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的寂静与南镇的喧嚣形成了极致反差。最初几天,林星甚至有些不适应。耳边没有了城市的嗡鸣,只剩下最原始的自然之声,反而让内心那些纷杂的念头——对吉斯之死的复杂感受、对特瑞力量的震撼、对NEStS的隐忧、对KoF97的期待——如同沉渣般泛起,搅得她心神不宁。
她强迫自己静坐,按照镇元斋教导的方法,感受呼吸,感受脚下大地的脉动,感受体内星之炎的流淌。进展缓慢,焦躁不时啃噬着她的耐心。
(不行,这样下去只是浪费时间。)
她意识到,单纯的“静”无法化解她心中积郁的“动”。那些生死搏杀的画面,那些力量碰撞的瞬间,已经深深烙印在她的感知里。
于是,她改变了方式。
不再刻意追求绝对的平静,而是开始“复盘”。她在溪边的空地上,以极慢的速度,模拟特瑞与吉斯的战斗。她模仿特瑞闪避烈风拳时那间不容发的侧滑,体会其中对距离和时机的精准把握;她尝试凝聚星之炎,模拟能量喷泉那种将力量高度压缩于一点的爆发感;她甚至回忆吉斯罗生门那令人窒息的压迫力,思考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应对,是凭借“星霜守护”硬抗,还是利用弧光步险中求活?
她不再将星之炎视为一种需要小心伺候的“外来”力量,而是真正把它当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同手臂,如同呼吸。她尝试着将它融入每一个基础动作——踏步、挥拳、格挡。让那清凉的能量流不再是关键时刻的“大招”,而是如同血液般,时刻在拳脚间自然流转。
这个过程异常艰难。星之炎的特性与寻常的“气”迥异,它更倾向于“净化”与“守护”,而非直接的破坏。强行催动它进行狂暴攻击,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会引起能量的反噬。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调整。
汗水浸透了简陋的衣衫,又在山风中吹干。四肢百骸传来酸痛,精神也因高度集中而疲惫不堪。
直到某天黄昏,她面对着一块半人高的岩石,心中回放着特瑞那凝聚一点、破开一切的手刀。她没有思考,几乎是本能地,将体内平和流转的星之炎瞬间压缩于指尖,一指点出!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只有一声轻微的“嗤”响。
指尖点在岩石上,那坚硬的表面并未爆裂,而是以落点为中心,瞬间蔓延开一片蛛网般的白色纹路,仿佛被极寒瞬间冻结!紧接着,那片区域悄然化为细密的、带着凉意的粉末,簌簌落下,留下一个碗口大小的光滑凹坑。
林星愣住了,看着自己的指尖,又看看那块岩石。
这不是特瑞那种刚猛无俦的破坏,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瓦解——极致的低温与“净化”特性结合,从内部结构上瞬间摧毁了岩石的凝聚力!
她终于明白了。
星之炎,不需要模仿草薙之炎的炽热,也不需要效仿八神之炎的暴戾。它有自己的路。它可以是守护的坚冰,也可以是无声的瓦解。关键在于“引导其性”,而非“强求其形”。
一股豁然开朗的感觉涌遍全身。她不再执着于将星之炎变得“更强”、“更猛”,而是开始探索如何将它的特性发挥到极致。
“星霜守护”变得更加凝实,防御范围也更可控;“流火破气”不再仅仅是干扰,而是真正具备了瞬间冻结、瓦解对手气劲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态也随之沉淀下来。南镇之行的血腥与震撼,化为了对力量本质更深的理解和对自身道路更清晰的认知。
她不再焦躁,不再迷茫。每天迎着晨曦练拳,伴着星辉冥想,与山风为伍,与溪流为伴。
当KoF97的官方邀请函,通过特殊渠道辗转送到这深山之中时,林星刚刚结束一轮修炼。她打开那封精致的信函,看着上面熟悉的赛事标志,眼神平静,再无波澜。
她知道,出山的时候到了。
此时的她,气息内敛,目光沉静,体内星之炎圆转自如。与初入深山时相比,已然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