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晨光透过纱窗,在秦翡的木工作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台面上摊着一堆旧零件——红色电阻沾了点铜绿,银色电容的引脚弯了两根,蓝色二极管裹着泛黄的透明塑封。
她坐在小马扎上,小马扎有点矮,得微微弯腰。手里捏着把金属镊子,镊子尖磨得很亮,正慢慢调整零件的位置,动作轻得像在调试精密仪器,生怕碰坏引脚。
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蹭的零件灰,是昨天焊电路板时沾的。
她夹起一个蓝色二极管,对着晨光看了眼引脚的平整度——晨光刚好能照出细微的弯曲。
手腕轻轻转半圈,把歪掉的引脚摆正,又用尺子比了比它和旁边红色电阻的距离,往后挪了两毫米。
“红色电阻额定功率高,表面温度比其他零件高。”她对着镜头小声解释,声音里带着对零件特性的熟悉,“挨太近会让二极管的pN结受影响,跟热敏元件不能靠近热源一个道理。”
红色电阻被她归成一条直线,每个电阻间的间距都控制在一厘米。
她用尺子量得很仔细,指尖顶着尺子边缘,一点点挪开挨得太近的电阻,没让它们有丝毫接触。
“热元件得留足散热空间,挤在一起会积温,影响参数稳定性。”她边说边把银色电容摆在红色电阻和蓝色二极管中间。
“电容的电磁屏蔽性好,能当缓冲层,减少电阻的电磁干扰对二极管的影响。”
“环保小卫士”的Id率先弹出弹幕,带着点晨起的清爽:
【主播早!看你按颜色分零件,是不是跟它们的性能有关啊?我爸修电器时也会按类型摆零件。】
秦翡抬眼,视线落在红色电阻上,指尖轻轻碰了下电阻外壳,又很快收回——有点发烫。
“嗯,红色的多是功率电阻,导热快;蓝色的是二极管,耐温低,得离热元件远点。”
她指了指中间的银色电容:“这个电容温度系数稳定,屏蔽性也好,夹在中间能平衡两边的干扰,跟电路里的隔离元件作用差不多。”
“风启科技-陈”的Id紧跟着弹出,弹幕带着技术派的严谨:
【是按热传导率和电磁兼容性分类?红色电阻热阻小,蓝色二极管属于热敏型,银色电容用的是Np0材质吧?这种材质的电磁屏蔽效能确实适合做缓冲。】
“嗯,Np0电容的温度系数接近零,稳定性好。”秦翡点点头,又用镊子夹起个颜色最深的红色电阻,放在左边最外侧。
“这个电阻功率最大,表面温度最高,得离窗户远点——晨风吹进来虽然凉,但气流会带动灰尘附着,影响散热。”
她指了指窗边,晨光刚好照在桌面边缘,零件都摆在避光的内侧,没让阳光直射。
林晚的弹幕很快跟上,语气务实又带着认可:
【上次你给的吸附芯片,城西回收点用了一周,第三方检测报告刚出来,重金属泄漏值降了30%,比之前用的进口过滤模块效果还稳。处理厂的师傅问能不能批量做,他们想在其他回收点也装。】
秦翡没急着回弹幕,分类完零件,又拿起桌角的陶土盆。
盆里的绿萝比之前绿了点,藤蔓垂到桌边,叶片上还沾着点晨露,是早上浇的水。
她从口袋里摸出个旧闹钟拆的小金属片,是铜制的,边缘磨得很光滑,没一点毛刺。
指尖捏着金属片轻轻埋进土里,埋得刚好没过边缘,没让它硌着绿萝的根。
“铜片能微弱传导环境磁场,让植物更好地感知光照方向,跟植物的向光性反应有关。”她对着绿萝的藤蔓轻拨了下,藤蔓朝着窗户的方向微微晃动,像在回应。
“环保小卫士”又发了条弹幕:
【原来不是随便埋的!我还以为是装饰呢,主播连植物的习性都考虑到了。】
秦翡笑了笑,又拿出堆圆形纽扣电池和方形小芯片,放在桌面另一侧。
圆形的放左边,方形的放右边,没让它们混在一起:“圆形电池容易滚动,方形芯片边角有引脚,混在一起容易刮到引脚,分开摆能减少损耗,跟零件收纳的基本逻辑一样。”
后台的小林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着备注:
【秦翡直播间7:30内容:零件分类(按热传导+电磁兼容性),绿萝铜片应用(环境磁场引导),互动率比昨天高15%】
她转头跟旁边的小周说:“风启陈总又在弹幕问技术细节了,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Id刚发了‘关注零件分类对监测设备元件布局的启发’,比之前务实多了。”
小周凑过来看了眼屏幕,点点头:“她的分类逻辑确实对精密设备有用,比如环境监测仪里的元件布局,也得考虑热干扰和电磁屏蔽,官方关注很正常。”
秦翡没管后台的讨论,只是对着摆好的零件再检查了一遍。
用尺子确认间距,又摸了摸电阻外壳的温度,确认没有异常,才放心。
“晨光够亮了,不用开台灯了。”她伸手把台灯的插头拔下来,台灯是旧的,灯座上还贴着胶布,是之前线松了自己缠的。
“能省点电,零件也不用被灯光直射,减少光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