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西行·新纪元
第一百一十二章 星味生态公约的实践与“宇宙味道博物馆”的诞生
星味生态公约执行满一年时,宇宙中已有二十颗生态受损星球通过“跨维生态修复项目”恢复生机——废弃矿星的麦田连成金色海洋,曾经沙化的土地长出成片矿苔;辐射星区的“辐射藻”在菌灵族菌丝的调节下,从“生态威胁”变为“抗辐射食材”;就连被称为“死亡星带”的废弃航道,也因种植了时穗稻,成为星舰跃迁时的“时空稳定补给站”。这些成果让星味跨维联盟意识到,需要一座“宇宙味道博物馆”,将味道与生态的共生故事永久留存,让全宇宙文明铭记“守护味道即守护生态”的理念。
宇宙味道博物馆选址在星味文化园区的核心位置,建筑设计融合了各文明的特色元素——屋顶采用雾隐族的“雾纱结构”,能随光线变化呈现不同食材的全息影像;外墙镶嵌星鳞族的“辐射水晶”,白天吸收光能,夜晚释放出柔和的食材光纹;内部展厅则由绿泽族设计成“生态循环系统”,每一个展区的植物都能为相邻展区的食材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形成“馆即生态”的独特体验。
博物馆分为三大核心展区:
- 生态修复展区:通过全息投影还原二十颗受损星球的“前世今生”——废弃矿星从沙化到麦田成片的变迁、辐射星区从死寂到辐射藻繁盛的转变,访客还能触摸“生态修复互动屏”,亲手模拟用菌丝改良土壤、种植抗沙麦的过程,直观感受“味道拯救生态”的力量。
- 食材科技展区:展示“食材-科技”跨界应用的成果——时穗稻根系提取的稳定因子如何优化星舰导航系统、矿苔中的“修复成分”如何用于星舰外壳保养,甚至能看到用虚空藻纤维制作的“抗辐射星舰服”样品,让访客明白食材的价值远超饮食。
- 文明生态展区:每个联盟文明都拥有一个“生态展位”,展示自家与食材共生的生态智慧——暗尘族的“辐射藻-沙棘果”套种模式,既改善土壤又提供食物;云海族的“星云海藻-星云鱼”共生系统,维持星云之海的生态平衡;虚空族则展示如何用虚空藻净化聚落空气,实现“食材种植-环境改善”双赢。
博物馆开馆当天,最受瞩目的是“星味生态树”装置——这棵由星核族用能量水晶打造的虚拟树木,每一片叶子都对应一种联盟收录的食材,叶片的亮度代表食材的生态健康度;访客捐赠的食材种子或生态数据,会转化为新的“能量叶片”,让生态树不断生长。程昊与虚空族长老共同为生态树浇灌“时穗稻营养液”时,虚拟树叶瞬间亮起,投射出全宇宙生态修复星球的实时画面,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随着博物馆的开放,“星味生态研学”成为星味传承学院的必修课程。学员们定期到博物馆实践,有的参与生态修复展区的互动讲解,有的协助整理食材科技展区的新成果,有的则跟随导师前往生态受损星球,参与实地修复工作。来自云海族的学员云汐,在参与废弃矿星的麦收后,在研学日记中写道:“当我亲手摘下成熟的抗沙麦,才明白‘每一粒粮食都是生态的勋章’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程昊在一次博物馆巡查中,看到访客们围着“星味生态树”讨论,孩子们在生态修复展区兴奋地模拟种植,老人们在文明生态展区认真阅读各文明的生态智慧。他走到食材科技展区,看着展示台上的时穗稻导航组件与虚空藻星舰服,对身边的悟空说:“我们最初只是想解决吃饭问题,没想到现在能为宇宙生态与科技做这么多事。”
悟空笑着点头:“这就是味道的魔力!以后俺巡逻的时候,也要多收集些生态数据,给生态树多添几片叶子!”
八戒则在博物馆的“生态厨房”里,用生态修复星球产出的食材制作“生态健康餐”——抗沙麦面包、矿苔沙拉、时穗稻粥,每一道菜都附带“生态故事卡”,介绍食材背后的修复历程。“俺要让大家知道,好吃的食物背后,是健康的生态;守护生态,就是守护我们的饭碗!”他一边递出餐盒一边说。
“玄奘号”的引擎在星空中轻轻轰鸣,载着新的生态修复任务,向“黑洞边缘观测站”出发。程昊站在观测舱前,看着窗外不断生长的“星味生态树”影像,手中的星语挂坠闪烁着博物馆里所有食材的光纹——这些光纹不再只是味道的象征,更是宇宙生态繁荣的见证。
他知道,星味跨维联盟的征程远未结束,宇宙中还有无数生态受损的星球等待修复,还有无数“食材-科技”的可能等待发掘,还有无数文明等待加入这场“味道与生态”的共生之旅。而“玄奘号”的故事,也将继续在星海间书写——它会成为宇宙生态的守护者、文明进步的推动者、味道传承的见证者,它的名字会永远与“共享、永续、共生”的理念绑定,成为全宇宙文明共同的精神坐标,永远照亮每一片需要生机与希望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