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像之前处理城寨事件那样,先稳住他,再通过他去与元朗原住民沟通。”
沉默许久后,杨瑞英缓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田博培听后立刻转头问韩义理:“韩处长,你是警务处处长,能不能下令让沈少秋交出与元朗案件有关的涉案人员和证据?或者干脆让他停职,由其他人接管九龙城警署?”
“田司长,我当然有权让他停职,但谁敢保证沈少秋没有提前转移证据?万一我一纸停职令下去,逼得他把所有东西都曝光,那停职还有意义吗?”韩义理苦笑。
“这可就难办了!”田博培叹了口气,转向杨瑞英,“港督先生,我们的确需要谈,但关键是谈的代价有多大。
元朗原住民提出的那些条件,我们实在无法接受。”
“港英政府、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才扶植起像李半城这样的华商,他们如今已经深入各个商会,在港岛的权力博弈中替我们争取利益。
如果只是因为原住民的几句指控,就把他们抛弃,那我们这些年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正如沈少秋曾主导的“偷天计划”,港英政府其实也有一个“换柱计划”。
在七十年代以前,港岛民众对洋人官员普遍带有敌意,无论是平民还是商人,几乎都倾向于支持本地爱国力量。
正是在那个年代,涌现了许多如雷英东、鲍玉刚这样的民族企业家。
港英政府曾试图打压这些人,但成效甚微。
于是,时任港督麦里浩提出“换柱计划”——通过扶持像李半城这样的华商,等他们发展成商界巨头后,替港英政府掌控话语权,成为他们操控经济命脉的新工具。
尤其是在与大陆签署回归协议后,港英方面更是加快了这一计划的推进步伐。
如果因为几句传言就放弃李半城等人,不仅意味着多年来在他们身上投入的巨大资源付诸东流,也会严重打击未来继续扶植“亲英华商”的战略布局。
当着猴子的面杀鸡都能震慑住猴子,更别说当着狗的面杀狗了。
“叮铃铃~”
田博培话音刚落,口袋里的手机忽然响起刺耳的铃声。
“谁啊?”
田博培掏出手机,接起来随口问道。
可刚问完,他的脸色骤然一沉,目光缓缓转向坐在对面的港督杨瑞英,语气低沉地说道:“杨督,刚刚廉署的陆志廉突然冲进我们港英总部,把房屋署长麦克金、规划署长陈浩文、发展署长霍迪克三人全都带走了!”
话音落下,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杨瑞英的神情骤变,欧亨特、贺锦利、韩义理几人也都是面色难看。
这一刻,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肯定是沈少秋的手段,不然不会这么快、这么准!
港督官邸,港督办公室。
“韩义理总监,请你立刻联系沈少秋,请他过来一趟。
告诉他,我想亲自和他谈谈。”
在得知廉署突袭抓走了三名署长后,杨瑞英没有再犹豫,果断决定与沈少秋对话。
很多事情,第一次最难。
当初第一次被迫与沈少秋谈判,杨瑞英还觉得窝火憋屈。
但自从开了这个头,再开口就顺畅多了,甚至语气都自然了不少,完全没有当初那种抵触情绪。
在场的几位洋人官员也都没觉得这有什么奇怪。
韩义理点头后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沈少秋的号码,然后……
就在杨瑞英等人商议如何应对新界原住民的动荡局势时,远在九龙城警署内。
“李兆纪先生,昨晚休息得怎么样?”
沈少秋走进审讯室,微笑着开口。
李兆纪一脸疲惫,却依旧强打精神,冷冷地看了沈少秋一眼,没有回应。
“我已经安排你的律师进来见你了,不过在那之前,我有些‘精彩’的录音,你或许愿意先听听。”
说完,沈少秋从怀里拿出一台录音机,放在桌上。
李兆纪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还是把耳机戴上,按下播放键。
下一秒,他的脸色骤变。
录音里虽然有些杂音,但他听得一清二楚,那是他儿子李佳成与张磐石的对话,内容直指李佳成曾指使张磐石暗杀陆翰涛。
李兆纪的脸色瞬间铁青,他明白,如果这段录音曝光,他的儿子首当其冲会被推出来顶罪,而他自己也绝难脱身。
“沈少秋,你……”
“李先生,先别急,等你见完律师,我们再慢慢谈。”
沈少秋笑着打断了他,说完便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了审讯室。
望着沈少秋离去的背影,李兆纪双拳紧握,指节泛白,青筋暴起。
离开李兆纪的房间后,沈少秋直接走进了李半城的审讯室。
“李半城先生,昨晚休息得不错吧?”
他带着同样的笑容,重复了刚刚那句话。
“沈少秋,你确实有点本事,能撑到现在,不过我看你也快到极限了吧?”
李半城比李兆纪更加自信,甚至主动出言挑衅。
“李先生,让你失望了,不是我快撑不住,而是你的洋人主子快撑不住了。
今天上午,元朗本地居民已经占领了元朗警署和政府大楼。”
沈少秋的笑容越发灿烂:“据我了解,元朗居民已经联系了新界其他地区的原住民——大埔、北区、沙田、屯门、西贡、荃湾,这些地方也都准备行动,接管当地的警署和政府大楼。”
他看着脸色逐渐阴沉的李半城,继续问道:“李先生,你觉得,洋人还能撑多久?”
其实陆翰涛原本并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但架不住背后有沈少秋这个金主不断输血。
这一次,沈少秋直接给了张华五亿港币,目的就是借陆翰涛之手,组织新界原住民掀起“风暴”,逼洋人低头。
原本这些本地居民对洋人,对开发商就满腔怒火,之前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抗议,是因为本地居民确实穷,闹事也是要成本的,组织起来并不容易。
整个陆家村将近两万人,哪怕只是召集一千人组成抗议队伍,光是吃饭就能把陆家村吃空,因此实在无力组织。
若不是被逼到走投无路,一般都不会爆发大规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