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长到!”
正当会议室里众人各自心怀心思时,外面传来一声通报。
随即,韩义理缓步走进了会议室。
似乎也知道自己可能是最后一次主持处长级别的会议,他今天格外正式,穿上了全套正装,甚至戴上了帽子。
“起立!”
跟随韩义理身后的洋人警官大声宣布。
颜利国、简保中、蔡元祺等人立刻站了起来,随后,陆明华、李文彬等人也跟着起身。
接着,他们就看到会议室里级别最低的警官——总警司沈少秋,竟然稳坐如山,连动都没动一下,仿佛整个人和椅子长在了一起。
看到沈少秋这副模样,李文彬和陆明华也干脆重新坐了回去。
紧接着,除了蔡元祺这个“亲洋派”外,其他华人都纷纷坐下。
这一幕也让原本准备喊“敬礼”的洋人警官愣了一下,这样的场面,他从没见过。
“大家都坐吧。”
韩义理替身后的洋人警官打了个圆场,语气平静地说道。
等所有人落座后,韩义理缓缓开口:“各位,这次会议结束后,我将正式辞去职务。
在新处长上任前,根据规定,暂由行动副处长颜利国担任署理处长。”
对于韩义理即将请辞的消息,在座的人早已有所耳闻,因此没有人表现出惊讶。
韩义理继续说道:“今天的会议内容很简单,主要是几项人事安排。”
“行动与支援处处长康瑞伟、监管处处长史杰明将调离,港英政府另有安排……”
他这一番话落下,直接空出了两个高级助理处长、三个助理处长的位置。
在场众人心知肚明,这五个职位恐怕是要留给华人的。
“我建议,由行动部部长蔡元祺接任行动与支援处处长,监察部部长陆明华接任监察处处长。”
韩义理的这项提议,一下子让蔡元祺和陆明华与李文彬平起平坐,甚至按照警队的惯例,蔡元祺作为行动与支援处处长,在警队中的排名还可能略高于李文彬。
不得不承认,不愧是警队里最得洋人信任的“亲信”,即便韩义理要离开,也要为蔡元祺铺好路。
不过,这项提议并未出乎众人意料。
让蔡元祺、陆明华、李文彬三人维持在同一级别,既能维持蔡元祺的竞争优势,也能在大陆派和本地派之间制造一定的分化,对洋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很快,这项人事案便在全体处长的默认下通过。
随即,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接下来的职位分配上——这才是今天真正的重头戏。
尤其是沈少秋这样一位风头正劲的警界新星,究竟会被安排到哪个部门担任主管,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韩义理仿佛有意营造悬念,先是安排黄炳耀出任警察学院院长,关耀德掌管保安部,而陈欣健与杜武松则分别接替黄、关二人的原职,分别担任港岛总区与新界南总区的指挥官。
刘杰辉与应逸轩也被任命为监察部和资讯部的主管,这等于把整个监察系统交到了大陆背景的人员手中。
当这些人事安排逐一敲定后,在场众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沈少秋。
眼下,助理处长一级的职位中,只剩下行动部尚未有人接掌。
而这个部门被普遍视为港岛警队的核心部门,有“第一部门”之称。
历史上,只要曾担任过该职位的人,大多都能晋升为副处长,因此很多人戏称行动部部长是“准处长”。
难道,沈少秋会接任这个位置?
就在众人猜测之际,韩义理终于开口:“我建议由支援部部长卫银杰接任行动部部长,现任o记指挥官沈少秋升任支援部部长。”
韩义理话音刚落,颜利国、蔡元祺等人纷纷露出轻松神色。
虽然支援部也属于行动与支援处这个一级单位,但其实际权力和影响力显然无法与行动部相比。
对于这个安排,一众外籍高层十分满意,甚至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沈少秋再过一个月才满27岁,他将成为港岛警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处长级官员。
“支持该建议的,请举手。”
韩义理率先举起手,随后颜利国、简保中、蔡元祺等人也陆续举手赞成。
李文彬与陆明华则稍作迟疑,看向沈少秋。
在见他点头示意后,二人也举起了手,黄炳耀、关耀德等人也纷纷跟进。
“全票通过,祝贺你,沈部长。”
韩义理望着沈少秋,嘴角牵动,露出一丝笑容,语气缓慢地说道。
“感谢处长,也感谢各位的信任。”
沈少秋起身致意,神情从容地回应。
在他看来,支援部部长一职,甚至比行动部更有价值。
支援部下设三个科别:支援科、辅警支援科和公共关系科。
其中,支援科负责内部事务,包括制定警队法规、行动准则、牌照发放、警车管理及总部安保等;
公共关系科则对外联络,负责与媒体、社区及市民之间的沟通;
辅警支援科则统管港岛警队超过四千名辅警。
沈少秋早已在一线建立了广泛人脉,行动部部长这个职位对他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而支援部才是真正能打开局面的平台。
仅牌照审批与辅警管理两项职能,就足以让他施展拳脚……
随着韩义理时代的最后一次高层会议落幕,沈少秋升任支援部部长、成为港岛最年轻处长的消息迅速在警队内部传开。
还未满27岁便已坐上助理处长的位置,即便每个职位都做满五年,他最多42岁便可晋升为警务处长。
没错,虽然目前他只是助理处长,但无论是警队内部,还是外籍高层,都已经开始认真看待他成为“一哥”的可能性。
如今大家关心的,不是他能不能当上警务处长,而是他何时能坐上这个位置。
相比之下,警务处长韩义理宣布退休的消息,在警队内部反倒没有激起太多波澜。
而作为风头最劲的人物,沈少秋并未立即前往支援部履新,而是悄然前往湾仔一家名为“上海茶楼”的餐馆。
这家茶楼在港岛众多茶楼中并不起眼,然而它的幕后老板却在港岛和澳岛都颇具声望。
这是一家隶属于南华公司的产业。
“南华”二字,反过来便是“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