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刚过,莲塘里的花瓣便落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莲蓬,像挂满了绿灯笼。蓝念安挎着竹篮在塘埂上蹦跳,手里举着根长杆,杆头缠着细网,正踮脚够着塘中央的并蒂莲蓬。“爹爹快看!这对莲蓬比去年的胖多了!”
江念卿走过去扶住他的腰,怕他摔进塘里。那并蒂莲蓬挨得极近,莲子鼓得把蓬壳都撑出了棱,像两个攒满了悄悄话的锦囊。“轻点摘,”她帮着稳住长杆,“魏前辈说过,饱满的莲蓬都有性子,摘急了会把莲子震落的。”话音刚落,蓝念安的网兜轻轻一勾,莲蓬便带着残梗落进篮里,颗颗莲子在蓬中轻轻晃动,像藏着串小铃铛。
蓝思追蹲在塘边剖莲蓬,指尖捏着莲子往竹匾里丢,“啪嗒”声连成串。他剖得快,白胖的莲子很快堆成小堆,壳上还沾着新鲜的莲衣,透着股清润的甜。“当年忘机前辈剖莲蓬时,总爱把最圆的留着,”他挑出颗饱满的递给江念卿,“说要给魏前辈当弹珠玩。”
金凌带着蓝承宇来送新编的竹匾,见蓝念安正把莲子往布兜里塞,兜口鼓鼓囊囊的,像揣了只小刺猬。“当心莲心苦着你,”金凌递过个瓷罐,“把剥好的莲子装这里,当年江澄先生总说,新采的莲子要当天晒干,不然会偷着瘦一圈。”蓝承宇蹲下来帮忙,剑穗上的莲子与竹匾里的新莲碰在一起,发出细碎的脆响。
午后日头斜了些,蓝景仪搬来张矮凳,坐在竹匾旁挑莲子。他挑得认真,把歪的瘪的都捡出来,说要留着做种。“你看这颗,”他捏起颗最大的莲子,“比魏前辈当年留的那颗还圆,明年定能长出好莲。”说着便用红绳串起来,挂在塘边的老槐树上,说要让它先沾沾莲塘的灵气。
念莲丫头抱着她的布偶莲娃娃,坐在竹匾边学剥莲子。她剥得慢,指甲缝里都嵌着莲衣的绿,剥出的莲子却都小心翼翼地放进小瓷碗里,说要留给哥哥和爹爹娘亲。“妹妹剥的莲子最甜,”蓝念安凑过去尝了颗,故意咂咂嘴,引得丫头咯咯直笑,手里的莲子滚落在匾里,像撒了把碎玉。
晚饭时,桌上摆着莲子粥、莲蓉糕,还有道冰糖莲子羹,都是新采的莲子做的。蓝思追给孩子们分羹时,忽然想起小时候,魏无羡总把剥好的莲子往他嘴里塞,说“多吃点能长高”,蓝忘机则在一旁默默剥着,偶尔抬头看他被莲子噎得直眨眼,眼里藏着浅浅的笑。
夜里凉意渐浓,蓝思追和江念卿坐在廊下,看月光洒在晒莲子的竹匾上,把莲子照得像块块白玉。塘里的莲蓬还剩些没摘,在风里轻轻摇晃,像在数着剩下的日子。“你听这风声,”江念卿裹紧了披肩,“带着莲子的甜呢,像是在说今年的收成好。”
蓝思追想起魏无羡《莲塘杂记》里的话:“莲蓬结籽,是莲在把一年的心意打包,等着传给明年。”他望着竹匾里的莲子,忽然明白所谓圆满,从不是轰轰烈烈的盛放,而是像这莲蓬一样,把春的芽、夏的花,都酿成秋的实,稳稳地捧在手里。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呼吸声,蓝念安的小床挨着念莲丫头的,两人的小手都搭在床边,像还在梦里剥莲子。蓝思追起身往竹匾上盖了层布,怕夜露打湿了莲子,忽然听见匾里传来极轻的“窸窣”声——许是哪颗莲子在悄悄翻身,等着明天的太阳把它晒得更饱满。
风穿过莲塘,带着晒干的莲子香,像是在说:
蓬结时,实满仓。去年绽放的花,今年已结出了甜心肠;前人护着的莲塘,后人正捧着它们的果实慢慢尝。就像这塘里的秋,每颗莲子都藏着四季的故事,把踏实的心意,从秋到冬,整整齐齐收进仓。
江念卿伸手捡起颗滚落在地的莲子,捏在手里温温的,像握着颗小太阳。她抬头时,看见蓝思追眼里的月光,比竹匾里的莲子更亮——那是无数颗莲子在心里结了实,长成了永远都吃不完的甜。