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市政府大楼,市长办公室。
郑开叶站在窗前,望着楼下广场上自发聚集、挥舞旗帜、高喊口号的市民,脸上带着平静的疲惫,眼神却亮得惊人。
他摊开手掌,掌心空空如也,那两枚核桃,已经随着“息壤”,留在了首都,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办公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骤然响起。
郑开叶接起:“师兄。”
电话那头,省委书记栗立峰的声音传来,不再是平日的沉稳,而是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开叶!好!好!好!干得太漂亮了!”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我刚从首都回来!上面……非常满意!非常感动!‘息壤’的技术价值远超预期!梁亦峰团队正在以最快速度融入国家队,联合攻关,量产指日可待!你这一锤,不仅砸开了花都的枷锁,更是砸在了整个国家芯片困局最关键的节点上!
郑开叶握着话筒,听着师兄发自肺腑的话语,看着窗外那片民心汇聚的海洋,胸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澎湃力量,他轻声道。
“师兄,花都的‘百花’,才刚刚开始绽放,科技自强之路,道阻且长,但有民心在,有国家在,花都的未来,必定是真正的……繁花似锦!”
挂断电话,郑开叶的目光投向办公桌一角,那里,摆放着一份崭新的规划图——《花都“芯火”生态城规划纲要》,依托“息壤”带来的机遇和国家支持,一个集芯片设计、材料研发、人才培养、应用创新于一体的千亿级产业集群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白日里“芯火”生态城规划带来的亢奋余波犹在,此刻却被一种更深沉的静谧取代。
郑开叶揉了揉发涩的眉心,指尖还残留着翻阅厚重规划蓝图时粗糙的纸感。
灯光下,“芯火生态城”几个遒劲的大字在规划纲要封面上熠熠生辉,其下是密密麻麻的技术路径图、产业链布局和人才引进计划,像一张精密而宏大的作战地图,铺展在宽大的办公桌上。
芯片风波虽已暂定,但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将“息壤”火种引入国家熔炉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火种在花都这片土地上真正燎原,催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芯”产业集群,才是此刻压在他肩头的千钧重担。
每一个决策,都关乎这座城市能否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真正脱胎换骨。
就在他凝神思考一处关键人才政策细节时,桌角那部专线保密电话,毫无征兆地发出低沉而持续的蜂鸣。
声音不大,却像投入平静深潭的石子,瞬间打破了室内的寂静,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分量。
郑开叶的目光从图纸上移开,落在那部线条冷硬、通体暗红色的电话机上。
这部电话极少响起,每一次响起,都意味着超越花都层面的重大信息。
他心头微微一紧,芯片风波后,任何来自上层的直接通讯都格外引人遐思。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下因专注工作而略显急促的心跳,拿起听筒,沉稳地应道:“您好,我是郑开叶。”
“开叶啊,”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温和、苍劲,带着岁月沉淀的从容,更有一种郑开叶无比熟悉的、源自最深沉关切的暖意。
“还没休息?听声音,还在伏案疾书?”
“包老!”郑开叶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语气里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重,“刚在看‘芯火生态城’的规划草案,您这么晚打来,是有什么指示?”
“指示谈不上,”包老的声音带着笑意,如同长辈看着家中最有出息的后辈,“是喜讯!是来给你和你父亲,道一声‘了不起’!”
郑开叶屏住了呼吸。
“芯片的事,上面高度重视!相关技术验证和初步整合评估,今天下午在科技战略会议上已经有了结论!”
包老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
“‘盘古’的技术,尤其是‘息壤’的设计理念和工艺突破,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是真正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在别人锁死的大门上,硬生生凿开了一道光!专家组一致认为,它为我们至少争取到了三年宝贵的时间窗口!”
三年!郑开叶握着听筒的手指骤然收紧,指节微微泛白。
在瞬息万变的科技领域,尤其是在被疯狂围追堵截的芯片产业,三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数可能,意味着生死存亡!梁亦峰和“盘古”团队那些熬过的夜,父亲郑安民顶住巨大压力签下的支票,那份割舍家族核心利益时剜心般的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无可辩驳的回报!
“包老……”郑开叶喉头滚动,千言万语哽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声带着颤抖的轻唤。
这声轻唤里,有卸下重担的释然,有付出终被认可的激动,更有对父亲那份深明大义的深切感佩。
“开叶,”包老的语气变得更加柔和,如同暖流淌过心田,“你父亲那边,我刚跟他通了话,他……很好,只跟我说了一句话:‘都是为了国家,这是他应该做的。’”
包老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感慨。
“安民同志这份胸襟,这份担当,令人动容!开叶,你有一位好父亲!你爷爷和东风若泉下有知,也必当含笑!东风当时最看重的,就是你父子这份为国为民、不计得失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