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延之那日带着醋意和挫败感离去后,接连几天都没有出现在剧组或联系沈清梧。沈清梧乐得清静,全心投入到与傅渊的色彩攻关以及《宣和风骨》的收尾工作中。
傅渊的工作室效率极高,很快拿出了几套基于沈清梧描述和史料推断的色彩方案数字模型。在后期机房里,看着屏幕上那些无限接近她记忆中“雨过天青”、“暮山紫”等色彩的样片,沈清梧难得地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虽然与实物仍有毫厘之差,但神韵已具,远超以往任何数字调色。”沈清梧评价道,“傅先生团队的技术,果然名不虚传。”
傅渊推了推眼镜,笑道:“是沈老师您的描述足够精准,为我们提供了最关键的方向。能与您合作,是我们的荣幸。”他的赞赏真诚而克制,始终保持着令人舒适的专业距离。
AN.oRANGE的包装设计也进展顺利,选定的“柔蓝”与“鞠尘”色系,既有古典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安总喜不自胜,对沈清梧更是推崇备至。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沈清梧也逐渐适应了独自处理更多生活琐事。她学会了使用生鲜App送货上门,虽然第一次操作时差点买多了塞满冰箱;她开始尝试不同的咖啡馆,寻找安静适合阅读的角落;她甚至在网上跟着视频教程,学习如何养护她阳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
这日,她接到了一份意外的邀约——来自苏婉。苏婉兴奋地打电话来说,她哥哥苏澈主办的一场小型慈善拍卖晚宴即将举行,拍卖所得将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艺术教育。苏婉极力邀请沈清梧参加:“清梧,你来嘛!就当散散心,换换脑子!而且宴会上有很多收藏家和艺术家,说不定对你那个‘梧鸣阁’也有帮助呢?我哥还说很想见见你,当面谢谢你上次帮忙呢!”
沈清梧本欲推辞,她对这类社交场合向来兴趣缺缺。但听到“收藏家”和“艺术家”,又想到“梧鸣阁”未来的发展或许需要更多人脉,便沉吟片刻,答应了下来。
晚宴设在一家高级酒店的宴会厅。沈清梧依旧选择了一身不会出错的素雅礼服,款式简单,但用料和剪裁极佳,衬得她气质清冷出众。苏婉早早等在门口,亲热地挽着她的手臂进去。
厅内衣香鬓影,觥筹交错。苏婉的哥哥苏澈很快迎了上来。他是个看起来沉稳干练的年轻人,与苏婉的活泼不同,眼神中带着商人的精明,但对沈清梧的态度十分客气尊重:“沈老师,久仰大名,小妹多次提起您,上次的事真是多亏您了。”
“苏先生客气,举手之劳。”沈清梧微微颔首。
苏澈很会照顾人,简单寒暄后,便亲自引着沈清梧认识了几位重要的藏家和艺术评论家。沈清梧言谈得体,学识渊博,很快便吸引了众人的注意,成了一个小圈子的中心。
然而,宴无好宴。很快,一个略带夸张的女声插了进来:“哟,我当是谁这么大魅力呢,原来是我们的‘文化顶流’沈老师啊!”
沈清梧回头,看到一个穿着艳丽晚礼服、妆容精致、笑容却有些假的女人走了过来。她认出来人,是某个知名时尚杂志的主编,姓林,以势利眼和毒舌头闻名,之前曾在某个活动上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就对沈清梧流露出过不屑。
林主编上下打量着沈清梧,语气带着挑衅:“沈老师今天怎么有空来这种铜臭味的地方?不用在剧组指导拍戏,或者去实验室复原古画了?”她故意把“指导”和“复原”说得阴阳怪气,暗示沈清梧的专业人设。
周围安静下来,不少人都带着看热闹的神情。
苏婉脸色一沉,正要开口。沈清梧却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示意无妨。
她看向林主编,目光平静无波,嘴角甚至带着一丝极淡的笑意:“林主编说笑了。文化传承亦需柴米油盐支撑,慈善公益更非‘铜臭’。若能以微薄之力,助偏远之地孩童窥得艺术之门径,此行便有意义。至于指导拍戏、复原古画,皆是工作本分,与今夜善举,并无高下之分。”
她一番话,不卑不亢,既点明了晚宴的慈善性质,抬高了大义,又轻描淡写地将对方的挑衅化解于无形,显得对方格局狭小。
林主编被噎了一下,脸上有些挂不住,强笑道:“沈老师真是能说会道。不过也是,趁着现在热度高,多出来走动走动,拓展下人脉也是好的。毕竟这娱乐圈啊,更新换代快得很,光有专业知识,没有点人情世故,恐怕也难长久吧?”
这话已是近乎直白的讽刺沈清梧靠炒作和运气,暗示她不懂人情世故,红不了多久。
周围有些人露出赞同或看戏的表情。苏婉气得脸都红了。
沈清梧却依旧从容,她轻轻晃了晃手中的酒杯(里面是苏打水),淡淡道:“林主编深耕时尚圈,深谙人情世故之道,令人佩服。只是世间大道,各有不同。有人深耕人脉,如鱼得水;有人钻研技艺,兀自开花。并无优劣,但求心安。清梧愚钝,唯愿守着一方书斋,几卷旧书,能得三五知己,探讨学问,于愿足矣。至于能走多远,但凭本事,亦看天意,强求无用。”
她再次以退为进,将自己摆在“愚钝”、“但求心安”的位置上,反而衬得林主编的急功近利和刻薄显得有些可笑。那“但凭本事”四个字,更是掷地有声。
果然,几位刚才还在看戏的老派藏家和艺术家,闻言纷纷点头,看向沈清梧的目光多了几分真正的欣赏。
“好一个‘但凭本事’!沈老师这话在理!”一位白发老先生赞许道。
“如今能静下心做学问的年轻人不多了,沈老师不必妄自菲薄。”
林主编彻底没了话说,脸色青白交错,讪讪地找了个借口溜走了。
这个小插曲并未影响晚宴的整体氛围,反而让沈清梧又意外地获得了几位真正重量级人物的认可和联系方式。
拍卖环节开始后,沈清梧并无意竞拍那些昂贵的珠宝古董,只是安静地看着。直到一件拍品出现——那是一套晚清仿宋版的《营造法式》残卷,保存尚可,但并非什么绝世孤本,起拍价也不高。在场众人对这套专业性过强的古籍似乎兴趣不大。
沈清梧却心中一动。《营造法式》是宋代李诫所着的建筑学巨着,虽只是残卷,亦有其价值。她举牌,用不高的价格顺利拍下。
拍卖师落槌时,她感受到一道目光。抬眼望去,只见不远处,顾延之不知何时也来了,正坐在角落,眼神复杂地看着她。他显然看到了刚才她与林主编的交锋,也看到了她拍下那套冷门古籍。
他的眼神里有欣赏,有骄傲,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和……距离感。他似乎意识到,沈清梧的世界,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广阔和自足,她并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人,包括他。
沈清梧对上他的目光,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便不再多看。她的注意力回到了台上。
晚宴结束后,苏婉送沈清梧出来,还在为刚才的事忿忿不平:“那个林主编,真是讨厌!清梧你别理她!”
“跳梁小丑而已,无须挂怀。”沈清梧淡淡道,“今晚谢谢你,苏婉,我认识了几位很有趣的先生女士。”
“跟我还客气什么!”苏婉笑道,“对了,我哥说后面有个私人小聚,都是些真正懂行的朋友,你想去吗?”
沈清梧看了看时间,略一思索,摇了摇头:“不了,明日还有工作,需早些回去。代我向苏先生致歉。”
她更喜欢有质量的独处,而非无意义的社交轰炸。
坐车回家的路上,她看着窗外流转的霓虹,手中拿着那份刚拍得的《营造法式》残卷。今晚虽有小波澜,但收获大于烦恼。
她忽然想起顾延之那个复杂的眼神。
看来,那位顾总,似乎终于开始学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她了。
这很好。
第三十二回,和而不同。
宴席终会散场,人心各有归途。
她无需迎合谁,只需走在自己的路上,自然会有同路人出现。
而她的路,还很长,很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