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为机构中层管理者后,徐翔的工作重心悄然发生了转变。以往他只需专注于一线任务的执行,凭借过硬的异术、格斗本领和精准的判断就能出色完成使命;可如今,他要面对的是团队协调、资源调配、任务规划、人员考核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事务,这些全新的挑战,让这位在实战中从未怯场的青年,第一次感受到了力不从心。
刚接手管理工作时,徐翔便遭遇了棘手的难题。他带领的王牌小队扩充了新人,其中既有天赋异禀却性格桀骜的年轻异人,也有经验丰富但习惯按老方法行事的老队员。一次跨区域联合任务中,新老队员因行动策略产生分歧,年轻队员主张速战速决,老队员坚持稳妥推进,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险些影响任务进度。徐翔试图调解,却发现自己空有以身作则的诚意,缺乏系统的团队协调方法,只能凭过往情谊暂时平息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资源调配的难题也让他颇为头疼。机构分配给各小队的物资、情报支持有限,如何在多个并行任务中合理分配资源,既保证核心任务的优先级,又不忽视次要任务的推进,让每一份投入都能发挥最大效用,这需要精准的统筹思维,而徐翔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几乎是空白。他常常对着任务报表和资源清单彻夜思索,虽能勉强完成分配,却总觉得不够高效,心里清楚若遇到更复杂的局面,必然会陷入被动。
他深知,执行任务的能力只能让他成为优秀的队员,而系统的管理知识、战略思维,才是支撑他站稳管理层、带领团队走得更远的关键。可机构内的管理培训多为理论化的课程,缺乏结合异人任务实际的针对性指导,他一时竟找不到有效的提升途径,心中难免生出几分焦虑。
就在这时,第一份匿名包裹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的办公室抽屉里。包裹没有寄件人,包装是最普通的牛皮纸,捆扎的麻绳整齐利落,看不出任何特殊痕迹。徐翔心中疑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裹,里面是三本崭新的书籍:《有效的管理者》《情报分析入门》《组织行为学精要》。
这几本书恰好戳中了他的知识短板。《有效的管理者》中关于“目标管理”“决策制定”的章节,用直白的语言拆解了管理的核心逻辑,让他明白管理并非单纯的发号施令,而是要明确目标、整合资源、激发团队潜力;《情报分析入门》则系统讲解了如何从零散线索中提炼关键信息、建立分析框架,恰好能弥补他在任务规划中情报处理的不足;《组织行为学精要》更是针对性地解答了他在团队协调中的困惑,关于“团队冲突解决”“成员动机激发”的理论,让他茅塞顿开。
更让他惊喜的是,每本书的页边空白处,都夹着几张手写的读书笔记。笔记的字迹古朴遒劲,墨色均匀,显然出自功底深厚之人。笔记没有对书本内容的简单摘抄,而是将现代管理思维与古代谋略巧妙融合——在“决策制定”章节旁,批注着《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要义,提醒他决策前需全面评估自身实力与外部环境;在“团队冲突”部分,又引用了“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古训,给出了“扬其长、避其短,因势利导”的具体建议。
这些读书笔记深入浅出,往往三两句话就能点透管理的核心痛点,还结合了异人任务的特殊性,比如在情报分析中特别标注了“异人炁息轨迹的隐蔽性”“特殊异术对环境的影响”等要点,仿佛是专门为他量身定制。徐翔捧着书籍和笔记,脑海中瞬间闪过过往那些“巧合”的幸运——瘟疫中的生机、山林里的银元、梦中的法门,种种片段串联起来,让他隐约猜到,这包裹或许又是那位“冥冥中的守护者”送来的指引。
心中的感激化作了强烈的学习动力。此后的日子里,徐翔几乎将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了研读这些书籍和笔记上。深夜的办公室里,常常能看到他伏案疾书的身影,灯光下,他一边圈点书中的关键内容,一边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写下感悟;执行任务的间隙,他也会拿出笔记翻看,将书中的理论与实际场景对应思考。
他不再是盲目调解队员矛盾,而是运用《组织行为学》中的方法,先单独与争执双方沟通,了解各自的诉求与顾虑,再结合任务目标制定兼顾双方优势的方案。有一次,年轻队员与老队员又因侦查方式产生分歧,徐翔没有直接拍板,而是组织了一场小型研讨会,让双方各自阐述理由,再根据目标区域的地形、敌人特点,最终确定了“年轻队员负责快速渗透侦查,老队员负责后方接应与情报汇总”的分工,既发挥了年轻队员的敏捷,又利用了老队员的沉稳,任务完成得格外顺利。
在资源调配方面,他运用《有效的管理者》中的目标管理方法,将各项任务按优先级分类,结合资源的特性合理分配。比如将性能优越的侦查设备优先调配给需要深入危险区域的任务,将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安排在伤员可能较多的行动中,大大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而《情报分析入门》中的框架,则让他能快速从海量情报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为任务规划提供精准支撑,好几次提前预判到潜在风险,避免了团队陷入被动。
随着学习的深入,徐翔的管理风格愈发成熟。他不再是单纯依靠个人威望带动团队,而是建立起清晰的分工体系、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公平的考核标准。队员们不仅信服他的实力,更敬佩他的管理智慧,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幅提升。机构高层也注意到了他的变化,多次在会议上表扬他“进步神速,管理思路清晰,是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徐翔抚摸着那些早已被翻得卷边的书籍和字迹斑驳的笔记,心中满是感激。他依旧不知道寄件人是谁,却愈发笃定,这背后一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默默指引着他前行。这些看似普通的书籍与笔记,不仅弥补了他的知识短板,更让他的领导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为他未来在机构内站稳脚跟、更好地守护冯宝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