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一的清晨,靖王府的门房刚打开朱红大门,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门外——周伯昌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短褂,肩上扛着一个半人高的黑木食盒,食盒上还盖着厚厚的棉絮,额头上满是汗珠,脸上却带着憨厚的笑容,正是从青溪赶来的药膳坊掌柜周伯昌。
“周掌柜,您怎么来了?快请进!”门房认出他,连忙上前帮忙,想接过他肩上的食盒,却被周伯昌摆手拒绝:“不用不用,这食盒里都是给清鸢姑娘带的点心,得小心些,别磕着碰着。”他小心翼翼地扶着食盒,脚步轻快地跟着门房走进王府,眼睛不住地打量着庭院里的景致,口中还念叨着:“靖王府就是气派,比咱们青溪的镇政府院还好看,清鸢姑娘能住在这里,真好。”
此时,苏清鸢正在清鸢院的药田边整理草药,听闻周伯昌来了,手中的药锄“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她快步朝着前厅跑去,脸上满是惊喜——自她离开青溪来到京城,已有大半年没见过周伯昌了,如今听到他来的消息,心中满是激动。
刚到前厅门口,苏清鸢就看到周伯昌正站在厅中,小心翼翼地把食盒放在桌上,伸手擦着额头上的汗。“周伯!”她快步走上前,声音带着几分哽咽,“您怎么会来京城?一路累坏了吧?”
“清鸢姑娘!”周伯昌转过身,看到苏清鸢,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我听说你要和靖王殿下大婚,特意提前三天从青溪出发,把药膳坊的点心给你送过来,保证新鲜!”他一边说着,一边掀开食盒上的棉絮,打开食盒盖——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三个青瓷盘,分别装着桂花糕、杏仁酥和红豆糕,都是苏清鸢小时候在药膳坊最爱吃的点心,金黄的桂花糕上还撒着细碎的桂花,雪白的杏仁酥散发着浓郁的杏仁香,粉嫩的红豆糕透着清甜的气息,熟悉的香味瞬间弥漫在整个前厅,让苏清鸢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青溪的药膳坊。
“您还记着我爱吃这些。”苏清鸢拿起一块桂花糕,轻轻咬了一口,软糯的糕点在舌尖化开,带着淡淡的桂花甜香,与记忆中的味道一模一样。她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小时候,她经常在药膳坊帮忙,忙完后,周伯昌总会偷偷塞给她一块桂花糕,说这是“给小神医的奖励”,如今时隔多年,再次吃到熟悉的味道,心中满是家乡的温暖。
“怎么能不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吃我做的桂花糕,一次能吃三块呢!”周伯昌笑着说道,伸手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递给苏清鸢,“这是药膳坊的老顾客们让我给你带的东西,有王大娘做的绣花鞋垫,李大叔晒的干草药,还有孩子们画的画,他们都让我给你带句话,祝你和靖王殿下新婚快乐,早生贵子!”
苏清鸢接过布包,轻轻打开,里面果然放着一双绣着兰花纹样的鞋垫,几包晒干的薄荷和金银花,还有几张画着小人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祝清鸢姐姐新婚快乐”。她捧着布包,心中满是感动——她没想到,自己离开青溪这么久,药膳坊的老顾客们还惦记着她,这份来自家乡的牵挂,比任何贵重的礼物都让她温暖。
“周伯,您替我谢谢大家,等我和萧玦有空,一定回青溪看看他们。”苏清鸢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将布包小心翼翼地收起来。
“好,我一定把话带到!”周伯昌笑着点头,又凑近苏清鸢,压低声音说道,“清鸢姑娘,我这次来还有个事想跟你说。你在京城要是想开药膳坊分店,随时跟我说,我把青溪药膳坊的老师傅都带来,保证还是老味道。咱们青溪的药膳坊现在生意可好了,好多人都问你啥时候回去,要是能在京城开分店,既能让你时常吃到家乡的味道,也能让京城人尝尝咱们青溪的药膳,多好!”
苏清鸢听到这话,心中满是感动。她知道,周伯昌是真心为她着想,想让她在京城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周伯,谢谢您的好意。我现在刚搬入靖王府,还没来得及考虑这些,等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跟您商量开药膳坊分店的事。”
“好,我等着!”周伯昌笑着说道,脸上满是期待,“到时候我一定把最好的师傅带来,让咱们的药膳坊在京城也火起来!”
这时,萧玦处理完政务回到王府,刚走进前厅,就闻到了熟悉的点心香味。他看到周伯昌,眼中露出笑意:“周掌柜,好久不见,多谢你特意从青溪赶来,还为清鸢带来这么多家乡的点心。”
“靖王殿下客气了!”周伯昌连忙起身行礼,语气带着几分恭敬,“清鸢姑娘是咱们青溪的骄傲,她能嫁给您,是她的福气。我这次来,就是想让她尝尝家乡的味道,让她知道,青溪的乡亲们都惦记着她。”
萧玦走上前,轻轻握住苏清鸢的手,感受到她指尖的微凉,眼中满是温柔:“多谢乡亲们的惦记,我会好好照顾清鸢,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他看着苏清鸢手中的桂花糕,笑着说道,“这桂花糕闻着就很香,想必很好吃,我也来尝尝。”
苏清鸢连忙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萧玦:“你尝尝,这是周伯做的,跟我小时候吃的味道一模一样。”
萧玦接过桂花糕,轻轻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带着淡淡的桂花香气,确实十分美味。他看着苏清鸢眼中的笑意,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清鸢虽然在京城过得很好,但心中始终牵挂着青溪的家乡,周伯昌的到来,还有这些家乡的点心,一定能让她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中午,苏清鸢留周伯昌在王府吃饭。厨房特意做了几道青溪的家常菜,有清炖鸡汤、炒青菜、红薯粥,都是周伯昌爱吃的。饭桌上,周伯昌不停地给苏清鸢夹菜,还絮絮叨叨地讲着青溪的近况:“咱们药膳坊旁边的张记布庄开了分店,王大娘的孙子考上了县学,李大叔的草药今年收成特别好……”苏清鸢认真地听着,偶尔插几句话,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在青溪的日子。
饭后,周伯昌起身告辞,他还要赶回去打理药膳坊,不能在京城多待。苏清鸢送他到府门口,递给他一个锦盒:“周伯,这是我给您和乡亲们带的礼物,里面有京城的点心和药材,您回去分给大家。您路上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
“好,好!清鸢姑娘你放心,我一定把礼物分给大家!”周伯昌接过锦盒,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又叮嘱道,“大婚那天我就不来了,你一定要好好的,跟靖王殿下好好过日子,有空常回青溪看看!”
“我会的,周伯您多保重!”苏清鸢挥着手,看着周伯昌的身影渐渐远去,直到再也看不见,才转身回到王府。
回到清鸢院,苏清鸢看着桌上剩下的桂花糕、杏仁酥和红豆糕,又拿起那个装着家乡礼物的布包,心中满是温暖。她知道,无论她走多远,无论她身份如何变化,青溪的家乡永远是她的牵挂,而家乡的乡亲们,也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这些来自家乡的味道和牵挂,会成为她在京城最珍贵的回忆,陪伴着她,开启新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