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沈少秋没有揪住李半城不放,杨瑞英也松了口气,答应了他的第二项要求。
“第三,我希望港督先生能在新界原住民聚居区设立村民自治委员会,由村民自己处理内部事务,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也省得港督先生像这几日这般劳神费心。”
沈少秋露出笑容,语气轻松地说道。
他提出这一要求,实则是为了赋予各原住民村落的头人和长者正式的治理权限,如此一来,沈少秋只需控制几位关键人物,便能间接掌控整个村落的运转。
“好,那第四个条件呢?”
这个要求,杨瑞英答应得也很干脆。
新界的原住民村落本来就是半自治状态,让他们组建村民自治组织,对鬼佬而言影响不大。
归根结底,鬼佬真正重视的利益核心还是集中在港岛和九龙,至于新界,只要不出大乱子,他们通常不会多加干涉。
“最后一点,我希望港英当局能在新界的元朗、屯门、沙田、荃湾、西贡、大埔、北区这七个区域设立治安护卫队,以维护当地原住民的基本权益,防止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前面三个条件铺垫之后,沈少秋这才真正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联合创办公司,控制财政;设立村民自治组织,通过头人与长老掌握管理权;再借设立护卫队之机,掌握武力力量。
倘若杨瑞英答应了这四个条件,等于是将“军权”、“财权”、“行政权”尽数交出。
沈少秋只需几年时间经营,新界二十余万原住民将彻底成为他的坚实班底。
更重要的是,他还能逐步将港英当局的影响力从这七个区域排挤出去。
届时,整个港岛将出现两位“总督”——一位掌控港岛与九龙的鬼佬总督,另一位便是坐镇新界的沈少秋。
当然,沈少秋心里清楚,这个要求杨瑞英绝不会轻易点头。
他提出这个条件,其实只是为了引出之后的提议。
果不其然,杨瑞英冷冷回应:“这个条件我们绝对无法接受,我不能答应。”
在政界沉浮多年的老政客,稍加思索便察觉到沈少秋的真实意图,毫不迟疑地拒绝了。
“总督阁下,这也是新界原住民的底线。
人数上我们可以协商,但有没有这个机构,不能退让。”沈少秋也不退让地回应。
“沈先生,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原住民的意思?”
杨瑞英盯着沈少秋,语气意味深长。
他是在暗示,如果你执意不松口,那我大可直接找那些原住民谈。
“总督阁下,我的意思,就代表原住民的意思。”
沈少秋毫不回避,直视杨瑞英的眼睛,依旧带着笑意说道。
你要是不信,尽管去找元朗那帮人谈!
“那这就没得谈了。”
杨瑞英缓缓说道。
前三个条件,他可以接受,因为港英政府本就对新界原住民缺乏有效管理,给予部分自治权,换取他们安分守己,这买卖值得做。
但最后这点一旦应承下来,港英政府的颜面也就丢尽了。
杨瑞英宁愿掀桌子,也绝不能点头。
“总督阁下,不如我们各让一步。”
就在杨瑞英准备结束谈判之际,沈少秋笑着提出折中方案。
“你说说看。”
杨瑞英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情绪,沉声开口。
“既然总督阁下不同意设立治安护卫队,那我们不如在新界设立一个专门的安全维护机构,专门负责保障原住民的基本权益,这样应该可以了吧?”
沈少秋依旧笑眯眯地说道。
“沈少秋,你具体说说。”
杨瑞英眼神一动,认真地问。
“这个机构隶属于警队新界南区,由行动处负责人兼任主管,招募两百到三百名新界本地人加入,专职调解原住民与外界的纠纷,你看如何?”
设立一支合法的武装力量,全面掌控新界的原住民村落,这才是沈少秋真正的目标。
相较设立护卫队,这种模式更便于控制,而且只要经费充足,完全可以扩大人员编制,表面上只是挂个名,实际上与分设护卫队毫无差别,只不过给鬼佬一个台阶下而已。
只要杨瑞英答应下来,沈少秋一旦开始运作,他依然是新界的实际掌控者。
听完沈少秋提出的这个要求,杨瑞英沉思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沈先生,我希望新界能早日恢复安宁。”
“港督先生请放心,维持港岛的治安秩序,这是我作为警察的职责。”
沈少秋脸上浮现出一抹明亮的笑容。
“希望你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心话。”
杨瑞英深深看了沈少秋一眼,慢慢站起身来。
他心里明白,这位港督又一次在眼前这位年轻的华人面前,彻底败下阵来。
很快,关于九龙城警署副署长沈少秋即将调任新界南区,并升任行动处处长的消息,像风一样在整支警队中迅速传开。
每一位听到这个消息的警察,脑海里都浮现出几个醒目的字:26岁的总警司。
26岁能做到总督察,就已经算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而26岁就能升为总警司,这……简直闻所未闻。
更令人震惊的是,张磐石、李半城、李兆纪、李佳成等人突然站出来指证郭德龙与胡德勇两人雇凶杀人,意图谋害元朗陆家村的陆翰涛。
郭德龙这种曾经的汉奸出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认了两个洋人做靠山,在港岛横行了几十年,却在年过六旬时栽了大跟头。
沈少秋早就为郭德龙与胡德勇准备了一整套无法抵赖的证据,连律政司司长贺锦利亲自出面,都未必能为他们翻案。
甚至,沈少秋都没动用这些证据。
李半城与李兆纪只是与郭德龙、胡德勇见了一面,谈了几句话,两人就彻底放弃了挣扎,直接认罪。
这就是那些媚外之徒的悲哀,生杀大权全都掌握在洋人手中。
等把九龙城警署的事情处理妥当之后,沈少秋才来到元朗,把自己与港督谈判的条件,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陆翰涛等原住民村长。
“沈sir,太谢谢你了,如果不是你出面帮忙,那些洋人怎么可能做出这么大的让步。”
几位原住民村长站在沈少秋面前,由衷地向他表示感谢。
“这都是靠你们给我造势,才能逼得港督不得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