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太医院,寒风呼啸,议事堂内却气氛凝重。李院判将一份密报放在苏清鸢面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语气严肃:“清鸢,你看看这个。太医院里有郑贵妃的人,而且职位还不低,很可能是冲着东宫和你而来的。”
苏清鸢拿起密报仔细阅读,心中渐渐沉了下去。密报中提到,太医院的刘御医最近频繁与郑贵妃的娘家侄子接触,还暗中打探东宫太子的身体状况,甚至试图篡改几位东宫侍卫的诊疗记录。郑贵妃一直视太子为眼中钉,想为自己的儿子争夺储位,如今在太医院安插眼线,显然是想借机制造事端,栽赃陷害太子。
“李院判,那我们该怎么办?”苏清鸢抬头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她之前因拒绝郑贵妃“面相诊病”的要求,已经得罪了郑贵妃,如今太医院有郑贵妃的人,若是他们故意找她的麻烦,甚至借着诊疗之事栽赃陷害,后果不堪设想。
李院判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几分疲惫:“郑贵妃势大,背后有丞相撑腰,我们暂时动不了她的人。现在能做的,就是多加防范,尤其是你,以后给东宫的人治病,一定要格外小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东宫太子和侍卫的身体状况,一直是郑贵妃重点关注的对象。你以后给他们诊治,必须详细记录诊疗过程——包括病人的症状、脉象、所用的药方、施针的穴位,甚至病人的饮食和作息建议,都要一字不差地写下来,一式两份,一份留在你的诊室存档,一份交给医书阁的柳先生保管。这样一来,就算有人想篡改记录、栽赃陷害,也有据可查。”
苏清鸢心中一凛,连忙点头:“多谢李院判提醒,我记住了。以后不管是给东宫的人治病,还是给其他权贵诊治,我都会详细记录诊疗过程,绝不留下任何漏洞。”
“不仅如此,你还要注意言行举止。”李院判继续提点,“在太医院不要轻易议论东宫和郑贵妃的事,与其他御医相处时,也不要轻易表露自己的立场。刘御医他们肯定会暗中观察你的动向,你要尽量避免给他们留下任何把柄。”
苏清鸢明白李院判的苦心。他不仅是在提醒她防范风险,更是在暗中保护她——作为太医院的老臣,李院判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他不希望苏清鸢因为医术出众而被卷入储位之争,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李院判,您放心,我一定会谨言慎行,专注做好治病救人的本分,绝不参与任何派系争斗。”苏清鸢郑重地说。
从议事堂出来后,苏清鸢立刻回到诊室,将之前给东宫侍卫诊治的记录重新整理了一遍,补充了遗漏的细节,然后将记录分成两份,一份锁在自己的抽屉里,一份送到医书阁交给柳先生。柳先生接过记录,认真地说:“清鸢,你放心,我会把这些记录妥善保管好,任何人想查阅,都必须经过你的同意。”
接下来的日子,苏清鸢每次给东宫的人治病,都会严格按照李院判的嘱咐,详细记录诊疗过程。有次太子偶感风寒,苏清鸢为他诊脉后开了一副桂枝汤,不仅详细记录了太子的脉象(浮缓)、症状(发热、汗出、头痛),还特意注明了“太子饮食清淡,忌生冷油腻,每日休息不少于一个时辰”的建议,甚至连煎药的方法(桂枝、白芍先煎,生姜、大枣后下,煎至三升,分三次温服)都写得一清二楚。
刘御医得知后,果然借着“查看太子诊疗记录”的名义,来到苏清鸢的诊室。他拿起记录仔细翻看,试图从中找出漏洞,却发现记录条理清晰、细节完整,没有任何可篡改或栽赃的地方,只能不甘心地将记录还给苏清鸢。
苏清鸢看着刘御医的背影,心中暗暗庆幸——幸好有李院判的提醒,她才能提前做好防范,避免落入郑贵妃设下的圈套。她知道,李院判的信任和提点,是她在太医院立足的重要保障,这份恩情,她必须牢牢记住。
一日,李院判来到苏清鸢的诊室,看到她正在认真整理诊疗记录,满意地点了点头:“清鸢,你做得很好。在宫廷斗争中,只有谨慎行事,才能保护好自己,才能继续用医术帮助更多的人。记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只要你坚守医者的本分,老夫就会一直支持你。”
苏清鸢心中一暖,对着李院判深深鞠了一躬:“多谢李院判的信任和支持,臣女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窗外的寒风依旧呼啸,但苏清鸢的心中却充满了力量。她知道,有李院判的支持和自己的谨慎防范,就算太医院有郑贵妃的人,她也能从容应对,继续在行医路上走下去,用医术为更多的人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