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发现的异常记录,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第17层办公室激起了远超以往的涟漪。一段未被记载的、“系统”与外部未知信息源的接触记录?时间点还卡在1997年风暴前夕?这几乎直接动摇了陆川之前关于“幻影”即系统早期代行者的推测!
难道说,在系统之外,还存在另一个能与之互动、甚至可能影响了其发展的第三方?
这个推测太过惊人,以至于陆川反复让∫符号核对数据的真实性和时间戳。结果确认无误,那段记录虽然短暂且被严重干扰,但其蕴含的规则特征明确指向一个与系统本体迥异、却又同样高度复杂的外部存在。
“观测站”的新身份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陆川立刻以“记录金融不确定性极端历史案例”为由,向系统提交了一份正式的(且依旧充满废话文学的)数据调阅申请,要求更详细地查看1997年特定时间段内,系统与外部数据接口的所有交互日志——哪怕只是元数据记录(如连接时间、数据量、目标特征码)。
申请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在意料之中,系统显然不愿暴露这段可能不光彩的“私密交往”。
直接申请行不通,那就只能继续“考古”,并扩大搜索范围。陆川调整了策略:
1. 深度挖掘关联日志: 让∫符号和老壶聚焦于那段异常记录出现的前后时间窗口,不直接寻找接触内容,而是搜寻任何与之相关的系统内部反应日志。比如,安全模块是否触发过未知威胁警报?资源调度是否出现过短暂异常?哪怕是最细微的间接证据,也能拼凑出更多信息。
2. 特征码分析: 集中分析那段记录中残留的、属于“外部信号源”的规则特征码。∫符号将其与系统已知的所有规则结构进行比对,确认其“外部性”;同时,尝试模拟这段特征码的波动,看能否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引起任何微弱的“共鸣”或“响应”——就像是在宇宙中广播一个陌生的信号,期待能得到回应。
3. 侧面调查: 陆川让莎拉和贾仁义尝试从故纸堆里寻找线索。调查1997年前后,全球范围内是否有过未被公开的、异常的超自然、外星接触或未知科技突破的都市传说或边缘学术报告(尤其是与金融领域相关的)。这听起来更不靠谱,但万一有意外收获呢?
新的“考古”工作紧张地开展起来。办公室再次变成了一个混乱的“数据战场”,∫符号的光轨因高强度计算而过热,老壶的蒸汽带着焦味,伯纳德对着一堆抽象的特征码图表骂骂咧咧,说这比坏账还难看懂。
几天后,收获零星出现:
· ∫符号找到几条几乎被删除的内部警报日志,显示在外部接触发生时,系统的核心防火墙曾启动过最高级别的隔离协议,但持续时间极短,随后便被更高级的指令覆盖平息。
· 对特征码的模拟广播试验,在现实网络中没有得到任何明确回应,但在∫符号尝试将其注入系统内部的某个古老模拟沙盒环境时,沙盒环境竟出现了一丝极不稳定的、类似“静电干扰”的规则扰动。
· 莎拉那边更是毫无头绪,翻到的都是些“百慕大三角影响股市”、“外星人预言经济危机”之类的地摊文学。
线索依然破碎,但指向性却越来越明确:那个“外部信号源”真实存在,且层级极高,能与系统进行短暂对话,并让系统如此讳莫如深。
就在调查陷入胶着时,那本一直提供关键指引的神秘笔记,再次发挥了作用。当陆川全神贯注于“外部信号源”的特征码时,笔记自动翻开,页面上浮现的不再是地图或代码,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多维波形图。波形图的核心频率,与∫符号分析出的外部特征码,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但更加完整、深邃,仿佛是其源头或更高级的形态。
笔记在旁边标注了一行小字:“非系统造物…规则结构…趋向‘本源’…”
本源?
这个词让陆川心跳漏了一拍。难道这个“外部信号源”,并非另一个“系统”,而是某种更接近宇宙底层规则的、形而上的存在?是它影响了系统,甚至…参与了系统的“创造”或“变异”?
这个想法过于宏大,也过于惊悚。如果真是这样,那么1997年的风暴,乃至“系统”本身的出现,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远超金融领域的、关乎存在本质的秘密。
与此同时,薇薇安那边也没有闲着。她虽然无法直接干预“观测站”的合法活动,但显然察觉到了陆川对1997年事件愈发深入的调查。她加派了人手,对第17层进行全天候的、更加隐蔽的监控,同时,陆川体内的系统偶尔会接收到一些来源不明、意图模糊的规则干扰信号,似乎是想干扰他的思维,或者误导他的调查方向。
这些干扰信号技术高超,几乎不留痕迹,但陆川凭借其与“反向系统”的深度绑定以及对混沌的天然亲和力,总能隐约察觉到其中的“不自然感”。这反而让他更加确信,自己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触碰到了敌人最敏感的神经。
一天深夜,当办公室只剩下陆川和∫符号还在工作时,∫符号突然传递来一股强烈的、带着预警意味的波动。它检测到一段极其隐秘的数据流,正试图绕过所有常规监控,渗透进他们的本地网络,目标直指他们存储“外部特征码”分析数据的服务器!
这不是薇薇安的风格,更加精巧,更加…非人!
“抓住它!”陆川立刻下令。
∫符号瞬间化作一张无形的规则大网,罩向了那股隐秘的数据流。一场在数据底层进行的、无声的追逐和对抗瞬间展开。对方的数据流如同狡猾的泥鳅,不断变换形态和路径,试图逃脱。
最终,∫符号凭借其混沌特性,成功捕获了数据流的一小段“尾巴”。在数据流自我销毁前,∫符号强行读取了其末端携带的少量信息。
那不是攻击代码,也不是病毒,而是一段…经过加密的坐标信息和一个极其简短的、不断重复的词语:
“回…响…”
坐标信息经过∫符号初步破译,指向了一个物理位置——并非金橡树总部,而是远在亚洲某个小国,一个在1997年风暴中曾剧烈动荡的金融中心的……一座早已废弃多年的证券交易所旧址!
而“回响”这个词,与之前“回响测试”中的“回响”是同一个词!
信息是谁发送的?是那个“外部信号源”的试探?是观察者a的警告?还是系统内部某个未知势力的引导?
陆川看着破译出的坐标和那个词语,心中涌起惊涛骇浪。敌人?盟友?陷阱?机遇?
这一切的答案,似乎都指向了那个遥远的、充满历史尘埃的废弃交易所。
一个新的、必须亲自前往的目的地,出现了。这意味着,他们的战场,将不再局限于金橡树总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而是要扩展到更广阔、也更危险的真实世界。
“准备出差。”陆川对∫符号说道,眼中闪烁着冒险的光芒。
(第137章 完)
陆川非正经投资小堂:
今日课题:如何识别潜在盟友?
核心要点:当你深陷困境时,注意那些试图与你进行隐秘通信的陌生信号。真正的盟友往往不会大张旗鼓,而是在深夜里发来一段加密坐标。记住,最高级别的合作通常始于一个彼此都能看懂,但外人完全不知所云的暗号。当然,赴约前最好查一下坐标所在地的治安情况——万一是个连环杀手的陷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