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五年六月,京城的暑气日渐浓郁,宫墙内的梧桐树枝繁叶茂,浓密的绿荫遮挡住炎炎烈日,只漏下斑驳的光影洒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按照皇室惯例,年满六岁的萧承月正式开始学习宫廷礼仪,负责教导她的是宫里最资深的礼仪姑姑——张姑姑。张姑姑在宫中任职三十余年,历经三朝,不仅精通各类宫廷礼仪,更深谙礼仪背后的处世之道,她教导过的公主、郡主不计其数,个个都端庄得体、明事理懂分寸,是宫中公认的“礼仪典范”。
礼仪课的第一日,张姑姑便带着一套崭新的礼仪服饰来到萧承月的寝宫。那是一件藕荷色的襦裙,裙摆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腰间系着同色系的宫绦,上面挂着小巧的玉佩,走起路来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头上则搭配着简单的玉簪和珠花,既不失公主的华贵,又显得温婉大方。
“公主殿下,礼仪是皇室的颜面,更是待人接物的根基。”张姑姑一边为萧承月整理裙摆,一边轻声说道,“身为大靖公主,您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代表着皇室的形象,所以每一个礼仪动作都要做到标准、得体,每一句话都要说得恰当、谦和。”
萧承月站在穿衣镜前,看着镜中身着礼仪服饰的自己,小脸上满是认真的神情。她轻轻点点头:“张姑姑,我明白了。我一定会好好学,做一个懂礼仪、明事理的公主。”
礼仪课的第一堂课,从最基础的走路姿势学起。张姑姑示范道:“公主殿下,走路时要抬头挺胸,双肩放平,腰背挺直,步伐要平稳、轻盈,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裙摆要轻轻提起,避免踩到绊倒,更不能东张西望、左摇右晃。”
她说着,便迈着标准的步伐在殿内走了一圈。只见她身姿挺拔,步态从容,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摇曳,玉佩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整个人显得端庄优雅、气度不凡。
萧承月学着张姑姑的样子,提起裙摆,抬头挺胸地往前走。可刚走了两步,她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肩膀僵硬,步伐也显得有些笨拙,裙摆还差点踩到自己的脚。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停下脚步,看着张姑姑,小声说道:“张姑姑,好难啊,我走不好。”
张姑姑笑着走上前,轻轻纠正她的姿势:“公主殿下别急,万事开头难。走路时要放松肩膀,感受身体的重心,步伐要跟着呼吸的节奏,慢慢就会找到感觉了。”她伸出手,让萧承月扶着自己的手臂,一步步地引导她往前走,“你看,抬头挺胸,目光平视前方,步伐要小而稳,对,就是这样。”
萧承月扶着张姑姑的手臂,按照她的指导,慢慢调整自己的姿势和步伐。一开始,她还是有些生疏,时不时会出错,但她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也顾不上擦拭,只是专注地看着前方,努力让自己的步伐变得平稳、轻盈。
练习了一个时辰后,萧承月的走路姿势终于有了起色。她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笨拙,步伐变得平稳了许多,身姿也挺拔了不少,虽然还达不到张姑姑的水准,但已经有了几分公主的端庄气度。
“公主殿下学得很快,进步很大。”张姑姑满意地说道,“走路是礼仪的基础,只有把走路的姿势练好了,后续学习其他礼仪才会更加顺利。接下来,我们学习说话的语气和语速。”
张姑姑告诉萧承月,作为公主,说话时要语气温和、语速适中,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过于小声让人听不清;面对长辈要恭敬谦和,面对平辈要友善亲切,面对下属要温和有礼;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面带微笑,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和尊重。
为了让萧承月更好地掌握说话的技巧,张姑姑还模拟了各种场景,让她练习如何回应。比如,面对父皇母后时该如何问候,面对大臣时该如何应答,面对宫人时该如何吩咐。萧承月学得十分认真,每一个场景都反复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有一次,张姑姑模拟宫人来禀报事务,让萧承月回应。萧承月一开始说话语速过快,语气也有些生硬,张姑姑立刻纠正道:“公主殿下,说话时语速要慢一些,语气要温和一些,宫人也是皇宫的一份子,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付出。”
萧承月点点头,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语气和语速,温和地说道:“知道了,你辛苦了,下去吧。”
张姑姑笑着点头:“公主殿下说得很好,就是这样。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礼仪不仅仅是表面的规矩,更是内心尊重的体现。”
接下来的日子里,萧承月每天都会抽出两个时辰的时间学习礼仪。她从走路姿势、说话语气,到请安礼、拱手礼、跪拜礼等各种礼仪动作,一一认真学习、反复练习。张姑姑对她要求十分严格,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不到位,一句话的语气不合适,都会让她重新练习,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萧承月没有丝毫怨言,她知道张姑姑是为了自己好,也明白礼仪对一位公主的重要性。她每天早早地就来到练习礼仪的偏殿,穿着厚重的礼仪服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各种动作。有时候练得久了,腰酸背痛,脚也磨得生疼,但她只要想到母亲说的“礼仪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就会重新鼓起勇气,继续练习。
有一天,萧承月在练习走路时,不小心被裙摆绊到了台阶,身体失去平衡,差点摔倒。她下意识地伸出手扶住旁边的柱子,才勉强站稳。虽然没有摔倒,但也吓得不轻,脸色微微发白。
张姑姑连忙走上前,关切地问道:“公主殿下,您没事吧?有没有伤到哪里?”
萧承月定了定神,先轻轻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裙摆和头发,确保自己的仪容依旧端庄得体,然后才转过身,对着张姑姑行了一个标准的拱手礼,语气诚恳地道歉:“张姑姑,让您担心了,我没事。是我不够认真,练习时没有注意脚下,以后我定会多加练习,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张姑姑看着萧承月即使差点摔倒,也不忘整理仪容、向自己道歉的样子,眼中满是赞许。她连忙扶起萧承月,笑着说道:“公主殿下不必自责,练习礼仪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出现一些小失误是难免的。您能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记得礼仪规范,懂得整理仪容、向他人道歉,说明您已经真正理解了礼仪的含义。”
她顿了顿,又说道:“礼仪不是束缚人的枷锁,而是让人变得更加端庄、得体、有修养的工具;它不是表面的形式,而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要求。公主殿下小小年纪就有这般心性,明白‘礼仪即尊重’的道理,将来定是个明事理、懂分寸的好公主。”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苏清鸢的耳朵里。苏清鸢特意来到萧承月的寝宫,看着女儿因为练习礼仪而有些泛红的脸颊和微微肿胀的脚踝,心中满是心疼,但更多的是欣慰。
“月丫头,练习礼仪很辛苦吧?脚踝疼不疼?”苏清鸢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女儿的脚踝,柔声问道。
萧承月摇摇头,笑着说道:“母亲,我不辛苦。练习礼仪虽然累,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张姑姑还夸奖我了呢。”
苏清鸢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母亲都听说了,你做得很好。但母亲想告诉你,礼仪是外在的规矩,内心的尊重才是根本。”
她看着女儿疑惑的眼神,继续解释道:“比如你今天差点摔倒,却依然记得整理仪容、向张姑姑道歉,这不仅是遵守礼仪规范,更是因为你尊重张姑姑,不想让她为你担心,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失了分寸。这就是内心的尊重在起作用。”
“将来你长大了,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大臣、有宫人、有百姓。面对不同身份的人,虽然礼仪规范会有所不同,但内心的尊重是不变的。”苏清鸢说道,“面对百姓时,不必拘泥于繁文缛节,不需要他们向你行复杂的跪拜礼,也不需要你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只要你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用温和的语气和他们说话,倾听他们的诉求,为他们解决困难,这就是最好的礼仪。”
萧承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母亲,我明白了。也就是说,礼仪不仅仅是表面的动作和话语,更重要的是心里要想着别人、尊重别人,对吗?”
“月丫头说得非常对。”苏清鸢欣慰地说道,“就像你之前在农田里拔杂草,你心里想着要保护小麦,所以才会认真地拔掉每一株杂草;学习礼仪也是一样,你心里想着要尊重他人,所以才会努力把每一个礼仪动作都做到标准,才会在不小心失误时主动道歉。”
她顿了顿,又说道:“一个人的礼仪做得再标准,如果内心没有尊重,也只是空洞的形式,无法真正打动别人。相反,即使礼仪动作有些生疏,但内心充满了尊重和诚意,也依然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所以,在学习礼仪的同时,更要学会尊重他人,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萧承月认真地点点头:“母亲,我记住了。我以后不仅要把礼仪动作练得标准,还要在心里尊重每一个人,做一个既懂礼仪又明事理的公主。”
在接下来的礼仪学习中,萧承月始终牢记母亲的教诲,不仅努力练习各种礼仪动作,更注重培养自己内心的尊重和诚意。她对待张姑姑恭敬谦和,认真倾听每一次教导;对待身边的宫人友善亲切,从不摆公主的架子;甚至在和哥哥萧承泽相处时,也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互相尊重、互相体谅。
有一次,宫人为萧承月送来点心,不小心把一块梅花酥掉在了地上。宫人吓得脸色惨白,连忙跪在地上请罪:“公主殿下,奴才该死,不小心弄脏了您的点心,请您责罚。”
萧承月并没有生气,她连忙走上前,扶起宫人,温和地说道:“没关系,只是一块点心而已,不用这么紧张。你也不是故意的,以后小心一点就好了。”
她看着宫人依旧惶恐不安的样子,又笑着说道:“我知道你是为了让我早点吃到点心,才这么着急的。谢谢你的心意,我很喜欢。”
宫人没想到萧承月会如此宽容和善,感动得热泪盈眶:“谢公主殿下宽宏大量,奴才以后一定更加小心。”
张姑姑看到这一幕,对萧承月的表现更加满意。她对苏清鸢说道:“皇后娘娘,公主殿下真是越来越懂事了。她不仅礼仪动作越来越标准,更难得的是,她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不管对方身份高低,都能以友善、谦和的态度对待。这种发自内心的修养,比任何标准的礼仪动作都更加珍贵。”
苏清鸢笑着说道:“这都是张姑姑教导有方。我一直告诉她,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只要心里有尊重,言行举止自然会得体大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承月的礼仪越来越娴熟。无论是宫廷宴会中的敬酒礼、接见外国使节时的外交礼,还是日常问候中的请安礼,她都能做得标准规范、端庄得体。她的言行举止中,既有公主的华贵气度,又有发自内心的谦和与友善,赢得了宫中上下的一致好评。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波斯使者带着贡品前来朝贡。宴会上,萧承月按照宫廷礼仪,向波斯使者行了一个标准的拱手礼,用流利的汉语问候道:“使者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大靖。”
她的姿态端庄优雅,语气温和友善,眼神中充满了真诚的笑意。波斯使者见状,心中暗暗赞叹:“大靖的公主果然名不虚传,不仅容貌秀丽,而且礼仪周全、举止得体,更难得的是待人友善谦和,难怪大靖能如此繁荣昌盛。”
波斯使者连忙回礼:“多谢公主殿下的问候。大靖的繁华与礼仪,让我深感敬佩。能见到如此优秀的公主殿下,是我的荣幸。”
宴会结束后,波斯使者特意对萧玦说道:“陛下,贵国的公主殿下不仅懂礼仪、明事理,更拥有一颗善良、谦和的心。她的言行举止,让我看到了大靖皇室的修养与气度,也让我更加敬佩大靖的文化与文明。”
萧玦听了,心中满是骄傲,他笑着说道:“使者过奖了。这都是皇后和礼仪姑姑教导得好。我们大靖向来注重礼仪与教化,认为礼仪不仅是皇室的颜面,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基础。”
宴会结束后,萧承月回到寝宫,苏清鸢特意来看望她。“月丫头,今天在宴会上表现得很好,父皇和母后都为你骄傲。”苏清鸢笑着说道。
萧承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母亲,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张姑姑教过我,接见外国使节时,要展现出大靖公主的端庄与友善,这样才能为大靖赢得尊重。”
“你说得很对。”苏清鸢说道,“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有时候还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你今天的表现,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也为大靖赢得了赞誉。但母亲希望你永远记住,无论将来面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场合,都不要忘记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让礼仪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而不是隔阂。”
萧承月重重地点点头:“母亲,我记住了。我会永远带着一颗尊重他人的心,做一个懂礼仪、明事理、有修养的公主,不辜负您和父皇的期望。”
景和五年六月,在张姑姑的悉心教导和苏清鸢的言传身教下,萧承月的宫廷礼仪学习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她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宫廷礼仪规范,更深刻理解了礼仪背后“尊重他人”的核心内涵。她的言行举止变得更加端庄得体、谦和友善,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逐渐成长为一位有修养、明事理的公主。
而这堂宫廷礼仪课,也成为了萧承月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它让她明白,礼仪不是束缚人的枷锁,而是让人变得更加优秀的阶梯;不是表面的形式,而是内心尊重的外在体现。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她面对什么样的人和事,都会始终坚守“尊重他人”的初心,用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真诚打动他人的心灵。
御花园的荷花池中,荷花亭亭玉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萧承月穿着端庄的礼仪服饰,在池边缓缓散步,她的步伐平稳轻盈,身姿挺拔优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阳光洒在她的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宛如一位落入凡间的仙子。
张姑姑站在不远处,看着萧承月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教导出了一位真正懂礼仪、明事理的公主,而这位公主,将来一定会以她的修养和智慧,赢得更多人的尊重与爱戴,为大靖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清鸢看着女儿的成长,心中也满是欣慰与骄傲。她相信,只要萧承月始终保持着这份对礼仪的坚守和对他人的尊重,就一定能成长为一位让百姓爱戴、让国家骄傲的优秀公主,就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着大靖的文明与礼仪,让“尊重”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