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收购失败后,约翰在香港办公室闭门三天,桌上堆满了辰星科技的业务报告与投资图谱。他手指划过 “绿能科技” 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算计 —— 这份由下属整理的资料显示,绿能科技是辰星投资的核心企业,当前正推进固态电池产能从 10Gwh 扩至 20Gwh 的项目,前期已投入 20 亿,后续仍需 15 亿资金支持,且绿能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辰星持股 40%,其余 60% 由 5 位小股东和管理层持有。
“辰星的新能源布局全靠绿能支撑,若能掌控绿能,不仅能切断辰星的技术协同,还能以此为筹码逼迫林辰让步。” 约翰立刻召来投资总监,下达指令:“立刻联系绿能的小股东,尤其是持股 15% 的张启明和 12% 的刘建国,开出溢价 50% 的价格收购他们的股权,务必在一周内谈成!”
第二天,道格拉斯基金的代表就秘密飞往绿能科技总部所在的苏州。在一家隐蔽的茶馆里,代表见到了张启明 —— 这位早期入股绿能的投资人,因近期急需资金周转,对约翰开出的 “每股 30 元、总价 13.5 亿” 的收购价心动不已。“张总,道格拉斯基金承诺,收购后不会干预绿能的日常运营,还会追加 5 亿用于产能扩张,您既能拿到高额回报,又不用担心项目黄掉。” 代表的话像诱饵,让张启明动摇了。
与此同时,另一位代表也找到了刘建国,开出了同样优厚的条件。刘建国虽不缺钱,但担心辰星若被约翰收购,绿能的发展会受影响,也开始犹豫。短短三天,已有两位小股东口头同意转让股权,若交易完成,约翰将持有绿能 27% 的股份,加上后续可能争取的其他小股东股权,有望超过辰星的 40% 持股。
消息通过辰星投资的派驻董事传到林辰耳中时,他正在召开 AI 研发项目会议。“林总,约翰的人已和绿能的张启明、刘建国谈妥股权转让意向,下周就要签协议!” 派驻董事的声音带着急切,“张启明说约翰给的价格太高,他无法拒绝,刘建国则担心我们扛不住约翰的收购,想提前抽身。”
林辰猛地站起身,会议暂停。他拿起外套就往机场赶,途中拨通了绿能科技创始人李阳的电话:“李阳,约翰在收购绿能的小股东股权,你知道吗?” 电话那头的李阳声音慌乱:“林总,我也是刚知道!约翰的人找过我三次,开出每股 35 元的价格收购我手中 5% 的管理层股权,还说若我配合,后续让我继续担任 cEo。我没答应,但张总和刘总那边……”
“我现在就飞苏州,我们见面谈。” 林辰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绿能是我们共同的心血,绝不能让约翰抢走!”
当天下午,林辰的飞机降落在苏州。车刚驶入绿能科技的园区,就看到李阳在办公楼前焦急等候。两人走进会议室,李阳将约翰代表与小股东接触的细节、收购报价一一说明,眉头紧锁:“张总和刘总已经基本同意,就差签协议了。他们觉得约翰资金实力强,跟着他更稳妥。”
林辰拿起绿能的股权结构图,手指在辰星的 40% 持股上停顿片刻,突然抬头:“辰星愿意再向绿能注资 10 亿,其中 5 亿用于产能扩张,5 亿用于回购小股东股权。你告诉张启明和刘建国,若他们愿意继续持有,辰星可以将注资后的绿能估值提升至 90 亿,他们的股权价值会比约翰给出的价格还高;若坚持转让,辰星以同等溢价收购,绝不让他们吃亏。”
李阳愣住了:“再注资 10 亿?这会让辰星的现金流压力增大吧?”
“短期压力肯定有,但绿能不能丢。” 林辰语气坚决,“绿能的固态电池技术是辰星智慧城市能源体系的核心,若被约翰掌控,我们在智慧路灯、储能电站项目上的优势就没了。而且,保住绿能,也是向市场证明我们的实力,稳定股东信心。”
随后,李阳立刻联系张启明和刘建国,约他们在绿能会议室见面。当两人赶到时,林辰已在等候。“张总、刘总,我知道约翰给了你们优厚的条件,但我想让你们看清两点。” 林辰将辰星的注资方案和绿能的未来规划放在桌上,“第一,辰星注资后,绿能估值将达 90 亿,你们的股权价值会比约翰的报价高 15%,且未来三年若绿能上市,收益会更高;第二,约翰收购绿能是为了要挟辰星,一旦他目的达到,很可能会将绿能的技术转让给海外企业,你们手里的股权最终会变成废纸。”
张启明看着注资方案,又想起约翰代表避谈绿能未来规划的态度,心中开始后悔。刘建国则更在意技术安全:“林总,若我们继续持有,辰星能保证绿能的技术不被外资掌控吗?”
“我以辰星科技的名义承诺,绿能的核心技术永远留在国内,且辰星会全力支持绿能上市,让所有股东都能分享发展红利。” 林辰的话掷地有声。
最终,张启明和刘建国都放弃了与约翰的交易,选择继续持有绿能股权。张启明感慨道:“林总,是我差点犯了错,辰星的长远规划比短期利益更可靠。” 刘建国也点头:“我相信辰星能带领绿能走得更远。”
与此同时,约翰的代表正带着股权转让协议赶往苏州,却接到了张启明和刘建国的电话,告知交易取消。当代表将消息传回香港时,约翰气得将桌上的资料扫落在地:“林辰竟然坏了我的好事!”
而在绿能科技的会议室里,林辰与李阳签订了注资协议。李阳握着林辰的手,感激地说:“林总,谢谢你保住了绿能。有了这 10 亿,我们的产能扩张项目能提前半年完成,明年就能为辰星的智慧城市项目提供充足的电池供应。”
林辰笑着点头,心中却清楚,约翰的釜底抽薪之计虽失败,但他绝不会就此收手。离开绿能前,林辰特意叮嘱李阳:“加强股权管理,后续若有小股东想转让股权,优先由辰星回购,绝不能再给约翰可乘之机。”
当林辰的车驶离绿能园区时,夕阳正缓缓落下。他看着窗外的风景,拿出手机拨通了赵伟的电话:“老赵,约翰开始针对我们的投资企业了,你立刻梳理辰星投资的所有项目,排查股权风险,尤其是 AI 和智慧医疗领域的企业,绝不能让他再找到突破口。” 一场新的防御战,已在悄然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