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爬上窗棂,谢怜就醒了。身边的花城还睡着,指尖轻轻搭在他的腰际,墨尾则蜷在两人脚边,怀里抱着昨天买的布偶,尾巴尖随着呼吸轻轻起伏。谢怜小心翼翼地挪开花城的手,刚要起身,就被身后的人揽住腰:“不再睡会儿?”
“要给阿婆和老水手送红烧肉,”谢怜转过身,看着花城眼底的睡意,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你再睡会儿,我去热肉,等你醒了我们就走。”花城却翻身坐起,伸手拿过一旁的棉袄:“一起去,你一个人提不动。”
两人洗漱过后,谢怜把昨晚剩下的红烧肉装进两个食盒,又从罐子里抓了些焙好的梅花茶,用纸包好放进食盒。墨尾蹲在桌边,看着谢怜忙活,时不时用爪子扒扒他的衣角,像是想跟着一起去。“带你一起去,”谢怜笑着抱起它,“去阿婆家,说不定还能吃到阿婆做的点心。”
刚走到阿婆家门口,就听见院里传来剁菜的声音。谢怜轻轻敲了敲门,阿婆立刻笑着迎出来:“怜怜、三郎来啦!快进屋坐,我正准备做白菜饺子,你们来得正好,一起吃。”
谢怜把食盒递给阿婆:“这是昨天做的红烧肉,您尝尝,还有些梅花茶,泡着喝解腻。”阿婆接过食盒,打开一看,红烧肉还冒着热气,香气立刻飘满了屋子。“你们太费心了,”她笑着拉谢怜进屋,“快坐,我去煮饺子,墨尾也来,给你留了小鱼干。”
墨尾一进门就直奔灶间,蹲在阿婆的小板凳旁,眼睛盯着锅里的饺子,喉咙里发出轻轻的叫声。“这小猫,真机灵。”阿婆笑着盛了一小碗小鱼干,放在它面前,“慢慢吃,别着急,饺子很快就好。”
不一会儿,白菜饺子就煮好了。饺子皮薄馅大,咬一口满是汁水,配着红烧肉一起吃,格外香甜。谢怜咬了一口饺子,又喝了口梅花茶,忍不住赞道:“阿婆做的饺子真好吃,比上次在镇上吃的还香。”阿婆笑着摆摆手:“喜欢就多吃点,锅里还有,不够再煮。”
吃过早饭,两人帮阿婆收拾好碗筷,便准备去老水手家。阿婆送他们到门口,指着院外的菜地说:“白菜已经熟了,你们下次来摘些,炖肉吃正好。”谢怜连忙道谢:“谢谢您,等我们有空就来。”
牵着墨尾往老水手家走,路上的阳光格外暖和,风里带着淡淡的梅花香。墨尾蹦蹦跳跳地跟在身边,时不时停下来闻闻路边的草,模样格外悠闲。“老水手肯定喜欢这红烧肉,”谢怜笑着说,“上次他还说想吃肉,正好送些过去。”
刚到老水手家,就见他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擦拭着渔网。“你们来啦!”老水手立刻放下渔网,笑着迎上来,“快进屋坐,我刚煮了玉米粥,你们喝点暖暖胃。”
谢怜把食盒递给老水手:“这是昨天做的红烧肉,您尝尝,还有些梅花茶,泡着喝解腻。”老水手接过食盒,打开一看,红烧肉的香气立刻让他眼睛一亮:“你们太客气了,正好我早上没什么菜,就着这肉喝粥,再好不过。”
墨尾蹲在老水手脚边,盯着他手里的渔网,时不时用爪子碰一碰,被老水手笑着摸了摸脑袋:“这小猫,还对渔网感兴趣,下次带你去船上玩,看看水里的鱼。”小猫似懂非懂地叫了两声,尾巴摇得飞快。
两人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喝着老水手煮的玉米粥,聊着天。老水手说起年轻时出海的事,讲起在海上看到的日出,还有捕到大鱼时的欢喜,谢怜听得入了迷,时不时追问几句。花城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偶尔帮谢怜添些粥,眼神里满是温柔。
临近中午,两人准备回家。老水手送他们到门口,指着远处的海面说:“等过些日子,天气暖和了,我带你们出海,看看海上的风景,还能捕些新鲜的鱼。”谢怜眼睛一亮,转头看向花城,见他点头,便应道:“好啊,我们等着您的消息。”
走在回家的路上,墨尾抱着布偶,跟在两人身边,时不时停下来闻闻路边的花。谢怜靠在花城肩上,看着远处的天空,轻声道:“今天真开心,能和你一起送肉,还吃到了阿婆做的饺子。”
花城握住他的手,指尖带着暖意:“以后每天都这么开心,想去哪儿,想做什么,我都陪你。”墨尾像是听懂了,蹭了蹭谢怜的腿,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
回到家,谢怜把剩下的梅花茶放进罐子里,又把阿婆送的白菜放进竹篮。花城则坐在院中的石桌旁,整理着老水手送的渔网,准备下次出海时用。墨尾蹲在石桌上,抱着布偶,渐渐睡着了,阳光洒在它身上,暖洋洋的。
谢怜靠在花城身边,看着院中的梅花,闻着空气中淡淡的茶香,心里满是安稳。他知道,这样的日子,会一年又一年,一直延续下去——有爱人相伴,有小猫陪伴,有村民们的善意,还有这满院的烟火气,便是世间最圆满的幸福。而这份幸福,会像这晴日里的阳光一样,永远温暖,永远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