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八年正月初二,京城笼罩在新春的喜庆氛围中,皇宫太和殿内却气氛凝重。皇帝萧衍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手中捧着萧玦派人送来的四卷证据,脸色随着翻阅的动作愈发阴沉,原本舒展的眉头紧紧拧成一团,指节因用力攥着奏折而微微泛白。
殿内的太监与侍卫皆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跟随皇帝多年,从未见过陛下如此震怒的模样。当皇帝翻到第三卷“通敌叛国”的证据,看到兴隆号账册上“糙米五千石、弩箭两百把”的记录,以及三皇子写给匈奴左贤王的亲笔信时,终于再也按捺不住怒火,猛地将奏折摔在龙案上,厉声喝道:“逆子!简直是逆子!”
龙案上的茶杯被震得摇晃,茶水洒出,浸湿了案上的奏章。皇帝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朕平日虽知他觊觎储君之位,却没想到他竟如此丧心病狂——勾结匈奴,输送粮草兵器,甚至承诺割地纳贡!为了权力,连国家利益都敢出卖,连皇室颜面都不顾!还有刺杀靖王妃、构陷靖王谋反,桩桩件件,皆是死罪!”
站在殿侧的丞相魏忠贤,连忙上前躬身道:“陛下息怒!三皇子此举固然罪大恶极,但陛下龙体为重,切不可因一时怒火伤了身体。如今证据确凿,当务之急是尽快处置,以免夜长梦多,引发更大祸端。”
皇帝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目光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沉声道:“魏丞相说得对!此事绝不能姑息!传朕旨意——”
“臣在!”传旨太监立刻躬身应道,手中的毛笔早已准备就绪。
“第一,命禁军统领李虎,率三千禁军立刻包围三皇子府邸,将萧煜圈禁于府中,严禁任何人进出,不得让他与外界有丝毫接触!若有违抗者,格杀勿论!”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务必看好他,别让他寻短见,朕要亲自审问他!”
“遵旨!”李虎立刻出列领旨,转身快步走出大殿,召集禁军前往三皇子府。
“第二,命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联合办案,彻查三皇子的党羽!”皇帝继续下令,“凡参与构陷靖王、勾结匈奴、收受贿赂者,无论官职大小,一律革职查办,打入天牢!情节严重者,斩立决;情节较轻者,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回京!”
三司官员连忙出列领旨,心中皆是一凛——三皇子经营多年,党羽遍布朝野,此次彻查必定会掀起一场朝堂风波,但陛下震怒之下,无人敢有异议。
“第三,派礼部尚书王大人为钦差,即刻前往燕云!”皇帝的语气稍缓,却依旧带着一丝愧疚,“一来慰问靖王与靖王妃,为之前的谣言向他们致歉;二来向燕云百姓澄清‘谋反’的不实传言,安抚民心;三来协助靖王处理后续事宜,确保燕云边境安稳。”
王尚书躬身领旨,心中明白此次前往燕云责任重大——不仅要平息靖王夫妇的不满,还要稳住燕云的局势,绝不能让边境因三皇子的罪行而动荡。
旨意传下后,京城立刻行动起来。禁军很快包围了三皇子府,府内的侍卫见禁军来势汹汹,又有皇帝的旨意,不敢反抗,只能乖乖打开大门。三皇子萧煜正在府中与谋士饮酒作乐,商议如何再次派人行刺苏清鸢,听到府外的动静,还以为是自己的人回来了,带着几分得意走出书房,却看到李虎手持圣旨,率领禁军站在院中,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萧煜接旨!”李虎展开圣旨,声音洪亮,“陛下有令,三皇子萧煜勾结匈奴、通敌叛国、刺杀靖王妃、构陷靖王,罪大恶极,即刻起圈禁于府中,不得与外界接触!”
萧煜如遭雷击,踉跄着后退一步,大声喊道:“不可能!这是诬陷!是萧玦陷害我!父皇绝不会相信他的鬼话!”
“陛下已看过所有证据,包括你的亲笔信与账册,你就别再狡辩了!”李虎冷声道,“来人,将三皇子带回书房,严加看管!”
禁军上前,将萧煜架回书房,锁上房门。萧煜看着窗外的禁军,心中充满了绝望——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一切,竟会以这样的方式败露,不仅储君之位化为泡影,还落得个通敌叛国的罪名。
与此同时,三司官员也开始了对三皇子党羽的彻查。前太子党羽、贪腐官员一个个被揪出,天牢很快人满为患。朝堂上人心惶惶,官员们皆小心翼翼,生怕被牵连其中。
正月初五,钦差王尚书抵达燕云。萧玦与苏清鸢亲自到城门迎接,王尚书见到他们,连忙上前躬身致歉:“靖王殿下,靖王妃,此次三皇子作祟,让二位受了这么多委屈,老夫代表陛下,向二位赔罪!”
“王大人客气了。”萧玦扶起王尚书,“陛下明察秋毫,及时处置了三皇子,还我夫妇清白,这就够了。”
随后,王尚书在萧玦的陪同下,前往望胡城、蓟州等地,向百姓澄清谣言。在望胡城的市集上,王尚书手持皇帝的圣旨,大声宣读:“陛下有旨,‘靖王萧玦拥兵谋反’一事,纯属三皇子萧煜捏造的谣言!靖王镇守燕云三年,爱民如子,功绩卓着,绝非谋逆之人!三皇子已因勾结匈奴、刺杀靖王妃等罪行被圈禁,陛下特命老夫前来,向燕云百姓致歉,安抚民心!”
百姓们听到圣旨,纷纷欢呼起来。李家村的王大伯激动地说:“我就知道王爷是冤枉的!陛下终于还了王爷清白,太好了!”望胡城的商户们也松了一口气,纷纷表示要继续与草原部落做生意,让燕云的互市更加繁荣。
王尚书还代表皇帝,赏赐了萧玦与苏清鸢大量的金银珠宝与绸缎,但萧玦婉言谢绝了:“陛下的心意,臣心领了。这些赏赐,不如用来改善燕云的民生——多建几所惠民医馆,多给蒙学馆添些书籍,让百姓们能过得更好,比什么都强。”
王尚书对萧玦的胸怀深感敬佩,当即同意将赏赐用于民生建设。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得知后,对萧玦更加满意,也更加愧疚——他没想到自己竟险些被三皇子蒙蔽,错怪了镇守边疆、为国操劳的萧玦。他当即下令,将三皇子贬为庶人,终身圈禁于皇陵,不得踏出皇陵一步;三皇子的党羽,除罪大恶极者被处斩外,其余皆被流放,朝堂之上终于恢复了清明。
燕云的风雪渐渐平息,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亮了这片土地。萧玦与苏清鸢并肩站在王府的露台上,看着下方安居乐业的百姓,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场持续了近半年的风波,终于以三皇子的倒台而告终,燕云的安稳得以延续,百姓的好日子也能继续下去。
“以后,应该不会再有这样的风波了。”苏清鸢轻声说。
萧玦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嗯,以后我们可以安心治理燕云,让这里的百姓过得越来越好。只要我们守住初心,只要百姓站在我们这边,就没有什么能打垮我们。”
远处的草原上,匈奴部落因失去了三皇子的物资支持,又忌惮萧玦的兵力,不敢再轻易越境骚扰;望胡城的互市依旧热闹,商队的驼铃在风中清脆作响;蒙学馆的书声、织坊的机杼声、惠民医馆的问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