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在宫宴上公开为苏清鸢撑腰后的第二日,王德全便带着一队太监,捧着太后的赏赐,浩浩荡荡地来到太医院。明黄色的锦盒里,不仅有黄金百两,还有色彩艳丽的绸缎千匹,从蜀锦到云锦,每一匹都质地精良,是宫中难得的珍品。
“苏医正,太后还特意吩咐,赐您西市的一座宅院,已命人打扫干净,您随时可以搬过去。”王德全笑着将一份地契递给苏清鸢,语气中满是羡慕,“那宅院位置极好,离太医院不过两刻钟路程,院内有正房三间、厢房两间,还有一个小花园,可比会同驿的住处气派多了。”
苏清鸢接过地契,指尖触到那精致的纸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来京城这些日子,一直住在会同驿,虽不算简陋,却始终没有“家”的感觉。如今有了太后赏赐的宅院,她终于能在京城真正安家,也能将母亲和弟妹接来,一家团聚。
“有劳公公跑一趟,还请公公替我多谢太后恩典。”苏清鸢躬身行礼,语气真诚。
“苏医正客气了,咱家只是按太后的吩咐办事。”王德全笑着摆摆手,“宅院的钥匙已交给您的母亲,您忙完太医院的事,便可直接过去。”
处理完太医院的事务,苏清鸢迫不及待地赶往西市的宅院。刚走到巷口,就看到母亲李氏正站在宅院门口,踮着脚向远处张望,脸上满是期待。看到苏清鸢走来,李氏连忙迎上前,眼眶微红:“清鸢,你可来了!快进去看看,这宅院可气派了!”
苏清鸢跟着母亲走进宅院,只见朱红色的大门上挂着一块崭新的匾额,上面写着“苏府”二字,字体遒劲有力。走进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巧的花园,里面种着牡丹、月季等花草,虽不是花期,却也绿意盎然。花园两侧,分别是东厢房和西厢房,中间是三间宽敞的正房,门窗都擦拭得一尘不染,屋内的家具也都是崭新的,显然是太后特意让人添置的。
“娘,您看这正房朝南,采光好,您就住这间。”苏清鸢拉着母亲走进正房,笑着说,“东厢房离厨房近,就让明轩和明玥住,我住西厢房,平日里研读医书也方便。”
李氏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花园,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清鸢,我们终于在京城有家了!想当初在青溪,娘还担心你一个女孩子在外受苦,没想到你不仅成了太医院的医正,还能在京城有这么好的宅院……”
苏清鸢轻轻擦去母亲的眼泪,语气温柔:“娘,这都是您和爹以前教导得好,还有太后的恩典。以后我们一家人就在京城好好过日子,我会让您和弟妹都过上好日子的。”
接下来的几日,苏清鸢一边处理太医院的事务,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布置宅院。她将从青溪带来的衣物和书籍整理好,分别放进各个房间;又在花园的角落里开辟出一小块土地,从空间里取出一些常用的草药种子,如薄荷、金银花、甘草等,仔细播种下去——这些草药不仅能用来泡茶、入药,还能美化庭院,一举两得。
弟弟苏明轩和妹妹苏明玥也兴奋不已。苏明轩主动承担起打扫庭院的任务,每天都将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苏明玥则在房间里摆放自己喜欢的小摆件,还在窗台上种了几盆多肉植物,让整个宅院充满了生机。
一日傍晚,苏清鸢忙完回到家,刚走进院门,就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走进厨房,只见李氏正在灶台前忙碌,苏明轩在一旁帮忙烧火,苏明玥则在摆放碗筷,一家人其乐融融。
“清鸢回来了,快洗手吃饭。”李氏笑着端出最后一道菜——红烧鱼,“今日你李嬷嬷送来了新鲜的鱼,娘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鱼,快尝尝。”
苏清鸢坐下,夹起一块鱼肉,味道鲜美,与母亲在青溪做的一模一样。她看着眼前的家人,心中满是幸福。从青溪的农家小院,到京城的苏府宅院,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行医梦想,还让家人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庭院里乘凉。苏明轩兴奋地说:“姐姐,我今日去街上打听了,京城有好多有名的书院,我想明年参加科举,将来也像姐姐一样,为家里争光。”
苏明玥也笑着说:“姐姐,我想跟着你学医,以后也能像你一样,治病救人。”
苏清鸢看着弟妹充满期待的眼神,笑着点头:“好,只要你们有想法,姐姐都会支持你们。明轩,你若想考书院,姐姐会为你请最好的先生;明玥,你若想学医,姐姐就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你。”
月光洒在庭院里,照亮了一家人温馨的笑容。苏清鸢知道,这只是她在京城生活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但只要家人在身边,只要她坚持自己的行医初心,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在京城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家人永远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