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宫空间站,控制中心。
通讯频道内响起了清晰而沉稳的汇报声:“广寒宫基地,这里是‘星梭一号’,所有系统最终自检完成,货舱清空,准备完毕,申请离港,前往小行星带执行首次资源采集作业。”
控制中心迅速回应:“‘星梭一号’,广寒宫收到。航线净空,授权离港。祝你们首航顺利,满载而归!”
指令确认。连接在“星梭一号”庞大舰体上的三条粗壮的能量、数据和物资输送脐带缆缓缓收回断开。固定着舰体的巨大机械臂也同步解锁收回。
“启动离港程序。姿态发动机,微速推进。” 舰体侧面和尾部的四台“巡天”姿态调整发动机喷吐出幽蓝色的离子流,精准而柔和地将这艘长达1680米的巨舰缓缓推离接驳口,如同一位巨人小心翼翼地离开自己的船坞。
当“星梭一号”完全脱离空间站安全距离后,指令再次传来:“聚变脉冲引擎,启动!功率输出逐步提升至15%光速巡航档位!”
命令下达! 舰尾那四台规模惊人的聚变脉冲引擎喷口内部,猛然亮起令人心悸的、如同熔融恒星核心般的赤红色光芒!下一刻,四道粗壮无比、近乎实质化的高能等离子流喷射而出,其亮度甚至短暂掩盖了远处的星光!
没有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只有一种低沉而充满毁灭性力量的嗡鸣透过船体结构传来。“星梭一号”开始持续加速,其速度以肉眼可见的趋势疯狂提升,很快便化为一道划破深邃宇宙的红色流光,向着小行星带的方向疾驰而去,其加速之平稳、速度之恐怖,让所有在广寒宫观测到这一幕的人都感到深深的震撼。
一小时后,小行星带外围。
五艘“开拓者级”工业舰早已按照指令,在此处预先选定的一颗富含金属矿物的直径约五十公里的小行星附近集结等候。它们如同忠诚的工蜂,等待着蜂后的到来。
就在这时,一道醒目的红色流光由远及近,其速度在接近过程中急剧降低,那令人瞩目的赤红色等离子尾焰也逐渐收敛。“星梭一号”那庞大而威严的舰体,精准地悬停在了预定坐标点,与五艘“开拓者级”汇合。
一小时前,它还在月球轨道;一小时后,它已跨越数亿公里,抵达小行星带! 聚变脉冲引擎带来的速度革命,展现得淋漓尽致。
“报告舰长,‘先锋’资源舰队已集结完毕,目标小行星扫描数据已共享。” “收到。‘星梭一号’就位。按照预定方案,首次规模化联合开采作业,开始!”
命令一下,一场极具未来感的太空工业盛宴瞬间上演!
只见“星梭一号”和五艘“开拓者级”的舰体上,打开了无数个舱门。成千上万台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的工业机器人如同被惊扰的金属蜂群,倾巢而出!它们利用自身的微型推进器,敏捷地飞向眼前那颗小行星,以及周围其他几颗早已被标记好的资源天体。
采矿机器人 如同它的名字,数量最为庞大,它们使用高能激光和物理破碎工具,在小行星表面快速开采矿石。
运输机器人 则负责将破碎的矿石收集起来,汇聚成较大的矿块。
收集机器人 则用它们强大的机械臂抓取这些大块矿石,将其运送回母舰。
“星梭一号”和“开拓者级”的舰腹处,巨大的熔炼模块入口早已打开。被抓取回来的矿石被直接投入其中。内部,基于高强度微波和电磁感应的高效熔炼炉全力运转,将矿石迅速熔炼、分离、提纯,直接转化为高纯度的金属锭、硅晶体等标准化工业原料。
熔炼好的初级产品被内部传输系统精准地输送至“星梭一号”那无比庞大的货舱内,由智能系统进行分类和码放。整个流程高效、有序,几乎完全自动化,只有少数工程师在舰内监控着整个系统的运行。
五艘“开拓者级”则更像固定的前端加工平台,它们专注于对附近较小陨石进行粉碎和初步熔炼,然后将半成品运往“星梭一号”进行最终精加工和储存。
两天后。
“星梭一号”的货舱容量显示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五。 “报告舰长,货舱即将满载。本次采集目标超额完成。” “很好。停止采集作业,召回所有机器人。‘先锋’舰队,继续你们的工作,‘星梭一号’将先行返回。”
成千上万的机器人如同归巢的鸟儿,迅速返回各自的母舰。舱门关闭。
“聚变脉冲引擎,启动!目标,广寒宫!” 赤红色的等离子流再次喷涌,“星梭一号”这艘满载着五十万吨星辰矿藏的巨舰,缓缓调整姿态,开始加速,化作红色流星,向着月球基地返航。
而那五艘“开拓者级”工业舰,则继续悬停在这片资源富集区,它们将继续进行开采和初步加工,等待“星梭一号”或者其他运输舰的到来,将这片无尽的星海宝藏,持续不断地输送回人类文明的工业体系。
小行星带,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如今已然变成了人类取之不尽的巨大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