更像枫溪的晒秋了。” 他指着旁边的彩纸,“乐乐昨天折了很多枫叶,你帮着挂上。”
今天是 “社区老人手工展” 的日子,社区小广场上挤满了人。张奶奶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织好的毛衣,笑得合不拢嘴;李爷爷拄着拐杖,带来了他编的竹篮、竹筐,摆了一地;王奶奶的鞋垫,绣着枫叶图案,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陈主管,这展示架真好看,像农村的晒秋架。” 张奶奶走过来,摸了摸红绳,“我年轻时候,也在晒秋架上挂过毛衣,给我家娃穿。” 陈建国笑着说:“张奶奶,今天您的毛衣,肯定是最受欢迎的。” 他从包里拿出小卡片,递给张奶奶:“这是小周给您写的,上面有您说的话,挂在毛衣旁边。”
张奶奶接过卡片,看着上面的字:“‘想让重孙子知道,太奶奶会织毛衣’—— 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 她把卡片挂在毛衣上,又把毛衣整理了一下,像展示宝贝一样。
小周带着志愿者,给老人倒红糖茶:“爷爷奶奶,喝杯茶,暖暖心。” 李爷爷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说:“这茶甜,像我老伴以前给我煮的。” 陈建国走过去,坐在李爷爷旁边,拿起他编的竹篮:“李爷爷,您这竹篮编得真好,能教我吗?” 李爷爷立刻点头:“好啊!明天你来我家,我教你,这手艺,不能断了。”
活动开始后,老人互相看着对方的手工,夸着、笑着。张奶奶的毛衣被一个年轻妈妈看中,说 “想给女儿买,让她知道手工的暖和”;李爷爷的竹篮,被社区的超市订了十个,说 “给老人装菜用”;王奶奶的鞋垫,被志愿者们抢着要,说 “冬天穿暖和”。
“陈主管,你看,王爷爷在那边哭呢。” 小周拉了拉陈建国的衣角。他走过去,看到王爷爷坐在长椅上,手里拿着一双鞋垫,眼泪掉在上面。“王爷爷,怎么了?” 陈建国坐在他旁边,递过一张纸巾。
王爷爷擦了擦眼泪,笑着说:“陈主管,我这鞋垫,以前没人要,现在这么多人喜欢,我高兴。我老伴以前总说,我绣的鞋垫好看,今天她要是在,肯定也高兴。” 陈建国拍了拍他的肩:“王爷爷,以后咱们常办手工展,让您的鞋垫,被更多人喜欢。”
小周拿着手机,拍着老人的笑脸,发在公司群里:“手工展太成功了!爷爷奶奶都很开心,陈哥的方法真好用。” 张总回复:“继续加油!下次咱们办‘互助送餐’,还是按陈主管的思路来。”
活动结束后,老人都舍不得走,张奶奶拉着陈建国的手:“陈主管,下次什么时候办啊?我还想织毛衣。” 李爷爷说:“我教你编竹篮,别忘了。” 陈建国笑着答应:“爷爷奶奶,咱们下个月办‘象棋赛’,到时候再聚。”
收拾场地时,小周说:“陈哥,以前我觉得工作是为了赚钱,现在觉得,工作能让人开心,比什么都强。” 陈建国点点头:“在枫溪,赵二柱给老人熬粥,不是为了钱,是为了让老人暖和;咱们做社区养老,也不是为了业绩,是为了让老人开心 —— 这才是工作的意义。”
晚上回家,陈建国把手工展的照片给林慧和乐乐看。乐乐指着照片里的枫叶装饰:“爸,这是我折的枫叶!爷爷奶奶喜欢吗?” 陈建国笑着说:“喜欢,他们都说你折得好。” 林慧端上红糖粥:“今天累了吧?快喝点粥,补补。”
一家三口坐在阳台,看着照片,聊着手工展的事。乐乐说:“爸,下次我要跟张奶奶学织毛衣,给你织个枫叶图案的。” 林慧笑着说:“好啊,我跟你一起学。” 陈建国摸了摸怀表,表盘亮了一下,映出枫溪的画面:小丫在枫树下跳 “枫叶舞”,赵二柱在济世堂熬粥 —— 他知道,枫溪的暖,已经种进了社区的土壤里,也种进了他和家人的心里。
睡前,陈建国在枫溪笔记上写:“最好的成长,是把异时空的暖,种进现实的土壤。今天,我做到了一点点。” 窗外的枫树苗,在月光下轻轻摇晃,像在回应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