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毕业典礼的兴奋和感动渐渐沉淀下来,林家迎来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过渡期——为玥玥的小学生活做准备。这个夏天,与往年相比,少了几分纯粹的嬉戏,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丝甜蜜的“忙碌”。
首要的大事是“择校”。 早在毕业前,念晴和天赐就已经开始研究和讨论。他们对学区内的公立小学和几所口碑不错的私立小学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比较。他们看重学校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校园氛围,也考虑了距离和天赐的身体状况(方便接送)。最终,经过家庭会议,他们选择了一所注重素质教育、课外活动丰富、离家不算太远的公立小学。这个决定综合考虑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的便利性和经济负担,显得务实而充满期望。
张乾作为干爹,也热情地参与了意见。他以教育从业者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学校的特色,并分享了许多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宝贵经验。他还打趣地说:“等玥玥上了小学,要是对音乐有兴趣,干爹亲自教她乐器!”
心理建设是另一个重要的准备。念晴和天赐并没有给玥玥施加“你要上小学了是大孩子了”的压力,而是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她。他们会带着憧憬的语气说:“玥玥,小学可好玩了!有更大的操场,可以认识更多的新朋友,还能学到很多有趣的新知识!”他们还会在路过那所小学时,指给玥玥看,让她对未来的校园产生亲切感和期待感。
学习用品的准备则充满了仪式感。一个周末,全家出动,去文具店进行“大采购”。林心大细心地挑选了布料柔软、护脊的双肩书包;天赐和念晴陪着玥玥挑选她喜欢的卡通图案的铅笔盒、橡皮、水彩笔;玥玥自己则对印着公主的笔记本和可爱的包书皮爱不释手。每买一样东西,都像是为即将开启的新旅程添置一件装备,玥玥的小脸上写满了兴奋和自豪。
生活习惯的调整也在悄然进行。为了让玥玥适应小学的作息,暑假里,家人有意识地让她比幼儿园时期稍早些起床,但晚上入睡时间则提前了,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林心大也开始在饮食上更注重营养均衡,为即将到来的脑力活动期打下身体基础。
外教Sarah老师的课程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知道玥玥即将升入小学,Sarah老师有针对性地增加了一些与课堂指令、简单自我介绍相关的英语内容,帮助她更好地过渡到可能有的双语教学环境。同时,课程节奏依然保持轻松愉快,以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
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小玥玥自己也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她依然活泼爱玩,但有时会拿着新书包背来背去,模仿小学生的样子;她会更认真地完成Sarah老师布置的小任务,仿佛在练习“做作业”。这种对成长的朦胧期待,让她显得比以前更加懂事了。
这个夏天, 林家弥漫着一种蓄势待发、充满希望的氛围。幼儿园的毕业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更广阔天地的开始。所有的准备,无论是物质的还是心理的,都凝聚着家人对玥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他们知道,孩子的人生即将翻开新的一页,而家庭,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秋风送爽时,这个家将陪伴着他们的小学生,一起迎接新的挑战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