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庭院”在击退“噬光者”进攻后获得的短暂喘息,并未能隔绝外界日益深重的绝望。然而,从那些残存的信息渠道中,也偶尔会传来一些微弱的、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些消息如同风中残烛,虽摇曳不定,却证明了“黎明庭院”并非唯一的孤岛。
在遥远的、尚未完全被暗蚀吞噬的其他区域,特别是在那些原本就有着深厚信仰基础或强大守护力量的地区,类似的微小据点正如星火般陆续出现。通过时断时续的区域频道和艰难传递的魔法讯息,“星辉之誓”的成员们得知,在北方皑皑雪山下的“圣山庇护所”,残存的圣骑士和牧师们依托一座古老神殿的残余光辉,构筑着祈祷与守护的壁垒;在东方森林深处,“银月林地”的精灵们(尽管自身也岌岌可危)仍在尝试与祖先的古树共鸣,维系着自然的最后一片净土;甚至在一些大型废墟的角落,也有零散的玩家群体,仅仅凭借着一份不甘沉沦的信念和对“信靠”理念的朴素理解,点亮了小小的篝火,互相扶持着求生。
这些据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噬光者”所宣扬的终极虚无的有力反驳。它们规模或许远不如“黎明庭院”,组织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内核却惊人地相似:放弃无意义的对抗与掠夺,转向内心的坚守、彼此的守护以及对某种更高秩序(并非特定神只,而是对生命、光明、创造本身的信靠)的微弱持守。李墨尘仔细记录着这些零散的信息,试图勾勒出一张残存的“希望网络”地图。这网络脆弱得不堪一击,却象征着文明在终极压力下未曾完全熄灭的火花。
“看,我们不是唯一的傻瓜。”虎子擦拭着他的巨盾,语气中带着一种找到同类的欣慰。
苏洛看着熔炉中跳动的火焰,轻声对身边的虎子说:“虎子哥,看来像咱们这样,想守住点什么的,不止一家。”
林朔默默点头,心中那份孤独感被冲淡了些许。这些散布各处的光点,哪怕再微弱,也让他更加确信“星辉之誓”所选择的道路,并非徒劳。
然而,黑暗不会容忍光明的存在,哪怕只是星火。很快,一个令人心悸的消息,如同凛冬的寒风,吹遍了所有还能接收到信息的角落。
一个位于南部平原、名为“希望灯塔”的信众据点,被“噬光者”主力盯上了。“希望灯塔”据说建立在一座废弃的了望塔基础上,聚集了一批坚信“坚守内心光明即可驱散黑暗”的玩家。他们相对孤立,实力远逊于“黎明庭院”。而“噬光者”此次出动的规模,据逃出的零星目击者描述,是“毁灭性的”、“铺天盖地”。
没有警告,没有谈判。“噬光者”的大军如同黑色的潮水,淹没了“希望灯塔”所在区域。他们不仅动用了强大的暗蚀魔物和经过黑暗强化的玩家,更可怕的是,他们似乎携带了某种能够大规模污染区域、瓦解守护结界的装置。据称,那装置能放大范围内的绝望情绪,直接冲击守护者的信念根基。
战斗的细节模糊而惨烈。传来的最后影像碎片中,是那道曾经在平原上如同指路明灯般的光柱,在无数黑暗触手的缠绕和冲击下,剧烈闪烁,最终如同被掐灭的蜡烛,骤然熄灭。随之而来的是区域频道里“希望灯塔”成员临死前绝望的呼喊、愤怒的咒骂,以及最后彻底的死寂。
“希望灯塔”,覆灭了。连同据点内所有未能及时撤离的玩家,他们的虚拟角色数据,或许连同他们在那片虚拟天地中最后的希望,一同被彻底抹去。
消息传来,“黎明庭院”内陷入了一片死寂。不久前才因为其他据点存在而升起的一丝暖意,瞬间被冰冷的现实取代。欢乐的氛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兔死狐悲的沉重。许多普通信众的脸上,刚刚建立的些许信心出现了裂痕,被恐惧和怀疑所取代。
“连‘灯塔’都…我们又能撑多久?”这样的低语,开始在据点角落蔓延。士气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现实的残酷在于,它不会因为你有信念就对你网开一面,反而会优先摧毁那些看似最纯粹、最孤立无援的光亮,以达到最大的震慑效果。
李墨尘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找到林朔,语气凝重:“‘噬光者’这是在杀鸡儆猴。他们用‘希望灯塔’的覆灭,告诉所有还在坚持的信众,抵抗是徒劳的。我们的处境,比之前想象的更危险。”
林朔站在光节点旁,感受着那依旧稳定的脉动,但心中却充满了悲凉与愤怒。他仿佛能听到远方那声“灯塔”熄灭前的悲鸣。这不仅仅是一个据点的消失,更是“噬光者”对“信靠”理念发起的又一次血腥清洗。它提醒着每一个人,黑暗的力量依然绝对强大,希望的火种随时可能被踩灭。
他望向庭院内那些惶恐不安的面孔,又看向身边眼神坚定的伙伴——墨尘、苏洛、虎子,以及所有“星辉之誓”的核心成员。他知道,此刻绝不能示弱。“灯塔熄灭了,但还有我们这里的微光,还有北方雪山的,东方森林的…”林朔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噬光者’想用恐惧让我们屈服,但我们偏要让他们看看,星星之火,是否真的可以燎原。”
话虽如此,一股巨大的压力已经无形中笼罩了整个“黎明庭院”。覆灭的“灯塔”,如同一曲回荡在废墟世界的悲歌,提醒着幸存者们,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而“噬光者”的下一个目标,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