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处处焰影,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终于来到文莱拓荒发展。
林薇在斯里巴加湾市的雨夜中踩碎了第七块水洼。车窗外,金色尖顶的清真寺在雨幕里若隐若现,像浮在墨色海面上的珍珠,而她手里攥着的那份文莱餐饮市场调研报告,边角已被雨水洇出深浅不一的褶皱。
“林经理,前面就是杰鲁东商业区了。”司机老马的华语带着浓重的闽南腔,他猛打方向盘避开横穿马路的白鹭,“史总说的那家直营店,就在清真寺对面的三层小楼。”
林薇抬头时,雨恰好停了。月光从云层的裂隙中漏下来,给米白色建筑的雕花栏杆镀上一层银边。
她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浓重的咖喱味混着海风扑面而来——这里原是家经营了二十年的印度餐厅,此刻后厨的瓷砖地上还残留着姜黄粉的印记。
一场关于调料战争,正在进行中。
“这怎么要得!”史国栋在视频那头把搪瓷缸重重墩在桌上,搪瓷脱落的边缘露出锈迹斑斑的铁皮,“文莱人吃辣跟喝中药似的,你非把九宫格牛油锅摆c位?”
林薇把手机架在刚到货的青花瓷调料台上,镜头能拍到她身后正在调试的汤底:“史总,上周试营业数据在这儿——游客最认的就是特辣锅,当地马来族客人反而爱点鸳鸯锅。我们得搞差异化。”
她用长勺舀起一勺红油,辣椒籽在勺底打着旋,“我让重庆总部寄了二十种辣椒,现在调试的这个版本,加了本地的香兰叶中和辣度。”
话音未落,玻璃门被猛地推开。穿白色传统长袍的哈吉抱着个藤编筐站在门口,筐里的山黄皮果滚得满地都是。
“林小姐,你的辣椒把我的客人都呛跑了!”他的华语里掺着马来语词汇,手指着隔壁自家经营的椰浆饭摊,“苏丹规定商业区要保持‘和谐气味’,你这是违反教法!”
林薇盯着对方缠在头顶的白色头巾,突然想起史国栋临行前的嘱咐:文莱百分之七十是穆斯林,他们的禁忌比辣椒还烫。
她弯腰去捡滚落的山黄皮,指尖被果皮渗出的黏液弄得发黏:“哈吉先生,明天我让人在后厨装三重排风系统。这些山黄皮,我全买了做酸汤锅底怎么样?”
当晚的后厨会议持续到凌晨三点。四川厨师长老王把菜刀剁在砧板上,震得旁边的香兰叶簌簌作响:“加香兰叶?那还叫川渝火锅吗?史总派我们来是拓荒,不是来改祖宗规矩的!”
“祖宗规矩能让我们拿到清真认证吗?”林薇把一份文件拍在案头,上面盖着文莱宗教部的绿色印章,“没有这个,我们连猪肉丸都不能进冷链。
”她忽然压低声音,“我在港口看见马来西亚的走私辣椒了,比总部发的便宜三成。”
老王的刀哐当掉在地上。窗外,清真寺的宣礼声穿过棕榈叶飘进来,像一根无形的线,缠绕着这座城市里所有隐秘的欲望。
在那个月圆之夜,第一个加盟申请者如幽灵般悄然现身。阿米尔身着一袭华丽的烫金巴迪衫,闪耀着令人目眩的光芒,仿佛他整个人都被这奢华的衣裳所包裹。
他的手中,银质打火机如同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被他随意地把玩着,打火机的金属表面反射着月光,与他那身华服交相辉映。
阿米尔的指甲缝里,还残留着些许雪茄的烟灰,这似乎是他刚刚享受过一支上等雪茄的证明。
他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一种漫不经心的自信,仿佛这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当他走到林薇面前时,他的步伐显得格外轻盈,仿佛脚下踩着云朵一般。他微笑着,将一份文件轻轻地推到林薇面前,文件袋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檀香木气息,这股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优雅。
“我父亲是能源部的顾问。”阿米尔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他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权力和财富。
他的目光落在林薇身上,带着一丝淡淡的审视,似乎在评估她是否有资格接受这份礼物。
林薇凝视着那份文件,檀香木的香气萦绕在她的鼻尖,让她有些恍惚。她缓缓打开文件袋,里面的纸张厚实而光滑,上面印着苏丹特许的餐饮经营牌照。
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文件,全文莱只有三张,而阿米尔就这样轻易地将它摆在了她的面前。
林薇注意到文件末尾的签名是用金粉写的,笔画间还沾着细小的金箔。她想起史国栋的警告:文莱的权贵喜欢用特许经营的幌子圈钱,去年就有中国餐饮品牌被卷走两千万加盟费。
“加盟细则里写了,必须使用总部统一配送的底料。”她故意把“统一”两个字咬得很重。
阿米尔突然笑起来,金牙在阳光下闪了一下。“林小姐见过文莱河的潮汐吗?”他往窗外指了指,“涨潮时什么都能漂进来,退潮时什么都能藏起来。”
他的手指在文件上敲出规律的节奏,“我堂兄在海关总署,你说底料的事……”
林薇的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老王发来的照片:码头仓库里堆着几十个印着“川渝味道”logo的箱子,箱子缝里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在水泥地上洇出蜿蜒的痕迹。
“阿米尔先生,”她把手机屏幕转向对方,“这些是上周‘丢失’的底料,现在正躺在警察总署的证物室里。”
阿米尔的笑容僵在脸上。林薇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纹身,是马来西亚黑帮的标记。
她忽然想起老马说过,文莱的权贵子弟常和边境的走私集团勾结,用特许经营的名义洗钱。
“加盟费可以再加三成。”阿米尔的声音压低了,打火机在指间转得飞快,“但底料必须由我来供应,就用马来西亚的辣椒,比你们重庆的更‘适合’本地口味。”
清真寺的钟声突然敲响,惊飞了窗外榕树上的白鹭。林薇看着墙上的时钟,正好是祈祷时间。
她想起第一天来文莱时,看到穆斯林在街头铺块毯子就开始祈祷,他们的额头抵着滚烫的地面,仿佛要在尘埃里寻找答案。
第四家加盟店开业那天,出了件怪事。清晨五点,老王在厨房发现三只被割喉的孔雀,血顺着排水槽流进下水道,在瓷砖上画出诡异的图案。
孔雀的尾羽被整齐地摆成扇形,正对着供奉的关公像。
“是阿米尔干的。”老马把早餐摊的报纸往桌上一拍,头版照片上阿米尔正和宗教部长握手,“他的加盟店上周被查出用过期底料,现在把账算到我们头上了。”
报纸边缘还有条小新闻:马来西亚边境查获十吨走私辣椒,涉嫌走私的船只登记在文莱一家空壳公司名下。
林薇盯着孔雀的尸体,忽然注意到尾羽上沾着细小的椰壳纤维。她想起阿米尔的庄园里种着大片椰林,当地人说那里是走私集团的中转站。
“报警吗?”老王的声音在发抖,手里的菜刀还在滴着水。
“警察总署的署长是阿米尔的叔叔。”林薇拿起一只尾羽,纤维上还残留着淡淡的汽油味,“但卫生部门的司长,上个月来店里吃过三次火锅,每次都点特辣锅。”
她让老马把孔雀尸体送到卫生部门做检验,特意嘱咐用保温箱装着,箱子里塞满冰块——这样能拖延尸检时间,给她争取到整整一天。
然后她打开保险柜,取出那份被金粉签名的特许经营合同,用手机拍下所有条款,尤其是关于底料供应的补充协议。
中午时分,阿米尔的律师出现在店里。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把传票拍在桌上,宣礼声恰好从窗外飘进来,给这场对峙蒙上诡异的庄严感。
“我的当事人指控你们恶意破坏商业信誉。”律师的华语带着牛津腔,金边眼镜后面的眼睛像两潭深不见底的水。
林薇把手机推过去,屏幕上是阿米尔和走私集团头目在码头仓库的合影,照片是老马托渔民拍的。
“我这里还有更精彩的,”她往咖啡里加了三勺糖,甜腻的气息漫过桌面,“比如你们用苏丹特许牌照走私的,可不止辣椒吧?”
律师的喉结动了动。窗外,阳光穿过棕榈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一片正在燃烧的火焰。
第九家加盟店签约那天,史国栋突然从重庆飞来了。他一进店里就直奔后厨,掀开汤锅的瞬间,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是什么鬼味道?”他舀起一勺汤,香兰叶的清香混着牛油的醇厚在空气中弥漫,“老王,你忘了火锅的魂是什么?”
“是活下去。”林薇把最新的财务报表递过去,直营店里的客人正举着手机拍摄沸腾的鸳鸯锅,“上个月游客增长了百分之四十,本地回头客占了六成。马来西亚的分店都开始模仿我们的香兰叶底料了。”
史国栋的手指在报表上滑动,突然停在“特许经营收入”那栏。“阿米尔的店还在供应走私底料?”
他抬头时,阳光刚好照在他鬓角的白发上,“我们是来拓荒的,不是来同流合污的。”
当晚,林薇收到匿名短信,是段码头仓库的视频:几十个印着“川渝味道”logo的箱子被装上快艇,船头插着文莱国旗。
发送者的号码显示来自马来西亚边境。她忽然想起阿米尔袖口的纹身,那些缠绕的蛇形图案,似乎和视频里箱子上的暗纹有些相似。
“明天召开加盟商大会。”林薇给史国栋发了条信息,窗外的文莱河正在涨潮,暗绿色的河水拍打着岸边的红树林,发出沉闷的声响,“该清场了。”
第二天的会议上,林薇播放了那段视频。阿米尔猛地站起来,巴迪衫上的金线在灯光下闪得刺眼:“你伪造证据!我要向苏丹举报你!”
“举报我什么?”林薇点开另一段录音,是阿米尔和海关官员的对话,讨论如何修改底料进口清单,“还是举报你用特许牌照走私军火?”她往桌上扔出一叠照片,走私船的船舱里,辣椒袋后面露出黑色的枪管。
清真寺的宣礼声再次响起时,阿米尔的脸已经白了。林薇注意到他手指上的银戒指在发抖,戒指上刻着的家族徽章,和走私船上的标记一模一样。
第十二家店开业那天,史国栋亲自剪的彩。剪彩用的红绸子是从重庆空运来的,上面绣着金色的火锅图案,在热带的阳光下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林薇站在二楼露台,看着街上排队的人群。有戴着头巾的马来妇女,有穿西装的华人商人,还有举着相机的欧洲游客,他们的笑声混着火锅的香气,在棕榈树间久久不散。老马端来一碗新熬的酸汤,山黄皮的酸味里带着淡淡的回甘。
“史总说要在吉隆坡开分公司,让你去当总经理。”老马的声音里带着羡慕,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面粉——他现在是直营店的面点师傅,发明的椰浆糍粑成了招牌小吃。
林薇摇摇头,指着街对面正在装修的店铺。那是第十三家分店,店主是哈吉的女儿,那个曾经投诉辣椒味的马来老人,现在每天都会来店里帮忙熬制香兰叶底料。
“你看清真寺的尖顶。”她忽然说,阳光穿过金色的尖顶,在店门口的红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在文莱,最坚固的建筑都是建在沙滩上的,因为它们知道潮水总会退去。”
后厨传来老王的吆喝声,新一批底料熬好了。林薇下楼时,看见几个穿着校服的孩子正在调料台前面,用小勺小心翼翼地调配着香油和蒜泥,他们的母亲则在旁边讨论着哪种辣度更适合家庭聚餐。
清真寺的宣礼声又一次响起,这一次,林薇忽然听懂了那些阿拉伯语的音节里,藏着和火锅沸腾时一样的韵律——那是不同的文化在时间里慢慢熬煮,最终融合成的,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味道。
夜色降临时,十二家店的灯光次第亮起,沿着文莱河连成一串温暖的光带。林薇站在码头,看着货轮缓缓靠岸,甲板上堆着印着“川渝味道”logo的箱子。
这一次,箱子里装的不仅是底料,还有从重庆运来的辣椒苗——它们将被种在哈吉的庄园里,在文莱的阳光下,长出属于这里的新味道。
潮水涨起来了,带着火锅的香气漫过岸边的红树林。远处,清真寺的金色尖顶在月光下闪着光,像一颗被时光熬煮得愈发醇厚的琥珀,包裹着那些关于拓荒与融合的秘密,在千岛之国的夜色里,静静散发着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